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作為一種公共產品,首先要厘清受益人是誰,在文化的打造與環(huán)境的布置上應該為誰服務,如何提供服務。只有站在這樣的立場上思考,學校文化建設的育人指向才會更加明確,才更有智慧和內涵。如有學校為確保學生上下樓梯的安全,將臺階邊沿用彩色橡膠帶包裹起來,美觀又實用;很多小學將校內熱水房和洗手間的水龍頭按年段設置成高、中、低三檔,盡可能為孩子的校園生活提供便利。這些事雖小,體現(xiàn)的卻是學校對學生生命個體的充分尊重。(山東省肥城市白云山學校)
當前中小學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制度的落實為國家節(jié)約了大量資金和資源,但在小學階段,也帶來了教科書保護、篩選、消毒和保管等一系列難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不便。因此,推行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一定要對不同學段區(qū)別對待,在目前小學階段暫不具備成熟的實施條件情況下,應該暫行“鼓勵為主、強制為輔,公費為主、自費為輔”的措施,給學校和學生更多選擇權,從而兼顧資源節(jié)約與方便教學。(山東省日照市朝陽小學)
一堂課的開場猶如一臺戲的序幕,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與教師的課堂開場語緊密相關。課堂的“開場戲”不僅依賴于教師的用心“演繹”,也受教學機智與外在情境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語言與開場狀態(tài)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授課的質量和效率,精彩而成功的開場可以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教學中?!伴_場戲”可采用情感導入法、音樂導入法或隨機導入法等,這些與教師的信念、價值觀相連接并融合在一起。(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