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俊
(鐵嶺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是一種機械輔助循環(huán)裝置,常用于心臟病的輔助治療,不僅可改善動脈的內部舒張壓,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能力,改善心臟病患者的心肌功能,而且可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減少心室功,降低心肌耗氧量、心臟后負荷,增加每搏輸出量和射血分數,進而預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在發(fā)病早期使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治療有助于控制心臟疾病的病情進展,有助于保護心肌,加速側支循環(huán),同時配合良好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1-2]。本研究旨在了解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護理體會。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患者,隨機進行分組。綜合組年齡31~80歲,平均(48.24±2.00)歲;男18例,女17例。常規(guī)組年齡32~79歲,平均(48.57±2.80)歲;男20例,女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常規(guī)組給予一般護理,護理內容包括術中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等。綜合組開展綜合化理干預。①術前護理。術前應根據患者的體質量等情況選擇合適尺寸的配件,反搏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附件應按要求連接和放置,保證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提前備好急救藥物。②心理護理。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患者活動受限,患者會有焦慮、恐懼情緒,需加強心理疏導,給予患者安慰,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③術中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和心率,協助醫(yī)師插入球囊導管,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加強患肢溫度和顏色等監(jiān)護。密切觀察反搏波形和各種參數的變化,了解每個報警項目的含義,正確固定導管,并確保換能器固定在心臟的同一水平。當心電圖波形不穩(wěn)定或心臟驟停時,改變壓力可及時觸發(fā)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工作。④術后護理。密切觀察反搏器的工作狀況。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變化,若患者有心動過速情況,應及時關閉反搏器。如果發(fā)現異常壓力,立即報告醫(yī)師。加強病房巡邏,注意球囊導管的位移、卷曲、滲漏和血液回流存在與否。⑤預防并發(fā)癥。出血是一種常見的并發(fā)癥,應避免反復穿刺靜脈,可使用靜脈留置針,動脈血應盡可能從球囊導管中拔出,穿刺后避免長期壓迫,避免穿刺患側上肢。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以預防感染的發(fā)生[3-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手術所需時間、住院時間。分別于護理前后評估兩組患者的心功能相關情況(左室射血分數)以及心理情況,心理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統計兩組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發(fā)癥包括下肢動脈栓塞、導管打折、感染、出血。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左室射血分數、SAS評分、SDS評分等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綜合組護理滿意度是100.00%(35/35),常規(guī)組是80.00%(28/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85,P<0.05)。
2.2 兩組護理前后左室射血分數、SAS評分、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左室射血分數、SAS評分、SDS評分接近,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綜合組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常規(guī)組,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左室射血分數、SAS評分、SD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左室射血分數、SAS評分、SDS評分比較(±s)
2.3 兩組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手術所需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綜合組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手術所需時間、住院時間分別是(55.11±2.17)min和(5.35±1.11)d,常規(guī)組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手術所需時間、住院時間分別是(65.57±2.78)min和(6.79±1.21)d,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8.882,P<0.05)。
2.4 兩組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綜合組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組出現1例下肢動脈栓塞,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86%;常規(guī)組出現8例并發(fā)癥(3例下肢動脈栓塞、感染1例、出血2例、導管打折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86%。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可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期間或之后的心臟病患者提供足夠的心臟運動,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及治療效果[5-7]。但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要求醫(yī)護人員詳細了解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掌握報警和事故的處理方法;在護理過程中,所有操作都應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以保證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8-10]。本研究發(fā)現,綜合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P<0.05);綜合組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常規(guī)組,SAS、SDS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P<0.05);綜合組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手術所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P<0.05);綜合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
綜上所述,針對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確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