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印太戰(zhàn)略”視域下印度與泰國的安全合作探析

        2021-02-17 04:16:40林漢東
        南洋問題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印太戰(zhàn)略印太兩國

        李 濤,林漢東

        (云南大學 周邊外交研究中心/國際關系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2019年6月,第34屆東盟峰會通過《東盟印度—太平洋展望》(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 AOIP),聲稱將不把亞太和印度洋地區(qū)視為毗鄰的地理空間,而是把它們視作一個緊密結合和相互關聯(lián)的地區(qū),東盟要在其中發(fā)揮核心和戰(zhàn)略作用。[1]印度在印度洋區(qū)域占據(jù)天然優(yōu)勢并被美國視為“印太戰(zhàn)略”的重要支點國家,其自身也在追求大國地位的政治目標的驅動下,積極尋求在更加廣闊的空間施展影響。泰國作為東盟的重要成員國及創(chuàng)始國之一,處于中南半島核心地帶,在區(qū)域內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印太戰(zhàn)略”背景下,印泰兩國的安全合作迅速升溫,對印太地區(qū)局勢產生了復雜的影響。因此,全面考察印泰安全合作對于準確地評估地區(qū)安全局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印泰安全合作的背景、基礎及邏輯動因

        在“印太戰(zhàn)略”大背景下,印泰兩國基于傳統(tǒng)的文化、宗教等聯(lián)系以及相互契合的“東向”與“西進”政策,從彼此的現(xiàn)實利益出發(fā),希望通過加強雙邊安全合作應對地區(qū)安全威脅,進而實現(xiàn)各自的安全戰(zhàn)略目標。

        (一)印泰安全合作的背景

        面對印太地區(qū)新興大國崛起引起的地區(qū)秩序重構,特別是為了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的沖擊和壓力,美國特朗普政府更加重視印太地區(qū),正式推出“印太戰(zhàn)略”。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公布《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提出“印太”(Indo-Pacific)這一概念,表示美國歡迎印度崛起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以及作為更強大的戰(zhàn)略和防務伙伴,并開始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四方合作。[2]“印太戰(zhàn)略”的實質是在中美結構性矛盾難以調和的背景下,美國企圖聯(lián)合印太地區(qū)部分國家結成一張圍堵中國的戰(zhàn)略大網(wǎng)。

        在此背景下,印度借助于美國的力量加強其自身經(jīng)濟建設、降低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依存,同時通過美印防務合作引進先進的軍事技術,從而在抑制中國地區(qū)影響力上實現(xiàn)了與美國的利益重合。然而,美印之間不對稱的綜合實力決定了雙方在“印太戰(zhàn)略”中的優(yōu)先事項存在差異,美國強調對中國的全面遏制、力圖確保在印太地區(qū)的領導地位,而印度在穩(wěn)固印度洋優(yōu)勢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自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安全保障以及政治影響力的擴大。印度深知,與中國的正面對抗必然會增強其對美的戰(zhàn)略依附,“印太戰(zhàn)略”也無法給印度足夠的安全承諾。[3]所以,印度一方面避免被美國的遏華政策所裹挾,另一方面又借重美國來實現(xiàn)自身的戰(zhàn)略利益。戰(zhàn)略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依舊是印度外交的重要原則。

        作為美國的傳統(tǒng)盟友,自“印太戰(zhàn)略”出籠,泰國就陷入了可能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困境。泰國政府在《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總體規(guī)劃(2018—2037)》的第二部分“外交事務”中表明,“全球大國利益的復雜性可能會給泰國總體的平衡外交政策帶來挑戰(zhàn)。因此,作為一個中型國家,泰國必須在國家利益和國際利益上保持平衡?!盵4]“印太戰(zhàn)略”下中美兩大國之間更加激烈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泰國平衡外交的施展空間。[5]在此背景下,將目光投向第三方印度,成為泰國外交的一個重要選項。相比于美國明顯帶有政治含義的“印太戰(zhàn)略”,印度的“印太戰(zhàn)略”顯得更加包容開放。在印泰兩國日益密切的合作中,印度以泰國作為連接南亞與東南亞的切入口,擴大地緣優(yōu)勢,以期在地區(qū)競爭中取得更大的話語權;泰國在東盟內部存在被邊緣化的風險下,以印度為戰(zhàn)略依托,緩解戰(zhàn)略壓力,擴大生存空間。因此,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以及安全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逐漸形成跨區(qū)域合作的紐帶。然而,盡管近年來印泰之間的經(jīng)貿合作呈高增長態(tài)勢,但無論增量還是存量都相對有限,而且印度的經(jīng)濟基礎較為薄弱、面臨諸多的結構性難題,其市場潛力與人口紅利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很難有效地轉化為泰國經(jīng)濟增長的動力。[6]因此,安全事務成為印泰兩國合作的主要領域。

