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作為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擁有“樂器之王”的美稱,演奏家借助鋼琴能夠展現(xiàn)音樂的魅力和情感,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在鋼琴演奏中,情感的表達是整個演奏過程的重難點,也是鋼琴音樂作品表現(xiàn)力的體現(xiàn)。
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奏,對人們的審美觀和藝術品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演奏家利用鋼琴不同的演奏技巧,展現(xiàn)出古典音樂的不同風格,為聽眾帶來聽覺盛宴,并將聽眾帶入當時的時帶背景中思考,引起他們的共鳴。例如,古典主義時期音樂代表人物有莫扎特、海頓、貝多芬、舒伯特,他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大多與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并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他們的作品大多體現(xiàn)了對平等、自由的向往,利用作品與邪惡力量作斗爭。因此,演奏者在演奏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時,要掌握正確的演奏技巧,應該先了解創(chuàng)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用心感受他們生活的時代,以及他們對幸福的向往,從而向聽眾展現(xiàn)出質樸、大眾化的古典作品。
一、古典主義時期概述
古典主義時期鋼琴音樂主要是指1750—1820年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想要深入探討這一時期鋼琴音樂作品的技巧訓練,首先要深入研究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和時代背景。
古典主義時期作為西方音樂史的第五個分期,主要包括前古典主義和維也納古典主義樂派,是從18世紀至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一段時期,誕生出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位古典主義大師,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在現(xiàn)代仍舊被稱為經典,并形成了古典的音樂風格。在18世紀中葉,西方國家受到工業(yè)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藝術界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音樂不再是貴族所欣賞的作品,更多的民間歌劇和其他樂器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涌現(xiàn),自由、平等的字眼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古典主義大師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將音樂形式展現(xiàn)得更加富有邏輯和理性,并且在作品中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以實現(xiàn)知識的大眾化。
以古典主義早期的奏鳴曲為例,在西方音樂史中,聲樂藝術一直處于主導地位,直到巴洛克時期,器樂作品獲得獨立發(fā)展,尤其是在古典主義時期器樂音樂得到繁榮發(fā)展。隨著音樂的發(fā)展,作曲家具備了熟練的純音樂制作經驗,開始提倡清晰對稱的音樂旋律句法和段落結構,富有抽象辯證思維的奏鳴曲開始形成主流。D.斯卡拉蒂是巴洛克時期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他所創(chuàng)作的鋼琴奏鳴曲主題生動形象,在他創(chuàng)作的《奏鳴曲》中,人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鋼琴三度、六度和完全八度音程奏法、同音往復、多彩的裝飾音型、分解和弦音型等技巧。
古典主義早期的交響曲主要以“快—慢—快”的形式出現(xiàn),即快板樂章、簡短抒情的行板樂章、有舞曲節(jié)奏的樂章,意大利作曲家薩馬丁尼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早期交響曲。直到18世紀中葉,德國的柏林、曼海姆和意大利的維也納成為交響樂發(fā)展的中心地,在斯塔米茨的領導下,曼海姆管弦樂隊將交響曲演奏得更加富有層次感,并以逐漸變強的演奏方式引起聽眾的共鳴。他們還利用漸變的演奏技巧不斷豐富演奏的情感,彰顯出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的進步與發(fā)展。
二、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分析
(一)交響樂之父——海頓
海頓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早期代表人物。海頓從小被送往維也納接受教堂唱詩班的訓練,還被選入童聲合唱團,其間一直學習合唱、鋼琴和小提琴,為今后的音樂生活奠定基礎。隨著身體發(fā)育成熟,他的聲音無法達到兒童合唱團的要求,后來他當過意大利作曲家尼考洛·波爾波拉(Niccola Antonio Porpora)的隨從,但是一直沒有放棄學習音樂,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作出第一首四重奏和第一部歌劇,在27歲時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
海頓作為交響曲之父,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主要強調音樂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沒有戲劇性的沖突,也為早期古典樂派作品奠定了基礎。例如,海頓創(chuàng)作的G大調第94號交響曲《驚愕》,海頓在演奏過程中總是會發(fā)現(xiàn)許多聽眾在樂隊演奏時出現(xiàn)打瞌睡的情況。因此,他創(chuàng)作了《驚愕交響曲》,樂曲的第一樂章節(jié)奏很快,給人輕巧流暢的感覺;第二樂章時節(jié)奏變慢,開始部分是弱起,類似催眠的音樂,但是在一瞬間提高演奏音量,開始爆發(fā)出驚雷的聲音,將昏昏欲睡的聽眾瞬間驚醒;第三樂章節(jié)奏再次轉變?yōu)檩p快活潑的形式,音樂也充滿活力和風趣;第四樂章節(jié)奏感加強,就像人們在歡快地舞蹈。
