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佳祺,宋 科
(石家莊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050041)
某單線鐵路橋為跨邢昔公路而設。設計采用(40+64+40)m 連續(xù)梁方式跨越。在DK110+107 處與公路相交,橋梁全長984.17 m。連續(xù)梁處于直線區(qū)段i=-1.4%的坡道上。梁體為單箱單室、變高度、變截面結構,梁高在端支座處及邊跨直線段和跨中處為3.0 m,中支點處為5.0 m,1#~4# 橋墩為連續(xù)梁橋墩,箱梁頂、底寬分別為4.9 m、3.4 m,底寬在中墩3 m 長距離內變化到4.2 m。頂板的厚度為0.32 m,底板厚度由0.36 m 按圓曲線變化到0.65 m,中支點處底板厚度為1.117 m;腹板厚度由0.4 m折線變化至0.6 m,再由0.6 m 折線變至0.8 m。2#、3# 橋墩為主墩,固定支座設在3# 橋墩上。邊墩1#橋墩高8 m,4# 橋墩高11 m。大橋采用懸臂澆筑法施工,掛籃結構形式為菱形。分為35 個懸澆梁段,中墩0# 塊段長9 m,其余梁段有3.5 m、4.0 m 兩種,合龍段長度為2.0 m,最重懸澆段為1# 塊,澆筑重量819.0 kN。
主橋連續(xù)箱梁兩端的邊跨現澆段長度為7.6 m,混凝土方量44.8 m3,邊跨梁重約118.72 t。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因兩個邊跨橋墩不高,且均處在無水較平坦陸地上,采用鋼管支架進行混凝土施工,兩邊跨支架形式相同,本文將對較高邊墩4# 墩側的鋼管支架進行設計檢算。
邊跨現澆段支架由底模下方木、縱梁、墊梁、牛腿、立柱及連接系組成。
立柱采用φ630×10 mm 鋼管,沿橫橋向、順橋向布置,布置間距分別為3.0 m、4.2 m,靠近橋墩處立柱支撐于承臺之上,其余均設置于條形基礎上。立柱間均設連接系,以確保支架整體穩(wěn)定。鋼管底部采用底法蘭與基頂預埋鋼板圍焊連接。
立柱間順、橫橋連接系由[20 槽鋼組焊,立柱頂設置落架沙箱,沙箱底板與鋼管柱頂法蘭焊接,沙箱上安設墊梁,墊梁采用2I40b 雙拼工字鋼,沿順橋向布置間距4.2 m,縱梁采用I32b 工字鋼,沿橫橋向布置間距為90 cm×3+40 cm+35 cm×2+90 cm×2+35 cm×2+40 cm+90 cm×2,底模下沿順橋向布置10 cm×10 cm 方木,間距30 cm。支架順橋向布置如圖1 所示,橫橋向布置如圖2 所示。
(1)混凝土重量:圖3 給出邊跨現澆段典型計算斷面,根據斷面數據計算其重量;混凝土容取26 kN/m3。
(2)頂、底板及腹板下模板自重取1 kN/m2,翼緣下模板自重取2.8 kN/m2。
(3)支架自重由程序自動計算。
(4)施工人員、材料及施工機具荷載:計算支承模板下的縱、橫梁時,活載(3)取1.5 kN/m2;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結構時,活載(3)取1 kN/m2。
(5)振搗混凝土產生的荷載取2.0 kN/m2。
(6)澆筑混凝土產生的沖擊荷載取2.0 kN/m2。
圖1 支架順橋向布置(單位:cm)
圖2 支架橫橋向布置(單位:cm)
圖3 邊跨現澆段計算斷面(單位:cm)
荷載組合1:計算支承模板下的方木強度時,1.2×[(1)+(2)+(3)]+1.4×[(4)+(5)]。
荷載組合2:計算其他結構的強度時,1.2×[(1)+(2)+(3)]+1.4×(4)。
荷載組合3:計算結構的剛度時,(1)+(2)+(3)。
荷載組合4:計算立柱的穩(wěn)定性時,1.2×[(1)+(2)+(3)]+0.9×1.4×(3)。
利用Midas 軟件建立分析模型,采用梁單元分別模擬立柱及縱、橫梁,將荷載施加于底模下方木上,鋼管底部約束形式為固結,計算模型如圖4 所示。
圖4 支架計算模型
底模下方木彎曲應力分布如圖5 所示,最大彎曲應力4.6 MPa<fw=13 MPa,滿足要求。
圖5 底模下方木彎曲應力圖
