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蓉
教育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也推動著人類進步。作為人類最主要的活動,在科技創(chuàng)新日新月異的當下,教育越來越重要。在“人”的成長中,生命意象是遼闊的,我們的教育能否讓這么多重的生命意象,仍然向著健康、熱愛和美好前行,這可能是教育始終面臨的課題。近二百年來的醫(yī)學現代化發(fā)展,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經驗。教育要遵循規(guī)律,前提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成為真正的教育科學。這或是當前的首要任務。為此,我們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教授。
《教育家》:蘇老師,特別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您作為著名的神經科學家,請問我們如何理解“教育應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蘇國輝:教育是人類文明和科學知識傳承的根本,教育事業(yè)關乎國家和民族復興。因此,教育必須遵循其客觀規(guī)律,始終把“人”這一教育的受眾作為教育科學的關注對象。要科學辦教育,就必然關注人群特別是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fā)育、精神健康和認知水平。只有客觀掌握了我國當代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現狀,才能科學合理制定各級各類教學方案,實現個性化教育,真正培養(yǎng)具有愛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科學精神的人才,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
《教育家》:您剛才提到要客觀掌握我國當代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現狀,目前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全國多達30%的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研究表明,兒童青少年的很多心理問題大多來自他們的情緒,是由于情緒壓力過大造成的。那么,造成兒童青少年情緒情感壓力過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緩解這種壓力?
蘇國輝:造成兒童青少年情緒壓力過大的原因有內源性和外源性兩方面因素。內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兒童和青少年自身是否攜帶易感基因,大腦結構的發(fā)育異常及相關生化指標的異常。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如不良家庭的關系、父母錯誤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過高的期望等;學校因素,如不良的校園風氣、校園欺凌、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和升學壓力等;社會因素,如社會的快速變革和多元文化的沖擊,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激烈的社會競爭等。
如何緩解這種壓力?首先我們應該同時加強兒童和青少年自身、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能夠正確認識和及時發(fā)現兒童和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并查明其情緒問題的原因。其次,建立在維護兒童青少年的自尊和自信的基礎上,針對查明的原因,對其進行個體化的心理疏導和干預,鼓勵和指導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合理的宣泄情緒,有效地控制情緒,提高兒童青少年的自身抗壓能力。最后,根據其情緒異常的嚴重程度,及時使用心理治療、非藥物干預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等干預手段,切不可漠然置之,更不能諱疾忌醫(yī)。
《教育家》:如何解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尤其兒童青少年心理精神疾病的治療?
蘇國輝: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們也做了一些研究嘗試。我認為,我們需要加大針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基礎科學研究,尋找相關兒童和青少年心理疾病背后的發(fā)病機制,可能與成年的心理疾病不完全一樣。
由于心理疾病一旦發(fā)病,有頻繁復發(fā)與慢性結局的特點,與社會功能損害、死亡率及自殺風險密切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對一些高危和易感兒童和青少年的保護,研發(fā)更有效的和客觀的早期識別技術,實現早發(fā)現、早預防、早治療,從而減少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和獲得更好的預后效果。我和廣州醫(yī)科大學林康廣教授團隊在對雙相障礙患者子女的隨訪中發(fā)現,某些大腦微結構的改變可預測雙相障礙的發(fā)病。
因為目前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雖然有效,但也常常帶來很多副作用,所以我們要發(fā)展和改善目前的常規(guī)治療手段;同時,還要注重和加大非藥物干預手段的研發(fā)。我們團隊最近探討枸杞糖肽、光療和運動等非藥物治療手段對抑郁癥狀的療效就是一種嘗試,取得了初步結果。
《教育家》:枸杞糖肽是從枸杞里提煉出來的嗎?它對抑郁癥狀有療效?
蘇國輝:是的,枸杞糖肽是用現代先進技術從中藥瑰寶枸杞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這也是繼承和發(fā)展中醫(yī)藥療法的一種嘗試。
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枸杞對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比如枸杞可調節(jié)情緒、緩解壓力。大家都知道枸杞作為傳統中草藥和藥膳食材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之前枸杞改善情緒的成分及起效機制一直不明確。針對該問題,我與暨南大學的任超然教授進行了協同攻關,我們通過采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技術,發(fā)現枸杞中的重要成分枸杞糖肽可通過降低腦內的神經炎癥反應來減少外側韁核的異?;顒?,最終達到減少壓力、緩解抑郁的效果。這一發(fā)現首次揭示了枸杞抗抑郁的神經機制,為枸杞及其有效成分在精神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教育家》:剛才您提到光療也可以有效緩解抑郁癥患者的病癥,調節(jié)人的情緒,根據您的相關研究也揭示了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通路機制。請您具體解釋一下光療是什么,以及光療對兒童青少年的情緒情感壓力緩解作用機制是什么?
蘇國輝:光療是指針對患有抑郁、焦慮及認知功能障礙等精神疾病的患者所采用的一種物理干預療法。具體來說,患者每天需接受固定時長、固定強度的強光照射。越來越多的臨床及基礎研究發(fā)現,光療可不同程度地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提升認知功能。但之前光療的起效機制一直不明確,使得光療在臨床上的推廣應用及優(yōu)化升級面臨重重困難。
近年來,我和任超然教授針對光療為何可以緩解壓力、減少抑郁這一科學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我們發(fā)現,腦內有一條從視網膜到外側韁核的神經通路(類似于線路),其中外側韁核主要負責調節(jié)我們的抑郁情緒,可以說是大腦的抑郁調節(jié)器。而我們發(fā)現,光療信息可通過視網膜的介導來減少外側韁核內的異?;顒樱瑥亩l(fā)揮緩解壓力、減少抑郁的作用。我們的上述發(fā)現,回答了為何光療可以抗抑郁這一科學問題,也為光療的推廣應用,優(yōu)化升級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教育家》:您曾講到運動和神經的修復與再生有著密切聯系,運動對抑郁情緒的改善,以及記憶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請問運動改善學習記憶的關鍵機制是什么?
蘇國輝:運動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干預手段,對于機體生理功能和代謝穩(wěn)態(tài)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慢性有氧運動可以增加骨骼、肌肉、脂肪、肝臟等外周組織中特定生物活性分子的釋放,這一類稱為“運動因子”的分子包括了代謝產物、炎癥因子、內分泌激素、生長因子等。它們除了改變外周組織的新陳代謝水平以適應運動負荷外,近年來的研究還顯示諸多運動因子可以進入腦內,通過不同的生物學機制改善腦內微環(huán)境、神經發(fā)生、突觸可塑性等,從而增強情緒或認知功能。這里要強調的是,我們認為運動對機體蛋白表達譜的影響呈現多靶點特征,進而通過不同通路影響神經網絡活性。因此,將運動的腦健康效應歸因于單一的分子或信號機制并不是全面的觀點;在未來我們需要從整體層面理解運動的機理,整合不同手段逐步揭示運動改善情感和認知功能的機制。
大家都知道“少年不識愁滋味”這句話,以前的青少年很開心,可是我們發(fā)現,現在青少年患精神障礙的百分比很高,接近30%。怎樣用一些干預的辦法去改善這一情況?英國國家衛(wèi)生與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NICE)發(fā)布的抑郁癥治療指南指出,運動可作為輕、中度抑郁的一線治療。運動可以改善樹突棘可塑性和神經元活性,改善軸突髓鞘化,最重要的是,運動激活了神經網絡可塑性,有助于改善學習記憶功能,熱愛運動的青少年在學業(yè)上會表現更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