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馨
(撫順第四醫(yī)院放療一科,遼寧 撫順 113123)
鼻咽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后常出現(xiàn)涕中帶血、鼻塞、聽力降低、耳悶堵感、頭疼和復視等情況,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狀況,臨床發(fā)病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等密切相關(guān),目前尚無特效治愈方式,臨床首選治療方式為放射治療[1]。但放射治療會引起皮膚反應、白細胞減少、骨髓抑制等并發(fā)癥,不利于患者恢復,甚至影響患者治療耐受性,延長治療時間,增加患者身心負擔,因此,臨床治療重視探尋有效方式,以提高患者耐受性[2-3]。目前放射治療增敏劑在臨床廣泛應用,可有效提高療效,并減少不良反應,應用價值較高,但增敏劑具體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值得進一步探究。本研究探討腫瘤放射增敏劑在鼻咽癌放射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旨在為此類患者放射治療順利開展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2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 36 例。對照組男 19 例,女 17 例;年齡 37~70 歲,平均(53.23±4.92)歲;腫瘤分期:Ⅱ期12 例,Ⅲ期20 例,Ⅳa期4例;病灶分型:結(jié)節(jié)型26例,潰瘍黏膜下型5例,菜花型5例。實驗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5~70歲,平均(52.54±4.88)歲;腫瘤分期:Ⅱ期 13 例,Ⅲ期 20 例,Ⅳa 期 3 例;病灶分型:結(jié)節(jié)型27例,潰瘍黏膜下型5例,菜花型4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病理診斷、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鼻咽癌者;②耐受放射治療者;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生存期≥6個月者[4]。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②藥物過敏史者;③合并嚴重并發(fā)癥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純放射治療,使用6MV-X線常規(guī)照射,并進行分割照射,每次200 cGy,主野設定為雙側(cè)面頸聯(lián)合野,當折射3 600 cGy后,進行縮野照射,避開脊髓等部位,照射過程中合理控制照射劑量,頸部預防性劑量為5 600 cGy,頸部淋巴結(jié)照射劑量為DT 7 000 cGy/35 f/7~8 w,咽部照射劑量為DT 7 200 cGy/36 f/7~8 w;實驗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腫瘤放射增敏劑,于放射治療前采用甘氨雙唑鈉(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31)靜脈滴注給藥,甘氨雙唑鈉每次用量為800 mg/m2,取100 mL 0.9%氯化鈉溶液稀釋甘氨雙唑鈉,30 min內(nèi)滴注完成,每周給藥3次,直至放射治療結(jié)束。兩組均持續(xù)治療3個月,治療期間需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觀察是否出現(xiàn)嚴重不適癥狀,予以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評估,療效標準:完全緩解,治療后病灶完全消失,維持時間>4 周;部分緩解,治療后患者病灶縮?。?0%但不及顯效,維持時間>4 周;穩(wěn)定,患者病灶縮小≤50%,或病灶增≤25%;進展,病灶增長>25%,或出現(xiàn)新的病灶。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6]。②健康狀況評估,采用Karnofsky 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7],評估患者癥狀、體征及日常生活自理情況,滿分為10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健康狀況越差,<60 分,多種抗腫瘤治療無法正常進行。③參照Piper 疲乏量表評估癌因性疲乏情況,評估患者行為、軀體、認知和情感狀態(tài),滿分1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疲勞程度越重,>7 分為重度疲乏[8]。④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皮膚反應、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緩解率比較 實驗組緩解率為86.11%,高于對照組的63.90%(P<0.05),見表1。
2.2 兩組健康狀況、疲乏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KPS、Pipe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且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6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8.89%(P<0.05),見表3。
表1 兩組緩解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remiss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2 兩組健康狀況、疲乏情況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lth status and fatig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2 兩組健康狀況、疲乏情況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lth status and fatig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組別實驗組(n=36)對照組(n=36)t值P值KPS評分治療前75.15±3.79 75.21±3.88 0.066 0.947治療后89.35±3.86 81.11±3.32 9.712 0.000 t值15.750 6.932 P值0.000 0.000疲乏量表評分治療前7.15±1.14 7.19±1.18 0.146 0.884治療后5.11±1.04 6.37±1.01 5.215 0.000 t值7.932 3.168 P值0.000 0.002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鼻咽癌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具體發(fā)病主要與環(huán)境因素、病毒感染、遺傳因素等有關(guān),目前主要以放射治療為主,但存在明顯不良反應、局部復發(fā)等問題,影響患者耐受性,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復,加重其生活負擔,因此,如何提高患者耐受性、控制局部復發(fā)已成為臨床關(guān)注的重點問題。臨床研究以調(diào)整劑量、放化療聯(lián)合應用等為主,但效果甚微。隨著分子生物領域研究不斷深入和放射治療作用機制探究的不斷完善,放療增敏概念得到臨床的關(guān)注,與血管形成、細胞信號傳導等存在重要關(guān)聯(lián),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緩解率為86.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90%(P<0.05);治療前,兩組KPS、Pipe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且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6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8.89%(P<0.05),與彭麗莎等[9]研究結(jié)果一致,其在研究中指出增敏劑的使用能提高放射治療效果,腫瘤緩解率增幅20%~30%,且能明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安全有效。但也有研究[10]指出,聯(lián)合增敏劑后療效未明顯改善,但并發(fā)癥率較低,可能與樣本來源及樣本量有關(guān)。分析原因為,本研究增敏劑使用甘氨雙唑鈉,為我國自行研制藥物,屬于新型硝基咪唑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親電子作用,可作用于腫瘤細胞,促使其凋亡,作用機制如下:①甘氨雙唑鈉屬于乏氧細胞增敏劑,具有較強的親電子作用,影響放射線對腫瘤細胞的傷害,使其固定在細胞內(nèi)核,抑制腫瘤細胞內(nèi)受損因子修復,從而強化放射治療的滅殺作用;②甘氨雙唑鈉能發(fā)揮增敏作用,作用于腫瘤內(nèi)乏氧細胞,提升其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進而強化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緩解;③甘氨雙唑鈉為低毒性高效增敏劑,對患者機體影響較小,聯(lián)合放射治療不會增加并發(fā)癥,在保護患者安全的基礎上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放射治療配合使用腫瘤放射治療增敏劑治療鼻咽癌患者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健康狀況,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