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靜
《滿山紅葉》 楊成義/作
當楊成義老師的畫卷在我面前鋪開,我突然明白了那句詩描述的感覺: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人生如畫,歲月如歌,我在他的畫卷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更從他的畫卷里看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起初我們?nèi)缤幼≡谶@樣的《山谷幽居》?!皹且兴獦渫猓R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边@里在當時的我們看來就是最完美的世界。我們曉看天色暮看云,我們春來看百花盛開,秋中賞滿月盈盤;我們品夏蟲鳴唱,聽冬雪無聲。日日看不盡,日日享不厭。這樣的日子似乎永遠也過不膩,這樣的風光似乎永遠也看不夠,不好奇山外的那座山是什么樣子,也不在意門前的那條河流向何方。看到這幅作品,我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仿佛回到童年,仿佛自己還是曾經(jīng)那個撲蝴蝶的稚子,無憂無慮,安穩(wěn)知足。就像畫卷中這座小樓和小樓里的人,享受著大山的環(huán)抱,享受著幽居的現(xiàn)世安穩(wěn)。
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當我的目光移到《人居山崖》這幅作品時,看到畫中那個人,我仿佛回到了夢想開始的地方。畫中的那個人不就是曾經(jīng)的我嗎?曾經(jīng)的我不就正如他一樣,在某一日臨水而立時,忽然瞥見水里的倒影,發(fā)現(xiàn)山還是那么高,倒影里的那個人卻改了容顏。我抬頭望向面前的山崖,開始好奇山外的世界,開始悲憫自己有限的人生,想在有限的人生里去看看更多的山,想用雙腳去丈量更多的土地,立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于是我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離別故土,漫游四方。
《人居山涯》 楊成義/作
不同于山里幽居,外面的世界很熱鬧,只見那“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不同于山里清苦,外面的世界很繁華,只見那“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外面的世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羌管弄,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讓人流連忘返,讓人樂不思蜀。就算有同伴離去,就算有歲月蹉跎,就算有擦肩而過的荊棘刺痛,有路上粗糲的山巖絆腳,我依然渴望更高的山峰,渴望更遠的遠方。
那時的我憧憬未來,就像憧憬這幅《山勢》,雖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長,但我相信行則將至,做則必成,我相信登上畫卷里最高的那座山峰,便可伸手摘星辰!
我懷著滿腔抱負,躊躇滿志,一次又一次地再度啟程,懷著激情和夙愿去登山、去涉水,渴求登上更高的山,渴求遇見更美的水??僧斘以俅翁ど闲碌恼魍?,看到眼前的潺潺流水時,我脫口而出的竟然是又見溪水!
我曾以為奔流不息的江水才能代表我前行的腳步,我曾以為寬廣憑魚躍的大海才是我的目的地,可當我見到楊成義先生的這幅《又見溪水》,我才知道,原來所有遠游不過都是歸途!
又見溪水。到頭來,山河依舊,愛也依舊,它的身影,剛到身后,又在前頭。就同我兒時門前的那條溪水一般:“花霏滋曉寒,葉哢新野聽。萬象宿雨余,潔齋無欠凈。霽曦耿欲吐,遠峰忽復暝。林廬居者誰,戶與碧山映。薔薇上木末,不架得初性。彼臥晏未興,我征漂爢定。怡然懷吾廬,花竹幽更盛。茲焉獨足羨,自筧不差勝。顧瞻江之西,心速路逾敻?!痹谶@樣的山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心的平衡,感受到心的自由,感受到它真正想要去的方向。原來故鄉(xiāng)的風景早已鐫刻進我的靈魂,就如同這幅畫卷,溪邊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棵小草都是那么動人!我仿佛聽見溪水叮嚀的聲音,就如同我遠游時母親在耳邊的叮嚀。
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山河已是秋。我歸心似箭,行色匆匆,未洗風塵,即叩訪山門。那久違的遠山近水仿佛于我有意,那故園的芳草仿佛于我有情。當我回到故土,只見涵空斜照、掠水輕嵐,滿天紅葉。
我離去時云霧繚繞的山峰是遍野的楓葉在燃燒,連綿一片,層林盡染,姹紫嫣紅,熱烈燦爛。它幽靜深邃,它成熟熱情;它既是夏花又是秋葉。是一分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
在這一刻,我終于讀懂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往日追逐的高山與情懷,在這一刻,都沉淀在這樣的紅葉里。
楊成義老師就這樣用一筆一墨收割了我的靈魂,令我久久沉醉其間,無法自拔。果然是睹一墨而醉。所有語言無法達到的地方,楊成義老師的畫卷都已達到,所有語言無法描述的意境,楊成義老師的濃墨淡彩均一一展現(xiàn)開來。
他以畫中物,觀者情,完美詮釋了何為“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
山水田園“興”起了他的情感,他在與自然萬物交流的同時,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用自然詮釋了天道,也用自然詮釋了人生。他的取景構圖遠近相宜,既保持與山水的距離,又沒有游離于山水之外,深刻詮釋了距離美;他虛實結合,把握有形的黑,也從留白之處為我提供了無限的想象和意境之美;他的畫寥寥數(shù)筆,勝卻無數(shù)濃墨重彩,錯落有致,濃淡相宜。
意中流水遠,愁外舊山青。人生如畫,畫如人生。我在楊成義老師的畫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也找到了自己的歸途,領悟到了:人只有順應自然,與道沉浮,才能達到心靈與生活的和諧,做到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那么品畫的你呢?你是否也品到了不一樣的人生?
《秋云無影樹無聲》 楊成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