底模下方木剪應力分布如圖6 所示,底模下方木最大剪應力0.9 MPa<fwv=1.4 MPa,滿足要求。
圖6 底模下方木剪應力圖
經計算,底模下方木最大變形為0.2 mm<l/400=650/400=1.625 mm,剛度滿足要求。
縱梁彎曲應力如圖7 所示,最大彎曲應力81.1 MPa<f=215 MPa,滿足要求。
圖7 縱梁彎曲應力圖
縱梁剪應力如圖8 所示,縱梁最大剪應力21.6 MPa<fv=125 MPa,滿足要求。
圖8 縱梁剪應力圖
縱梁變形2.2 mm<l/400=2 100/400=5.25 mm,剛度滿足要求。
圖9 示出橫梁的最大彎曲應力值為42.5 MPa<f = 215 MPa,滿足要求。
圖9 橫梁彎曲應力圖
圖10示出橫梁的最大剪應力值為28.8 MPa<fv=125 MPa,滿足要求。
圖10 橫梁剪應力圖
橫梁最大變形值為0.8 mm<l/400=3 000/400=7.5 mm,剛度滿足要求。
立柱應力如圖11 所示,立柱的最大應力值為24.0 MPa<f = 215 MPa,強度滿足要求。
圖11 立柱應力圖
支架屈曲模態(tài)分析如圖12 所示,支架整體線彈性屈曲第一階屈曲穩(wěn)定系數為42.4,屈曲模態(tài)為立柱間橫向連接系縱向失穩(wěn),支架整體屈曲穩(wěn)定有足夠的安全系數。
圖12 屈曲模態(tài)分析圖
圖13 立柱底支反力圖
如圖13 所示,遠墩側立柱底支反力和:F支=443.1+443.4=866.5 kN。條形基礎尺寸為長4.6 m,寬1.6 m,高1.0 m。條形基礎自重:F基礎=4.6×1.6×1.0×26=191.4(kN)。
基底豎向力和:F = F支+F基礎= 866.5 +191.4 =1 057.9(kN)。
基底承載力不小于143.7 kPa,支架基礎必須有足夠的承載力。
邊跨現澆段施工工藝流程:處理地基→施工條形基礎→安裝鋼管柱→焊接橫撐→連接支架與墩身→沙箱→安裝墊梁→焊接牛腿→縱梁安裝→鋪設橫梁→底?!炇铡㈩A壓→安裝內、外模→綁扎鋼筋及預應力預埋→澆筑混凝土→養(yǎng)護→拆模。
邊跨直線段混凝土采用一次澆筑成型,施工中要特別關注錨墊板位置及預應力管道的準確,預留孔和預埋件的精確設置,有利于合龍段的順利安全施工。
靠近橋墩側的鋼管柱坐落在承臺上,距離橋墩中心線2.1 m,線路中心線對稱布置,兩鋼管柱間距為3 m。承臺已施工完成,采用植筋的方式連接,每個鋼管柱植入承臺的錨栓為16 個,植入深度為80 cm,錨栓采用HRB400φ22 鋼筋,長度為880 mm,植筋黏結劑采用樹脂類植筋膠,B 級膠。
離鋼管柱較遠的另外兩根鋼管柱采用擴大基礎,擴大基礎尺寸為100 cm×460 cm×160 cm,基礎頂、底面設15 cm×15 cm 網格的鋼筋網,鋼筋采用HRB400φ16?;A地基承載力大于143.7 kPa,不符合要求的進行三七灰土換填1 m 厚。在擴大基礎上相應位置上預埋預埋件,確保錨栓數量及位置準確,預埋深度不小于80 cm。
鋼管柱的直徑為φ630 mm,壁厚10 mm,廠家定制,連接鋼板為d=880 mm×20 mm,鋼板的孔眼不能在現場沖孔,孔徑誤差為±0.25 mm,端孔邊距的誤差在±0.5 mm 內。柱腳的加勁肋鋼板厚8 mm,其焊腳尺寸不小于6 mm,柱腳焊腳尺寸不小于8 mm。嚴格按設計圖紙搭設,保證各連接件連接牢固,搭設完畢采用邊跨梁體重量120%的砂袋進行預壓。
某單線鐵路(40+64+40)m 連續(xù)梁橋采用懸臂澆筑法施工,邊跨現澆段長度為7.6 m,采用鋼管支架法澆筑。本文對大橋邊跨現澆段的鋼管支架設計進行了探討,首先建立了Midas 分析模型。根據分析結果,對支架進行檢算,檢算內容主要有底模下方木強度和剛度計算、縱梁強度和剛度計算、墊梁強度和剛度計算、立柱強度和穩(wěn)定性計算、基礎計算,通過檢算支架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滿足相關要求。工程實踐證明本文所述支架結構設計合理、安全可靠,為大橋順利完工提供了可靠保障,可為類似工程施工設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