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會珍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牙周病患病率較高,是常見的口腔疾病。牙根尖病灶、牙周炎、牙外傷等可導致牙槽骨骨量缺損,牙周骨內缺損是牙缺失的最終結果,一般使用種植體替換牙根,盡量貼合自然牙,達到修復效果,但牙拔出后牙槽嵴的寬度、高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吸收萎縮,導致種植體植入后唇側暴露較多,影響后期美觀修復,引導骨再生技術可清除后期病灶,為種植植入奠定良好基礎[1-2]。本研究旨在研究應用海奧膜行引導組織再生術聯合植骨術修復治療牙周骨內缺損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20例牙周骨內缺損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各10例。對照組男4例,女6例;年齡32~57歲,平均年齡(40.25±3.12)歲;缺損1處5例,2處3例;≥3處2 例。觀察組男 3 例 ,女 7 例 ;年齡 34~56 歲 ,平均年齡(40.27±3.15)歲;缺損1處4例,2處4例,≥3處2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咧橥獠⒑炇鹬橥鈺?/p>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PPD>6 mm,CAL≥3 mm位點;②患牙松動程度為Ⅰ~Ⅱ度;③治療前6個月已禁煙。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血管疾病、精神類疾病者;②存在習慣性磨牙者;③骨質疏松、骨硬化疾病者。
1.3 方法 兩組均進行常規(guī)翻瓣術,暴露病區(qū),直視下徹底清除根面牙石、病變牙骨質、感染袋壁組織、肉芽組織等病變組織,切口位于牙齦緣內,保留牙齦的完整性,使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對照組在牙周骨缺損處植入海奧骨修復材料(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全放入后,適當壓緊,對位縫合。觀察組于牙周骨缺損處植入海奧骨修復材料(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適當加壓,盡量恢復牙周骨形態(tài),根據缺損形態(tài)修剪海奧生物膜(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確認相同后植入缺損處,確保被完全覆蓋,覆蓋正常骨組織2 mm左右,將膠原膜與患牙固定縫合,最后復位軟組織瓣,對位縫合。術后5 d服用阿莫西林(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265,規(guī)格:0.25 g)抗感染,每次0.5 g,每天3次,飯后使用漱口水漱口,禁煙酒。
1.4 觀察指標 ①修復效果:術后6個月,根據美學修復效果進行滿意度調查,評定標準:滿意,軟組織水平>2 mm,輪廓自然和諧,牙槽骨無缺損,近、遠中牙齦乳頭完整;基本滿意,1 mm≤軟組織水平≤2 mm,輪廓自然較和諧,牙槽骨輕度缺損,近、遠中牙齦乳頭不完整;不滿意,軟組織水平<1 mm,輪廓不和諧,牙槽骨缺損,近、遠中牙齦乳頭缺損。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②比較PPD、GR及CAL水平:術前、術后6個月,采用牙周探針(口神/康橋,KP C15)測量牙周袋探診深度(PPD)、牙齦退縮量(GR)、臨床附著喪失(CAL)。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修復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修復效果總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為80.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修復滿意度比較[n(%)]
2.2 兩組PPD、GR、CAL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PPD、GR、CA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6 個月,兩組PPD、CAL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兩組GR均高于術前,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PPD、GR、CAL指標比較(,mm)
表2 兩組PPD、GR、CAL指標比較(,mm)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
時間術前術后6個月CAL 8.18±1.79 8.21±1.77 0.038 0.970 6.52±1.36a 5.02±1.22a 2.596 0.018組別對照組(n=10)觀察組(n=10)t值P值對照組(n=10)觀察組(n=10)t值P值PPD 8.25±1.02 8.28±1.04 0.065 0.949 5.24±1.29a 3.86±1.31a 2.374 0.029 GR 1.32±0.64 1.30±0.71 0.066 0.948 2.48±0.65a 2.35±0.61a 0.461 0.650
牙周疾病是牙周組織病變(牙齦、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質)的總稱,主要包括牙齦病和牙周炎兩大類,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單一因素不會造成牙周破壞,主要以厭氧菌感染為主的混合感染,可形成牙周袋、袋壁慢性炎癥、附著喪失、牙槽骨吸收,此外炎癥反應可相互擴散和影響,最終導致牙齒脫落[3-4]。
植骨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迅速發(fā)生再血管化,促進骨質愈合,恢復缺損區(qū)骨質的正常形態(tài)與功能,此外,植骨材料的吸收率與新生骨的成骨率相協調,具有骨誘導或骨引導的作用。海奧骨修復材料采用低溫下的脫細胞、脫脂工藝,將牛源性細胞、脂肪等其他附屬成分去掉,保留細胞外基質成分,而不破壞正常骨組織的天然微觀結構。主要成分一部分是以羥基磷灰石為主同時含有β-磷酸三鈣的無機成分,另一部分則是高純度的Ⅰ型膠原蛋白的有機成分,在人體內可以完全降解。其中,羥基磷灰石的主要作用為抗壓和支撐,β-磷酸三鈣的主要作用是骨傳導和促進快速血管化;而有機成分Ⅰ型膠原蛋白是鈣鹽沉積和成骨細胞附著的支架,能促進細胞的遷移、粘附、分化和調節(jié)細胞生長,具有很好的促進骨形成的作用。此外,單純的植骨術不能隔離感染源,不利于邊緣骨的附著[5-6]。引導性組織再生術主要是利用膜性材料作為屏障,置于軟組織與骨缺損之間,建立生物屏障,利于牙周膜、牙槽骨的新生及附著結構的重建,可促進牙周前體細胞的功能,阻止結合上皮根移,保護創(chuàng)口血凝塊,促進牙周再生[7]。海奧生物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膜的雙面設計利于各種細胞的爬行遷移,加快血液循環(huán)的恢復與組織的愈合,骨缺損面與粗糙多孔的內面相接觸,可加強缺損區(qū)邊緣骨的附著,黏膜與膜的外邊接觸,加快軟組織的爬行及愈合,利于新生骨的生長。生物膠原膜屬于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存在免疫原性[8-10]。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觀察組修復效果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6個月,兩組GR指標升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6 個月,觀察組PPD、CAL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海奧膜行引導組織再生術聯合植骨術修復治療牙周骨內缺損修復效果較好,口腔更美觀,可促進骨缺損再生,增強牙周組織附著,利于患者牙周健康。
綜上所述,治療牙周骨內缺損應用海奧膜行引導組織再生術聯合植骨術總體修復效果較好,利于骨內缺損的再生,可改善牙周各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