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倩穎
在2020年12月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三套翻譯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采取“多題多套卷”的方式,各分為三套試題,每套試題內(nèi)容或順序略有不同,但難度一致,試卷隨機分發(fā))的主題全部是關于飲食的。第一套的主題是魚,第二套是介紹過年的團圓飯,第三套是講述各地的飲食習慣。
“吃貨們”剛看到這些題時可能會很高興,這些我熟悉呀!但真的愛吃就能把這道題翻譯好嗎?我們重點看看第二套:
春節(jié)前夕吃年夜飯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團圓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晚餐,也是家庭團聚的最佳時機,家人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家庭尤其如此。團圓飯上的菜肴豐富多樣,其中有些菜肴有特殊含義。例如,魚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因為漢語中的“魚”和“余”字聽上去一樣。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餃子也是一道重要的佳肴,因為餃子象征著財富和好運。
這里面有兩個考后沖上熱搜的內(nèi)容:一個詞——“團圓飯”,一個句子——“漢語中的‘魚和‘余聽上去一樣”。同學們利用絕佳的想象力翻譯出了許多“神答案”,成為了閱卷老師的快樂源泉。
“吃貨”表示,我這么會干飯,為什么會不知道“團圓飯”該怎么翻譯?于是“round?rice”“circle?dinner”“eat?together”……都出來了。而在老師眼里,這些單詞的意思明明就是“圓圓的米”“轉(zhuǎn)圈圈吃飯”“一起吃飯”,怎會不笑出眼淚。
“‘魚和‘余聽上去一樣”這句話,稍微靠譜的同學翻譯成“Fish?sounds?like?Yu?in?Chinese”,我們還大致能看出所要表達的意思(當然外國人肯定一臉懵)。不少同學則直接譯成“Fish?and?Yu”,詞匯量不夠,全靠小學單詞來湊。只能明年繼續(xù)做堅強的“干飯人”。
今年四級翻譯中出現(xiàn)這樣的飲食內(nèi)容其實并不特別,近年來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都側(cè)重考察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內(nèi)容的翻譯能力。近幾年的試題都是滿滿的“中國風”:方言、漢語、成語;牡丹、梅花、荷花;《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舞獅、燈籠、剪紙;烤鴨、白酒、茶文化……從文化傳統(tǒng)到經(jīng)典著作再到飲食文化無不涉及。
“中國風”的翻譯不容易,但也并不是無跡可尋?!爸袊L”詞匯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固定表達,比如經(jīng)典作品一般都有通行的英譯名,比如《論語》(The?Analects?of?Confucius),對這些詞匯必須熟記;另一類是有多種正確的翻譯,在理解了詞匯含義的基礎上,可以靈活發(fā)揮,進行意譯。比如“魚米之鄉(xiāng)”這個詞,可譯成“a?land?of?fish?and?rice”,同樣也可以譯成“a?land?of?honey?and?milk”。
最后揭曉文章開頭上熱搜的一詞一句的正確翻譯:“團圓飯”——“family?reunion?meal”;“漢語中的‘魚和‘余聽上去一樣”——“‘fish?sounds?like?‘a(chǎn)bundant?in?Chinese”。
在四、六級考試中加重了有關中國文化內(nèi)容的分量,這要求同學們把英語學習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結(jié)合起來。眼光更開闊、思想更具時代性的同時,能心系傳統(tǒng)文化,擁有文化自信。在將來“走出去”時能以英文為載體,更好地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介紹給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