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林,張磊
(中車山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250022)
從半個多世紀前舉全國之力建一座武漢長江大橋,到現(xiàn)在一年建成數(shù)千座特大橋,全國橋梁總數(shù)超過100萬座,大跨徑橋梁居世界之首,“中國跨度”見證著中國跨越[1]。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國民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為公路橋梁建設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橋梁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橋型更加豐富多樣,結構也趨向輕型化?,F(xiàn)澆箱梁以其受力合理、造型美觀、型式多樣、整體性好的優(yōu)點,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在公路橋梁施工中得到應用,其施工技術更是日新月異。大量新技術、新結構、新工藝和新設備的不斷出現(xiàn),部分技術逐步達到或己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目前,城市立交、高架橋作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主要方法,為現(xiàn)澆箱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和研究空間[2,3]。
移動模架施工中,一跨橋梁澆注完成后,移動模架需要縱移到下一跨橋梁處施工,在移動模架縱移時,為了讓底模避開橋墩,移動模架主梁在支撐臺車的作用下帶動底模向外側方向運動打開。多數(shù)的移動模架,底模分為兩段設計,橫向開模時從中間打開,造橋機縱移時,移動模架主梁需要向兩側打開底模一半長度的距離,才能確保底模越過橋墩時不會與橋墩發(fā)生碰撞干涉,這樣增加了牛腿的負載,影響了移動模架的穩(wěn)定性,并且某些施工項目,橋梁墩身之間的距離有限,移動模架向兩側開模距離受到限制,無法進行施工。目前采用的可翻轉底模結構采用單側翻轉底模,橫梁需縱向進行單獨折疊,施工非常不便,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影響了移動模架的工作效率及安全[4]。
為減少移動模架向兩側的開模距離,減小牛腿負載、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討論一種移動模架可折疊底模結構(見圖1)。
圖1
移動模架的可折疊底模結構,包括左右對稱架設在橋梁墩身上的起支撐傳遞所有上部載荷的一對牛腿、可在上述牛腿上部左右橫向移動的一對支撐臺車、落于所述支撐臺車上用于承載澆注混凝土箱梁重量的一對主梁、用于捆綁鋼筋并進行混凝土箱梁澆注的外模、連接在底模下部與主梁之間起支撐作用的橫梁。所述移動模架外模結構分為左右兩部分設計,單側底模分別包括固定設置的底模板以及折疊模板、連接所述固定模板與折疊模板的銷軸,上述左右兩側模板在合模狀態(tài)通過可拆卸的銷軸及螺栓將上述折疊模板連接在一起。依據(jù)可拆分連接所述底模具有合模狀態(tài)與開模狀態(tài),當所述底模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所述左右底模固定部分、所述底??烧郫B部分連接在一起,所述一對主梁和支撐臺車位于所述牛腿內側。當所述底模處于開模狀態(tài)時,所述左右兩可折疊底模部分之間的銷軸與螺栓拆除,所述可折疊底模部分繞可折疊部分與固定底模部分連接銷軸向下轉動至接近垂直狀態(tài),所述一對主梁在所述一對支撐臺車的作用下相互背離運動至所述牛腿外側,所述左右側底模之間形成一段橫向距離空間。
所述的移動模架的可折疊底模結構還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可折疊底模底部的折疊油缸,所述折疊油缸具有與所述可折疊底模相連接的用于推動所述中間可折疊底模繞銷軸在垂直面上轉動的活塞桿。
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和效果:將單側底模分為兩部分,固定底模與可折疊底模、固定底模與可折疊底模通過銷軸連接,可折疊底??衫@銷軸在折疊油缸的作用下旋轉至接近垂直狀態(tài),左右兩側可折疊底模通過可拆卸的銷軸或螺栓連接在一起。當?shù)啄U郫B后,則移動模架縱移時,移動模架主梁及支撐臺車僅需在牛腿上向兩側打開底模長度的二分之一,底模越過橋墩時就不會與橋墩發(fā)生碰撞干涉,這樣減小了牛腿負載,解決了在兩側開模距離受到限制時的施工問題,提高了設備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同時,主梁向外側移動的距離縮短,主梁橫移運動時間縮短,從而提高了移動模架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新華社北京.大橋上的中國——我國橋梁建設發(fā)展調查[N].2016-09-27.
[2]王立超.移動模架的設計、安全性檢測及其適用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1(15):335.
[3]黃經(jīng)緯,文超.移動模架施工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J].建筑機械化,2007,28(1):51-53.
[4]凱爾薩爾·吐爾迪.移動模架現(xiàn)澆梁技術在橋梁施工中的應用[J].西部交通科技,2016(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