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朝陽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遼寧 朝陽 122000)
結腸癌是老年群體高發(fā)惡性腫瘤病癥,屬于老年患者外科常見急腹癥[1-2]。目前多采用手術方案治療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組織器官和生理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問題,機體對手術創(chuàng)傷的應激反應較為劇烈,尤其是部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存在較高的手術風險,術后容易出現(xiàn)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腸粘連等并發(fā)癥,延緩了患者康復進程[3-4]。針對上述情況,有必要采用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案,做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工作,達到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的臨床護理目標。本文就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在老年梗阻性結腸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實施效果展開了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yī)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梗阻性結腸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納入標準:①病理學檢查確診為結腸癌,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性狀、大便習慣改變,或存在便血癥狀,符合腸梗阻的診斷標準[5];②患者年齡>60歲;③遵醫(yī)囑行手術治療,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參與研究期間死亡;②精神病;③手術禁忌證;④溝通障礙;⑤合并其他腫瘤病癥;⑥術前感染;⑦嚴重器質性功能障礙。采用藍白雙色球法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n=41)和觀察組(n=41)。對照組患者男25例,女16例;年齡63~84歲,平均年齡(67.25±2.49)歲;包括左半結腸癌14例,乙狀結腸癌12例,橫結腸癌4例,右半結腸癌8例,直腸上段癌3例。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67.16±2.84)歲;包括左半結腸癌15例,乙狀結腸癌11例,橫結腸癌5例,右半結腸癌6例,直腸上段癌4例。組間基線數(shù)據(jù)對比均衡性良好,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術前腸道準備、術后遵醫(yī)囑予以患者抗生素防控感染、指導患者掌握咳痰方法、鼓勵患者咳痰、為患者介紹注意事項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第一,術前護理。①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評估患者肝腎等重要組織器官的功能,建立靜脈通道,維持機體水和電解質平衡。入院后及時進行插胃管處理,指導患者取平臥位或半臥位,使患者頭部向一側偏靠,避免嘔吐物被患者吸入呼吸道。術前3 d每晚進行灌腸清潔,灌腸前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為患者說明灌腸的必要性,注意觀察灌腸時患者的反應,及時作出調整。②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產(chǎn)生負性情緒的原因,根據(jù)患者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家庭情況等予以患者所需的心理疏導。第二,術后護理。①密切關注各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況及時遵醫(yī)囑對癥處理。術后1~3 d常規(guī)測定心肌酶譜、床邊心電圖檢查,對于體溫>38.5 ℃的患者及時予以藥物或物理降溫。如患者出現(xiàn)血糖升高、低氧血癥等異常情況時,應即刻通知醫(yī)師,遵醫(yī)囑予以患者硝普鈉降壓、美托洛爾控制心室率,糾正患者水喝電解質紊亂,確?;颊唧w征指標恢復平穩(wěn)。②引流管護理,記錄引流量、顏色、性質,在病房巡視中注意觀察有無管路彎折、扭曲、脫落等異常情況發(fā)生,確保引流管通暢。③防控肺部感染,定時幫助患者叩背、翻身,并結合患者恢復情況適度抬高床頭,或協(xié)助患者坐起。術后3 d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展開床邊主動練習,每日堅持鍛煉3次,使患者了解到早期康復鍛煉對術后恢復的重要性,結合患者情況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以患者耐受為宜。當患者術后出現(xiàn)排痰不暢情況時,可遵醫(yī)囑予以患者霧化吸入處理,鼓勵患者咳痰。④切口和結腸造口護理,老年人個體代謝能力低下,容易出現(xiàn)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問題,對此護士需密切觀察創(chuàng)口情況,對于滲液、滲血者應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整潔。對于行造口術者,可在開放造口前使用無菌紗布保護造口,2~3 d后再開放造口,使用凡士林涂抹造口鄰近皮膚,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人工肛袋的使用方法。第三,每個月舉行護理總結會議,按照科室醫(yī)護人員及患者的反饋結果,分析階段護理內(nèi)容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和完善。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患者的早期進食時間、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②統(tǒng)計并發(fā)癥,包括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腸粘連、肺部感染。③采用生命質量測定問卷(QOL)評價術前和術后1周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內(nèi)容總計四項,采用5級評分評價,得分轉換成百分制,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錄至SPSS23.0,以t檢驗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早期進食時間等計量資料,計量資料用(±s)表示,以t檢驗,患者性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行χ2檢驗,P<0.05即差異有顯著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排氣時間、早期進食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d,±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d,±s)
2.2 并發(fā)癥對比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9.76%(4/41),包括吻合口出血1例(2.44%),切口感染2例(4.88%),腸粘連1例(2.44%);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9.27%(12/41),包括吻合口出血3例(7.32%),切口感染5例(12.20%),腸粘連3例(7.32%),肺部感染1例(2.44%)。由此可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969,P=0.025)。
2.3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術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1周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臨床中老年梗阻性結腸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堿失衡、水電解質紊亂、營養(yǎng)不良等情況,身體狀況較差,增加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因此有必要加強圍手術期綜合護理。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排氣時間、早期進食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老年梗阻性結腸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可有效縮短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促進患者盡早康復出院[7-8]。分析原因:老年患者內(nèi)心脆弱,受病情、手術應激因素影響,在圍手術期容易產(chǎn)生焦慮、沮喪、悲觀等負性情緒[9]。應用圍手術期綜合護理進行干預,則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
相關報道[10]顯示,對老年梗阻性結腸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加強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可有效減少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梗阻性結腸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其術后生活質量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研究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圍手術期綜合護理模式通過實施術后病情觀察、肺部感染防控、切口護理、用藥護理、引流管護理等護理措施,不僅能夠有效防控不良事件發(fā)生,提供治療安全性,還可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心率、血液、呼吸頻率等指標異常變化情況,予以患者有效的護理服務,避免患者病情異常波動導致心率過速而誘發(fā)心絞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采用圍手術期綜合護理方案對老年梗阻性結腸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實施護理有助于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改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