        (二)印泰安全合作的基礎

        第一,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互動。一般認為,地緣政治是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基礎。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使其不甘偏居一隅。印度獨立后的首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曾如此構想印度地緣政治的未來:“在將來,太平洋將要代替大西洋成為世界的神經(jīng)中樞。印度雖非太平洋國家,卻不可避免地將在那里發(fā)揮重要影響。在印度洋地區(qū),從東南亞一直到中亞細亞,印度都將發(fā)展成為經(jīng)濟和政治的中心”。[7]印度對印太地區(qū)的重視與美國不謀而合,自美國提出“印太戰(zhàn)略”以來,印度一直積極響應,并出臺了本國的“印太戰(zhàn)略”,迅速成為美國推行“印太戰(zhàn)略”的支柱型合作伙伴。泰國位于兩洋匯合之處,據(jù)中南半島核心地帶,是美國在東南亞的重要盟國。隨著印度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國對印太地區(qū)關注度的加強,一向秉持大國平衡戰(zhàn)略的泰國也在積極尋求借助包括印度在內的域外重要力量,來穩(wěn)定其在東南亞地區(qū)的地位。作為美國在印太核心區(qū)域的兩個重要伙伴國,印泰在致力于經(jīng)濟一體化、強化互聯(lián)互通、維護共同利益以及防止共同威脅等方面,有著強烈的共同需求[8],協(xié)作合作的態(tài)勢日趨明顯。

        第二,密切的人文聯(lián)系及相似的民主價值觀。印泰在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密切關聯(lián)性也為兩國的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著名歷史學家賽代斯(George C?dès)認為,印度化過程在本質上應當理解為一種系統(tǒng)的文化傳播過程。[9]從泰文的起源來看,泰族在來到中南半島以前沒有文字,素可泰國王蘭甘亨(Ramkhamhaeng)發(fā)明的泰文不全是泰族自己創(chuàng)造的,而是以南印度帕拉瓦文字的派生文字,即古高棉文字與古孟文為原型創(chuàng)建的。[10]雖然泰文并不是由印度文字直接創(chuàng)造,但是依舊保留了大量印度文字的元素。古印度佛教的傳入使泰國成為世界上受南傳佛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代代相傳的佛教習俗已經(jīng)深入到泰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泰國人生活的重心。除佛教外,印度教也在泰國留下了歷史印記,15世紀以前,中南半島出現(xiàn)過扶南、真臘、吳哥等以印度教為國教的政權,其領土覆蓋了今日泰國的局部區(qū)域,為泰國留下不同時期的印度教遺跡。[11]印泰兩國之間的宗教、文化、語言、神話和貿易聯(lián)系已經(jīng)存在了上千年,泰國對印度有著歷史與文化上的天然親近感。

        印泰都經(jīng)受過西方的沖擊,在構建現(xiàn)代國家過程中形成了相似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1947年兩國就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雖然冷戰(zhàn)時期泰國倒向美國并加入“東南亞條約組織”,但奉行不結盟政策的印度依然與泰國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冷戰(zhàn)結束后,隨著經(jīng)濟因素在國際交往中的分量增長、固有的歷史文化淵源使得兩國民主價值觀日益趨同,印泰關系全面提升,全方位的合作不斷深化。[12]正如2016年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歡迎泰國總理巴育(Prayuth Chan-ocha)訪問時談到,“從羅摩的傳說到佛陀的智慧,我們的聯(lián)系建立在共同的文化遺產上。泰國是值得信賴和重視的朋友,也是我們在東南亞最緊密的合作伙伴之一”。[13]

