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我的一個初中同學,理發(fā)手藝高超,但一直待在鄉(xiāng)下,洗、剪、吹一次收費八元,最多時一天有三十位客人。這么一算,他一年收入也十分可觀。但他一看到我,就要感嘆:當年我們是同桌,現(xiàn)在你在城里有房、有車、有好工作,我呢,只能剃剃頭。
他唉聲嘆氣,幫他“打下手”的老婆也唉聲嘆氣,她說你們這些同學中,出了很多大老板,就他一個剃頭匠,真沒出息。
類似的對比情緒就像空氣一樣彌漫在你的周圍,大家都與同學比,與同事比,與兄弟姐妹比,縱向比、橫向比,結(jié)果越比越沮喪,越比越尷尬。
有一天,家里的微波爐壞了,我送去家電修理店。大概因為天氣涼,有兩個空調(diào)安裝工閑著沒事干,其中一個說,我的圈子里只有自己沒有蘋果手機,想去辦張信用卡,透支點錢買部蘋果手機。我覺得有意思,連一部手機也給這個安裝工帶來壓力。
這就產(chǎn)生了問題,在不少人看來,一個心態(tài)良好的人,如果他身上沒有社會認可的所謂的“成功標簽”,即便他整天樂呵呵的,也不算成功者。
蘋果手機為什么在中國非常受歡迎?不要以為國人越來越西化了,也不要高估蘋果的品牌價值,而要考慮國人迫切需要“成功標簽”的因素,他們正努力做到在“成功標簽”上沒有掉隊。在我周圍,使用奢侈品的人不是因為性能和品質(zhì),而是把它作為一種身份的符號。我所認識的購車人,他們幾乎都不會在意汽車的性能和功能,而是在乎汽車的品牌,它們寧可買一輛低配的國產(chǎn)寶馬,也不愿花同樣的錢買一輛高配的二線品牌車。
每個人身上都有壓力,幾十年前是生存壓力,現(xiàn)在是成功的壓力。但成功何其難,解壓還得靠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