李海妮,郭秋菊,蔣軍艷,黎彩霞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小欖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中山 528415)
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主要指的是術后出現的肋間刺痛、肩部酸痛及上腹部脹痛等,為腹腔鏡手術高發(fā)并發(fā)癥[1],相關調查結果表明,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發(fā)生率在70%~80%[2]。疼痛感在改變體位及打哈欠、深呼吸等活動中加重,部分會出現呼吸困難[3]。擇時中藥熱熨是根據人體氣血按時流注、經穴功能按時旺衰、選擇治療時間三項的理論而創(chuàng)立[4]。本研究用擇時中藥熱熨緩解婦科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8例,均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婦科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9例。對照組年齡22~47歲,平均(32.83±7.29)歲;體重指數18~27kg/m2,平均(21.28±2.73)kg/m2;平均麻醉持續(xù)時間(138.27±53.71)min;有既往手術史28例,無既往手術史21例;有既往生育史31例,無既往生育史18例;子宮肌瘤1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15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8例,多囊卵巢綜合征2例,復雜性子宮內膜樣變1例,其他疾病3例;文化水平為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14例,高中或中專16例,大專及以上9例。觀察組年齡21~48歲,平均(33.07±7.47)歲;體重指數18~28kg/m2,平均(21.33±2.68)kg/m2;平均麻醉持續(xù)時間(140.05±57.38)min;有既往手術史29例,無既往手術史20例;有既往生育史30例,無既往生育史19例;子宮肌瘤11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1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7例,多囊卵巢綜合征3例,復雜性子宮內膜樣變2例,其他疾病2例;文化水平為小學及以下8例,初中15例,高中或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等于18歲;②術后出現非切口疼痛;③術后住院時間大于3天;④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疾病或既往精神病史;②合并嚴重軀體疾??;③伴隨肩周炎、頸椎病等慢性疼痛疾?。虎軐κ褂盟幬镞^敏;⑤存在熱熨禁忌癥;⑥存在皮膚感覺障礙;⑦合并惡性腫瘤;⑧術后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⑨拒絕配合研究。
對照組給予中藥熱熨。藥用小茴香、枳殼、萊菔子、吳茱萸、姜厚樸各30g,置于微波爐內用中火加熱,時間為4min,藥物溫度上升至60℃~70℃后將其置于布袋中,抖動布袋使其熱量均勻分布。用凡士林涂抹下腹部,然后將布袋于肚臍周圍外敷。自術后第1天開始,每次30min,日1次,非擇時,連續(xù)熱熨3天。
觀察組封包加熱中藥方法與對照組相同,但熱熨腹部時,將布袋沿雙側胃經方向,自不容穴至天樞穴、自氣戶穴至膺窗穴、從上向下推熨。自術后第1天開始,選擇辰時,即早晨7:00~9:00,每次30min,日1次,連續(xù)熱熨3天。
觀察非切口疼痛持續(xù)時間。
采用長海痛尺評分標準[5],對兩組熱熨前、熱熨后、術后1天、2天、3天非切口疼痛程度進行評價。0分為無痛,9~10分為極劇烈疼痛、嚴重影響睡眠,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
用SPSS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非切口疼痛持續(xù)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非切口疼痛持續(xù)時間比較 (d,±s )
表1 兩組非切口疼痛持續(xù)時間比較 (d,±s )
組別 例 非切口疼痛持續(xù)時間對照組 49 3.72±0.45觀察組 49 2.34±0.51 t 14.203 P 0.000
兩組術前術后非切口疼痛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術后非切口疼痛評分比較 (分,±s )
表2 兩組術前術后非切口疼痛評分比較 (分,±s )
組別 例 熱熨前 熱熨后 術后1d 術后2d 術后3d F P對照組 49 3.61±1.02 3.48±0.94 3.72±1.12 2.28±0.91 1.25±0.59 64.908 0.000觀察組 49 3.55±1.05 2.76±0.75 2.59±0.98 1.45±0.84 0.81±0.44 83.206 0.000 t 0.287 4.191 5.315 4.691 4.185 P 0.775 0.000 0.000 0.000 0.000
擇時中藥熱熨是由人體氣血按時流注、經穴功能按時旺衰、選擇治療時間3項的理論創(chuàng)立[6-7]。其中氣血按時流注指的是人體適應大自然緩解的周期性變化,機體內氣血流注狀態(tài)及各器官狀態(tài)均與其相呼應,出現周期性改變,如經穴功能、十二經脈按時旺衰等,為子午流注的理論基礎[8]。經穴在某時刻旺衰狀況是根據該時刻流經該處的氣血狀況而定,氣血在循環(huán)流注下,經穴中氣血及機體功能狀態(tài)也會呈周期性旺衰變化,因此選擇最佳治療時間是基本原則[9-10]。機體所處功能狀態(tài)的好壞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而機體功能狀態(tài)反應在與之相應的經穴上[11]。研究根據經穴旺衰變化規(guī)律,選擇氣血流注胃經的辰時給予中藥熱熨,取得較好效果。
觀察組熱熨后、術后1天、2天、3天非切口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中藥熱熨可有效緩解婦科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感。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①中藥熱熨效果。通過熱熨作用可對局部血管起到有效擴張,從而提高血流流速,促進淋巴循環(huán),加快術后參與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和毒素的排出[12];熱熨的熱效應可促使感覺神經興奮性明顯下降,通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可提高白細胞吞噬能力,幫助吸收炎性滲出物,從而緩解感覺神經的壓迫和刺激感[13];熱熨的熱效應可促使平滑肌松弛,提高結締組織的伸展性,緩解膈肌痙攣癥狀,從而有效緩解疼痛感;中藥方中的小茴香、吳茱萸等具有和胃止痛、行氣降逆的功效[14-15];熱熨刺激腧穴及相關靜脈可有效調節(jié)氣血,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效果。②經脈、時辰效果。術后腹腔內會殘留二氧化碳氣體,其主要集中于中焦,由于無法下降而逆于上,致使胃失通降、脾失健運,通過給予中藥熱熨可起到梳理胃經的效果,從而緩解疼痛[16],且可促進水谷受納,化生機體精氣血津液,補充術中機體的血氣損耗,從而對促進機體恢復具有顯著效果[17];根據子午流注納支法理論選擇氣血流注胃經的辰時給予中藥熱熨,可起到通降上逆之濁氣的效果,進而有效緩解術后疼痛[18]。觀察組非切口疼痛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原因主要為通過經胃經走向熱熨中藥可加快藥效發(fā)揮作用,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術后體內毒素、殘余氣體通過熱效應加快局部代謝而排出體外,最終縮短疼痛時間[19]。
綜上所述,擇時中藥熱熨可有效緩解疼痛程度,縮短疼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