由此可見,海頓的創(chuàng)作作品充滿詼諧、幽默的氛圍感,樂章中的和聲和轉調與以往的古典作品風格完全不同,能夠引起聽眾的思考,也提高聽眾對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認識。海頓的音樂作品中沒有體現(xiàn)出他個人的情感,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利用最簡單的技巧展現(xiàn)當下的生活常態(tài),以抨擊時代的不公平。海頓創(chuàng)作的交響曲以一種樸素、簡單、大眾化的樂曲風格,對后期莫扎特、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音樂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也出生在奧地利,同樣是維也納古典樂派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是通過改編和模仿他人的作品來學習作曲的,在他8歲時就開始寫交響曲,都是受到眾多前古典作曲家和海頓的影響,一生寫下600多部優(yōu)秀作品。從他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出他具一個階級處于上升階段的堅定、樂觀的階級意識,雖然生活在艱苦、疾病困擾以及上流社會冷漠的時代背景下,但是樂觀的性格使他的作品仍然充滿光明、活潑的情緒。
例如,他用時不超過兩個月的時間創(chuàng)作的《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此曲共包含四個樂章,采取奏鳴曲和交響曲相結合的原則。第一樂章中用柔板、快板和長長的引子為聽眾營造美妙、寧靜、和諧的意境;第二樂章中利用行板引導聽眾沉思,突顯出慢速進行曲的特點;第三樂章運用小步舞曲、小快板的演奏技巧,整個音樂的節(jié)奏相對歡快;第四樂章利用快板的演奏技巧,充滿了幽默風趣的色彩,為人們展現(xiàn)出潮氣蓬勃、歡快的場面。
由此可見,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作品情感細膩、曲調優(yōu)美,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音樂作品中,根據(jù)親身經歷創(chuàng)作的作品或歡快或悲傷,真正將自己的情感通過音樂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引起聽眾的共鳴。
三、演奏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的技巧訓練
(一)觸鍵訓練
鋼琴作曲家正是通過音樂作品的音調、節(jié)奏、速度及力量等不同的要素進行組合后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針對鋼琴演奏者而言,他們在觸鍵方面的控制能力是演奏鋼琴作品的基本前提。鋼琴之所以能夠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主要就是演奏者對鋼琴鍵產生作用的結果。若鋼琴鍵受到的垂直重力大,琴弦振幅大,則聲音越強;反之,重力小,琴弦振幅小,聲音也就較弱。
觸鍵訓練主要包括連奏、非連奏、斷奏及半跳音四個表現(xiàn)手法。演奏者在訓練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時,連奏訓練技巧則是音與音之前要保證重合狀態(tài),讓聽眾感受到連貫的感覺。因此,演奏者需要具備較強的節(jié)奏感和樂句感,手指始終保持貼鍵狀態(tài)。非連奏訓練則是演奏者在觸鍵過程中手指快速的運動,一般適用于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作品中。
斷奏訓練主要是考驗演奏者的手臂力量,根據(jù)曲子的類型選擇相應的斷奏技巧。例如,音符較長或者和弦、雙音斷奏的段落可以選擇前臂斷奏,單音的斷奏更加適合手腕斷奏,而節(jié)奏強的段落則要選擇手指斷奏的方法。在選擇前臂斷奏時,手腕必須保持穩(wěn)定,在觸鍵的瞬間有一個抓鍵的動作,從而將發(fā)出的聲音形成集中跳躍。在斷奏訓練中聲音一定要跳躍,聲音要比音符所表示的時值短,兩個音之間保持一定時間的空隙。半跳音主要是指一個大連線中兩個音有調點,訓練方法和連奏更加相似,半跳音彈四分之三時值,一般適用于慢板樂章中。
(二)踏板訓練
俄國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說過一句名言:“踏板是鋼琴的靈魂?!变撉偬ぐ逯饕ㄓ姨ぐ?、中踏板和左踏板三個組成部分;右踏板又被稱為制音器、延音、強音以及連音踏板,能使聲音延長、音與音連接起來、增強音量、增加色彩等作用;中踏板又被稱為弱音踏板,主要是起到改變音色、音量的作用,一般更適用于演奏練習時降低音量不影響到他人訓練的作用;左踏板被稱為弱音踏板和柔音踏板,踩下時整個鍵盤會向右移動,使聲音變得更加柔和。
古典時期的鋼琴音樂作品中很少有對踏板的標記,部分作曲家認為右踏板的使用會影響音樂的純凈性,直到貝多芬創(chuàng)作時期前,鋼琴音樂作品還是以古鋼琴為準,很少使用踏板。一般在演奏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中最常使用的是右踏板,主要包括切分踏板和節(jié)奏踏板兩種用法。需要根據(jù)不同的速度使用不同的踏板,以保證樂章的連貫性與和聲的飽滿。
(三)裝飾音訓練
鋼琴音樂作品中的裝飾音主要是彌補鋼琴發(fā)音的弱點,例如鋼琴不能發(fā)出“滑音”“抹音”,發(fā)音后本音會被減弱,古典時期鋼琴作品中最為明顯。因此,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十分重視裝飾音,演奏者正確、合理地使用裝飾音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的魅力,使樂章更加優(yōu)美、動聽,也突出古典時期作曲家的審美觀念。
在古典時期,裝飾音主要包括波音、倚音、顫音和回音等多種類型。倚音是標記在本音前后的小音符,例如在莫扎特奏鳴曲中開始自然地彈奏倚音,時值彈夠后圓滑地進入本音。波音則是像一個小波浪標記,本音和上方二度音或者下方二度音的重復。回音主要是由本音和環(huán)繞本音的上方音和下方音組成,可分為順回音和逆回音。顫音常用tr表示本音和上方二度音迅速地反復交替,適用范圍非常廣,顫音演奏起來比較輕松,但是要注意必須從上方音開始演奏,且在演奏完成后一般不需要添加尾綴,以增強樂章旋律的完整性。
在鋼琴作品中使用裝飾音主要是為了提高音符的生動性和連貫性,以此來表現(xiàn)出作曲家的情緒,從而充分散藝術的魅力。
四、結語
演奏者在演奏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時由于技巧性強,演奏的難度較高。因此,演奏者要具備專業(yè)的演奏技巧,并了解自己所演奏的古典時期鋼琴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經歷和內容,對作品進行分析,從而將自己的感情與作品相互融合,最終演奏出更好的音樂作品。
(涇川縣職業(yè)教育中心)
作者簡介:史玉霞(1982-),女,甘肅平涼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鋼琴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