        第三,“東進政策”與“西進政策”的高度契合。冷戰(zhàn)結束后,為改善同東盟國家的關系,推動印度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提升國際影響力以實現(xiàn)其大國戰(zhàn)略的目標,印度拉奧(Narasimha Rao)政府推出了“東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泰國在東盟政治、經(jīng)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突出的地緣優(yōu)勢使其成為印度“東向政策”的重要突破口。1996年泰國提出“西進政策”(Act West Policy),希望拓展同南亞國家乃至更遙遠的中亞、非洲國家的交流合作。作為南亞最具地區(qū)影響力的國家,印度無疑是泰國“西進政策”的重要合作伙伴。對泰國而言,印度是個蓬勃發(fā)展的新興市場,在信息技術、醫(yī)療化工、高等教育等領域有相對優(yōu)勢。積極發(fā)展與印度的經(jīng)濟合作,既可平衡自身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還可協(xié)助印度開發(fā)東北部的資源,泰國既有地利之便,也有利可圖。[14]2003年泰國成為第一個與印度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qū)的東盟國家。隨著美國積極推進“印太戰(zhàn)略”,區(qū)域間大國競爭更加激烈,印度“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1)印度總理莫迪上臺后將“東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升級為“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積極融入亞太,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印太外交,以凸顯印度的地緣政治新角色。和泰國“西進政策”有較大的契合度,為兩國加強區(qū)域安全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三)印泰安全合作的邏輯動因

        第一,共同遏制恐怖主義及分離主義勢力的現(xiàn)實需求。印度東北部與泰國南部都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民族分離主義問題,并且還都與恐怖主義相結合,成為民族分離主義型恐怖主義。[15]兩國的恐怖主義問題不僅嚴重擾亂國內秩序,而且存在相互聯(lián)系而形成跨國恐怖主義問題的趨勢,對地區(qū)安全構成嚴峻挑戰(zhàn)。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一直關注國內的反政府民兵組織,特別是“阿薩姆邦聯(lián)合解放陣線”(United Liberation Front of Asom, ULFA)和“那伽蘭民族社會主義委員會”(National Socialist Council of Nagaland, NSCN),這些組織都與泰國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印度認為,由于泰國放松邊境管控政策,這些組織將泰國視為武器走私活動的避風港。[16]據(jù)英國廣播公司報道,1995年12月,一架飛機向印度東北部西孟加拉邦普如里亞縣的一些村莊投擲了大量武器,然后飛往泰國。[17]巴基斯坦宗教武裝組織“虔誠軍”(Lashkar-E-Taiba)是爭取克什米爾從印度控制下獨立的組織之一,一些來自泰國南部的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虔誠軍”中受訓,這使印度對泰國南部的事態(tài)發(fā)展極為關注。[18]印泰兩國國內恐怖主義及民族分離主義勢力的日益猖獗以及區(qū)域內恐怖主義組織的密切聯(lián)系,使得兩國在安全領域的交流合作迅速升溫。

        第二,減輕對美安保依賴及制衡中國地區(qū)影響力的戰(zhàn)略需求。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以及外交戰(zhàn)略上的積極進取,使得印泰兩國感受到了亞太地區(qū)結構變化帶來的壓力,這成為印泰加強合作的潛在動因。印度與中國進行競爭的執(zhí)念,有著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兩方面因素。傳統(tǒng)層面,兩國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各自區(qū)域內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影響力,相似的人口規(guī)模、毗鄰的邊界使印度對中國格外關注;現(xiàn)實層面,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使其影響力超越傳統(tǒng)的東亞而拓展到更廣闊的中亞、南亞、中東等地區(qū)。中國在印度洋沿岸的經(jīng)濟走廊、港口建設,被一些印度及西方輿論視作“珍珠鏈”戰(zhàn)略,[19]而中印邊境時有發(fā)生的領土糾紛又使兩國的戰(zhàn)略互信降低、不安全感上升?!坝√珣?zhàn)略”中美國對印度的日漸重視堅定了印度牽制中國的決心,印度“東進”加強同泰國的安全合作,不僅能夠擴大其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還可以制衡中國在印度洋的影響力,以鞏固自身在南亞的主導地位。

