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民康骨科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100)
目前在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治療中采取的治療方法多為手術治療,但傳統(tǒng)的加壓鋼板治療方式在臨床中的治療效果不太理想[1-2]。本研究探討了鎖髓內釘治療方式在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自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例,對照組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年齡46~81歲,平均(53.46±5.67)歲,觀察組患者:男性5例,女性5例,年齡47~80歲,平均(53.72±5.46)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患者信息已經經過患者同意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納入標準:患者經過醫(yī)學診查后符合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診斷標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的臨床資料填寫完整;患者意識無障礙。排除標準:患有精神類疾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取加壓鋼板治療方式,手術過程中首先對患者給予麻醉,患者保持仰臥位姿勢,明確手術切口部位后,對患者骨折部位的皮膚和筋膜系統(tǒng)進行逐層剝離,暴露病變部位,保持開闊的手術視野,再將加壓鋼板放入病變部位的側方,并準確安放皮質骨螺釘,放置引流管,對手術切口進行縫合。觀察組患者采取鎖髓內釘治療方式,手術前期準備工作與對照組患者相同,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骨不連端進行修復,采用骨刀去除硬化骨質組織,并進行擴髓處理,了解患者骨不連端的詳細情況后,放入髓內釘并進行鎖定,再逐層縫合手術切口。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評估治療有效性,評價標準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患者采取治療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后,骨折愈合且肢體運動功能正常為顯效;患者骨折愈合情況良好,肢體功能恢復情況良好為有效;患者采取治療后,病情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惡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性包括顯效患者人數(shù)和有效患者人數(shù)。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臨床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fā)生率。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有9例,占總體的9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有3例,占總體的30%,這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差異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38)。
對照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超過了觀察組,術后身體恢復速度明顯慢于觀察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對比(±s)
觀察組術后發(fā)生感染的患者有2例,感染發(fā)生率為20%,對照組術后發(fā)生感染的患者有8例,感染發(fā)生率為80%,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28)。
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是骨科疾病的一種,其在臨床中較為常見[3]。針對此類型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后,患者的骨組織就能夠再愈合,但臨床也有些患者因為骨折后骨不連,骨組織很難愈合,這種情況在臨床中被稱為骨不連[4-5]。其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劇烈疼痛感,并影響患者的日?;顒?,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對于此類患者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并使患者的受傷肢體最大程度上恢復運動功能[6-7]。
本研究探討了鎖髓內釘在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治療中的應用,發(fā)現(xiàn)采取鎖髓內釘方式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采取加壓鋼板治療的對照組。目前,在骨科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加壓鋼板治療方式的應用頻率較高,這種治療方式對于患者骨組織的固定雖然較為牢靠,但是由于其手術切口長,手術過程中需要大范圍對患者病發(fā)部位的軟組織和骨膜進行分離,所以對于患者骨折端的血運功能造成的損害也較大,患者手術后需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恢復[8]。而鎖髓內釘治療方式相比較加壓鋼板治療,其具有手術切口更小,術后恢復周期更短的優(yōu)點,生理應力更強,患者接受治療恢復一段時間后,其骨折的肢體功能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得到恢復,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更高[9-10]。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我們認為這與鎖髓內釘治療方式的手術切口長度短、彈性固定質量更好的作用有關。
綜上所述,將鎖髓內釘治療方式應用于骨折后骨不連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治療效果明顯,患者術后恢復周期更短,且患者發(fā)生感染的幾率較小,臨床應用價值高,值得在以后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