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棣
(鎮(zhèn)平縣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河南 南陽 47425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屬于臨床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該病發(fā)病原因較多,如高血脂、大量飲酒、膽結石等,AP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持續(xù)性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1]。目前對于該病主要采取藥物、手術治療,如患者存在胰腺局部并發(fā)癥,手術則是有效的治療方案,但部分患者對于AP缺乏相應認知,導致術后心理壓力較大,依從性較低,影響術后恢復效果[2]。因此,采取適當的護理方法,對改善預后有積極作用。本研究采取的集束化干預模式是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將臨床實踐與臨床護理資料相結合的方式,以此提升護理質量[3]。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集束化干預模式對AP患者術后遵醫(yī)行為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鎮(zhèn)平縣人民醫(yī)院就診的110例AP術后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7例;年齡27~68歲,平均(45.68±8.25)歲;致病原因:暴飲暴食32例,膽管疾病16例,其他原因7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28~70歲,平均(46.13±8.42)歲;致病原因:暴飲暴食29例,膽管疾病17例,其他原因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胰腺炎基層診療指南》[4]內的診斷標準;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4 h;③經手術治療;④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入院前已感染休克;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③經外院轉入。
1.3 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具體如下。(1)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及手術情況,讓患者安心。(2)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合理飲食,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等,對于存在糖尿病患者密切觀察其血糖變化,做好胃腸降壓護理。(3)術后,在患者腹痛消失后給予其腸內營養(yǎng)支持,遵從低糖、低脂原則,然后依據患者恢復情況,逐步過渡至普食。
1.3.2觀察組 接受集束化干預模式,具體如下。(1)成立集束化干預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谱o士作為組員,護士長帶領組員查找AP術后護理相關資料,并結合自身經驗,制定護理方案,同時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以提升臨床護理能力。(2)心理護理。AP具有發(fā)病急、進展快的熱點,患者術后仍對疾病抱有恐懼心理,導致心理壓力較大,從而影響術后恢復。護理人員可通過一對一健康宣導的方式,向患者講解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幫助其了解自身狀況,同時向患者發(fā)放健康手冊,以供其自行學習。在日常護理時,多與患者溝通,幫助其緩解心理壓力,鼓勵其遵從醫(yī)囑,并講解遵從醫(yī)囑的好處,以提升遵醫(yī)行為。(3)液體復蘇。AP患者發(fā)病早期往往存在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問題,術后仍需進行液體管理,以更好地幫助其恢復電解質平衡。幫助患者建立靜脈補液雙通道,在日常護理中,密切觀察患者尿量變化,如發(fā)現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并遵從醫(yī)囑采取輸入血漿、白蛋白等補充膠體成分,改善患者體液循環(huán)。(4)營養(yǎng)支持。AP患者多伴有機體高代謝、胃腸功能障礙等問題,術后身體較為虛弱,需要營養(yǎng)支持,以促進機體恢復。在患者腸鳴音恢復后,給予流食,依據其恢復情況逐漸過渡至普食,保持低脂、低糖飲食。(5)藥物指導。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時向患者介紹藥物作用機制及效果,讓患者認識到用藥的重要性,同時告知患者按時、按量用藥,可有效降低復發(fā)風險,提高術后恢復效果,以此提升用藥依從性。兩組患者均連續(xù)干預2周。
1.4 評價指標(1)術后恢復情況:術后肛門排氣、肛門排便、腸鳴音恢復時間;(2)遵醫(yī)行為。完全遵從:完全聽從醫(yī)護人員管理;部分遵從:經醫(yī)護人員勸導后遵從;不遵從:經醫(yī)護人員勸導后仍無效,需采取一定強制措施。(3)心理狀態(tài)。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與干預2周后心理狀態(tài)。SAS共計20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共計80分,分界值為50分,分數越高焦慮越嚴重。SDS共計20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共計80分,分界值為53分,分數越高抑郁越嚴重。
2.1 恢復情況觀察組肛門排氣、肛門排便、腸鳴音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2 遵醫(yī)行為觀察組遵從率(96.36%)高于對照組(83.64%)(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遵醫(yī)行為比較(n,%)
2.3 心理狀況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分)
AP是由于胰酶異常激活,導致胰腺組織進行自身消化,可引起其他器官功能障礙,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7]。手術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手段,但患者術后身體較為虛弱,心理壓力較大,將影響術后恢復。同時大部分患者對于該病缺少認知,導致遵醫(yī)行為較差,影響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本次采取的集束化干預模式是一種基于循證醫(yī)學的護理模式,能夠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內容相結合,從而可提升護理質量,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效果[8]。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集束化干預模式能夠有效縮短AP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利于改善心理狀況。觀察組遵醫(yī)行為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集束化干預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患者遵醫(yī)行為,利于醫(yī)護工作的展開。其原因在于,通過成立護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知識及疾病知識培訓,利于提升其護理能力,提高護理質量[9]。由于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從而導致遵醫(yī)行為較差,因此,采取心理干預是尤為重要的。本次通過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健康宣教,以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手術情況,提升康復信心,從而緩解其心理壓力[10]。同時在日常護理時多與患者溝通,給予其鼓勵,告知其認真聽從醫(yī)生、護理人員的安排,按時服藥、訓練等,可加快身體康復,以此提升其遵醫(yī)行為。由于AP患者通常存在水電解質紊亂的問題,可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雙通道,定時觀察患者尿量,如出現異常,及時遵照醫(yī)囑補充體液,利于改善循環(huán)狀態(tài)。采用飲食指導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支持,可促進患者腸胃功能恢復。由于患者對于自身服用的藥物缺少認知,導致用藥依從性一般,可通過藥物指導,向患者解釋藥物的作用機制及效果,使其認識到用藥的重要性,從而提升用藥依從性。
綜上所述,集束化干預模式能夠有效縮短AP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利于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改善心理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