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英 殷紅霞 秦 川 韓雨辰
(1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病房,遼寧 大連 116033;2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中心醫(yī)院神內(nèi)二科,遼寧 大連 116033)
腦卒中患者在臨床常見而多發(fā)的一種并發(fā)癥是吞咽功能障礙,對于病情較輕者表現(xiàn)為吞咽不暢,對于病情嚴重者表現(xiàn)為水攝取困難、營養(yǎng)攝取困難等癥狀,給患者疾病恢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本研究針對吞咽康復護理干預在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收入本研究中,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為基準分組,對照組(40例)中,男、女例數(shù)比是21∶19;年齡最小、最大分別是32、81歲,平均年齡(54.03±2.16)歲;患病時間:1~4個月,平均(1.56±0.42)個月;吞咽障礙分級:Ⅲ級、Ⅳ級、Ⅴ級分別有10、23、7例;觀察組(40例)中,男、女例數(shù)比為23∶17;年齡最小、最大分別是34、80歲,平均年齡(54.12±2.23)歲;患病時間:1~3個月,平均(1.53±0.39)個月;吞咽障礙分級:Ⅲ級、Ⅳ級、Ⅴ級分別有8、25、7例。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2]:簽署書面文件;具備正常溝通、表達和理解能力;意識清晰;臨床資料完整齊全;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與《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相符;排除標準:存在視力聽覺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感覺性失語等;存在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史;合并腎、心、肝器官功能障礙;意識模糊;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依從性較差。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講解關于出血性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等有關內(nèi)容,包括誘發(fā)因素、治療方法等。多與患者交流、溝通,改善患者因為疾病而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等。觀察組采取吞咽康復護理干預:①吞咽器官運動訓練。指導患者實施吞咽器官運動訓練,具體器官有咽喉、面部、舌、下頜、腭咽、唇部等,訓練以上器官,與此同時,對呼吸訓練方法進行指導。首先,叮囑患者用鼻部吸氣,嘴呼氣,上提、下垂雙肩,雙側轉頸并左右傾斜,上舉雙上肢,并彎曲軀干,縮腮、鼓腮,向外伸舌,同時左右滑動,向前伸舌,向后退舌,張口吸氣[3]。②呼吸訓練。a.腹式呼吸。幫助患者選取臥位,并屈膝,護理人員雙手分別放置在上腹位置,鼻部吸氣,嘴呼氣,完成呼氣后,在上方膈部略加壓力。b.縮口呼吸。鼻部吸氣后,縮攏唇呼氣,呼氣時間越長越好。c.強化聲門閉鎖。坐在椅子上,雙手支撐在椅子上,實施推壓運動[4]。③攝食訓練。攝食訓練內(nèi)容有很多,具體有用餐環(huán)境、進食姿勢及體位、進食速度、食物性狀和一口量等。幫助患者調(diào)整進食姿勢,利用側方吞咽、頭部旋轉、低頭吞咽、頭部后仰、仰頭至點頭吞咽、交互吞咽與空吞咽等方法,將其吞咽誤吸等癥狀盡量消除,可以坐著進食,盡量減少躺著飲食。④低頻電刺激療法。通過低頻電刺激治療儀治療患者,具體參數(shù)如下:脈沖寬度、電流強度分別是50~100 μs與0~25 mA。低頻電刺激治療期間,對患者面部表情變化密切監(jiān)測,以患者耐受程度為依據(jù)對有關參數(shù)進行調(diào)整,每次接受20 min治療,每日2次[5]。
1.3 觀察指標 ①通過標準吞咽功能評分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對患者吞咽功能進行評估,總分在17~46分,分值越高說明吞咽功能較差,反之表示吞咽功能改善。吞咽功能透視檢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udy,VFSS):通過X線攝影機對吞咽狀況進行評估,分值總計10分,分值越高,說明吞咽功能越好,反之,表示吞咽功能較差。②統(tǒng)計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③抑郁狀態(tài)與焦慮狀態(tài)評分依據(jù)分別是抑郁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分值越高說明焦慮、抑郁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結果的處理均采取SPSS21.0軟件,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與檢驗值分別是(±s)、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方法與檢驗值分別是[n(%)]與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SA評分與VFSS評分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SSA評分及VFSS評分對比,差異較?。≒>0.05);護理后觀察組SSA評分、VFS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SA評分與VFSS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SSA評分與VFSS評分對比(分,±s)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2.3 抑郁及焦慮評分 抑郁及焦慮評分方面,護理前,兩組對比,差異較?。≒>0.05);護理后,觀察組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比較(分,±s)
吞咽障礙是當前腦卒中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可導致患者誤吸而引發(fā)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吸入性肺炎,導致患者病情加重[6-7]。傳統(tǒng)吞咽治療方法主要以針灸為主,并未關注吞咽程度、類型和每位患者疾病特點等,本研究主要予以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康復護理方法,包括吞咽器官運動訓練、呼吸訓練、攝食訓練、低頻電刺激療法等,其能夠及早改善患者吞咽障礙,以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8]。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VFSS評分、SSA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比對照組優(yōu),差異明顯(P<0.05);可見,吞咽康復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吞咽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增強其疾病治療自信心。出血性腦出血引起的吞咽障礙主要是因為迷走神經(jīng)、舌咽神經(jīng)及舌下神經(jīng)受到損傷,吞咽肌群運動協(xié)調(diào)性不理想,進而造成食物誤咽進入到氣道中,導致嗆咳,對于病情嚴重者,則會出現(xiàn)肺部感染、支氣管感染等并發(fā)癥,導致患者被動、主動飲食越來越少,再加之意識模糊,拒絕采用鼻飼管飲食,發(fā)生脫水、營養(yǎng)不良等癥狀。本次研究,主要予以患者吞咽康復訓練,該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部位肌肉群的協(xié)調(diào)性及靈活性,與此同時,對吞咽反射大腦皮質(zhì)控制功能重建,使其可以及早恢復[9]?;颊咄萄使δ苋找娓纳啤⒒謴?,由口進食時,嗆咳發(fā)生率逐漸降低,同時也增強了主動飲食意識,使水及營養(yǎng)攝入量不斷增加,進而確保營養(yǎng)充足,增強疾病治療自信心[10]。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P<0.05)。
綜上所述,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通過實施吞咽康復護理干預方法,除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外,還有有助于改善緊張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