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仙,薛淑恒,劉 建
高血壓心臟病是由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長期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引發(fā)的一種心臟性疾病[1],主要表現為胸悶、乏力以及氣短等,此類患者日常飲食需要嚴格把控,要做到低鹽低脂、禁食辛辣類食物,避免加重病情[2]。對于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若治療及時可有效延緩病情的發(fā)展,一旦治療不當或者不及時可能會引發(fā)心房顫動、 心肌梗死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選擇合適安全的診斷方法對于提高高血壓心臟病的診斷準確性和及早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意義重大。 該文選擇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聯(lián)合血清超敏C 反應蛋白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進行診斷,旨在探討以上兩種方法聯(lián)合在疾病診斷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筆者醫(yī)院2018 年3 月—2020年3 月收治的96 例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作為觀察組,依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3]將其 分為4組,心功能Ⅰ級31 例,Ⅱ級28 例,Ⅲ級29 例,Ⅳ級8 例。 另選取同期在該院健康體檢者50 例為對照組。 觀察組男60 例,女36 例,年齡(65.33±4.13)歲;對照組男32 例,女18 例,年齡(65.67±4.20)歲。2 組上述資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行比較。該研究經醫(yī)院倫委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1)經心血管造影確診為高血壓心臟??;(2)配合度較高;(3)無認知、精神障礙。 排除新標準:(1)重要臟器功能不全;(2)急危重癥者;(3)凝血機制異常。
1.2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行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和Grouse斑塊積分以及動態(tài)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 采集所有受檢者晨起空腹靜脈血, 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hs-CRP 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rson,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頸動脈超聲各指標比較觀察組的IMT、Grouse 斑塊積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 組的AASI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心功能越差,IMT、Grouse 斑塊積分越高(P<0.05)。 見表1。
表1 2 組頸動脈超聲各指標比較
表1 2 組頸動脈超聲各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與心功能Ⅰ級相比,bP<0.05;與心功能Ⅱ級相比,cP<0.05;與心功能Ⅲ級,dP<0.05
組別 n IMT(mm) Grouse 斑塊積分(分) AASI觀察組心功能Ⅰ級 31 1.09±0.22a 1.38±0.66a 0.37±0.22心功能Ⅱ級 28 1.33±0.18ab 2.68±0.72ab 0.43±0.25心功能Ⅲ級 29 1.59±0.19abc 2.99±0.74abc 0.54±0.22心功能Ⅳ級 8 1.88±0.20abcd 3.35±0.79abcd 0.63±0.28對照組 50 0.71±0.16 0.94±0.64 0.31±0.21
2.2 2 組hs-CRP 水平比較觀察組的hs-CRP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不同心功能分級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 組hs-CRP 水平比較mg/L)
表2 2 組hs-CRP 水平比較mg/L)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與心功能Ⅰ級相比,bP<0.05;與心功能Ⅱ級相比,cP<0.05;與心功能Ⅲ級,dP<0.05。
組別 n hs-CRP 水平觀察組心功能Ⅰ級 31 2.59±0.82a心功能Ⅱ級 28 4.33±0.95ab心功能Ⅲ級 29 6.10±1.29abc心功能Ⅳ級 8 9.33±1.85abcd對照組 50 1.46±0.63
2.3 患者心功能分級與頸動脈超聲指標以及hs-CRP 水平的相關性分析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心功能分級均與IMT、Grouse 斑塊積分、AASI 以及hs-CRP 水平呈正相關(P<0.05)。 見表3。
表3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心功能分級與頸動脈超聲指標以及hs-CRP 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長期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其體內長期高壓會導致心臟發(fā)生變形, 持續(xù)的高壓則會致使心臟發(fā)生異常的生理變化, 誘導患者產生高血壓心臟?。?]。 研究指出[5],隨著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高血壓心臟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此類疾病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者則會發(fā)生死亡。 臨床研究發(fā)現[6],長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其左心室負荷加重,導致其左心室發(fā)生肥厚以及擴張,容易造成器質性的心臟病。 莫敏等人的研究結果證實,在患者發(fā)生高血壓病變后正常的心肌收縮力不會變化,患者出現高血壓心臟病后,機體處于代償期,心電圖與正常人之間區(qū)別不大,在疾病晚期,心電圖才會出現異常,但此時患者的左心室增厚異常,加大了疾病的治療難度[7]。因此,早期發(fā)現、確診,在最佳的時間對患者進行恰當地治療十分重要。
與心電圖檢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對全身各個部位的臟器進行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性,在血液流速、血管狹窄的檢查方面優(yōu)勢明顯[8]。近年來,hs-CRP 被公認為是預測未來心血管事件發(fā)生危險性的有效指標[9,10],甚至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危險性評估的“金標準”。 由于心腦血管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很難及時進行診斷,而hs-CRP 的靈敏度較高,可準確地預測心血管疾病。 該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頸部血管超聲指標(IMT、Grouse 斑塊積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且不同心功能間上述指標差異顯著, 提示頸部血管IMT、Grouse 斑塊積分等指標代表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超聲檢查不僅可以檢測頸部血管狀況, 還可間接反映患者心功能狀況。 另外,觀察組的hs-CRP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升高,hs-CRP 水平也有所提高, 提示hs-CRP 的增高與血管炎癥反應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關。 該研究還發(fā)現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心功能分級均與IMT、Grouse 斑塊積分、AASI以及hs-CRP 水平呈正相關, 更加充分驗證了頸部血管檢查各指標以及hs-CRP 能夠間接反映患者心功能狀態(tài)。
綜上所述,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 檢測在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診斷以及患者心功能狀況評估中意義重大,可用于疾病早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