        由于歷史原因,泰美在軍事領域長期合作、美國提供的安全保護,一直被泰國視作維護地區(qū)安全和平衡的重要保障。中國是泰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泰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離不開同中國的合作。在美國推行“印太戰(zhàn)略”加劇地區(qū)大國競爭的形勢下,泰美的傳統(tǒng)安全關系和泰中日趨密切的經(jīng)濟關系日益考驗著泰國傳統(tǒng)的平衡外交能力。在中美戰(zhàn)略競爭的局勢中如何抉擇,如何繼續(xù)以中立的姿態(tài)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利益,這些都是泰國決策者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作為東南亞歷史上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泰國擁有強烈的外交自信,并且堅持在本地區(qū)戰(zhàn)略格局調整過程中主動應對,力求趨利避害甚至化危為機。[20]鑒此,印度成為泰國強化平衡外交的一個選擇。泰國試圖保持現(xiàn)有的安全機制,運用精致的外交平衡和對沖策略,在避免對主要大國選邊站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行動自由。[21]

        第三,共同維護印度洋海上航道安全的安全需求。自獨立以來,印度始終追求大國地位,海權是印度崛起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2015年莫迪政府發(fā)布《確保安全的海洋:印度海洋安全戰(zhàn)略》,與2007年《自由使用海洋:印度海上軍事戰(zhàn)略》相比,新的海上安全戰(zhàn)略由自由獲取海洋利益轉向更加重視海上安全維護。[22]印度洋地區(qū)獨一無二,不僅是經(jīng)濟增長最快、最富裕的國家與最不發(fā)達、最貧窮的國家共存的區(qū)域,還是世界上海路運輸最繁忙的地區(qū)之一。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失衡以及通航的復雜性,使該區(qū)域海上航運面臨眾多挑戰(zhàn),其中,不受管制的海上毒品和武器販運仍然是持續(xù)不斷的威脅。[23]印度東面的孟加拉灣、安達曼海是海上恐怖主義的高發(fā)地,這同樣困擾著極度依賴海路運輸?shù)奶﹪?。工業(yè)發(fā)展大量消耗能源,而泰國的能源相對匱乏。截至2019年,泰國已探明的天然氣、煤炭儲量僅為世界總儲量的0.1%,石油儲量則不足0.1%。[24]中東是泰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地,而印度洋則是泰國石油運輸?shù)谋亟?jīng)之地,混亂的海上秩序必然威脅泰國的能源安全。日益猖獗的跨國犯罪和海上恐怖主義等隱患嚴重影響了印度洋航道安全,是極為倚重海外貿易的印泰兩國面臨的共同威脅,同時也助推了印泰安全合作,以共同防御及保障沿線海上通道安全。

        二、印泰安全合作的進展與特點

        近年來,從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軍事演習、軍艦互訪到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聯(lián)合巡邏、反恐、引渡等,印泰兩國的雙邊安全合作領域持續(xù)深化拓展,合作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合作機制日趨完善,參與的多邊安全合作組織也逐漸多元化。

        (一)印泰安全合作的態(tài)勢與重點領域

        第一,海上聯(lián)合巡邏日趨機制化。在安達曼海共享海洋邊界的印泰兩國在聯(lián)合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應急處突、執(zhí)法合作交流、聯(lián)巡保障等方面進展迅速,聯(lián)合巡邏執(zhí)法機制不斷深化拓展,協(xié)作水平穩(wěn)步提高。2003年印泰海軍工作小組開始就共同巡邏國際海上邊界的諒解備忘錄展開談判,2007年印度海軍和泰國皇家海軍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印度—泰國聯(lián)合巡邏(Indo-Thai CORPAT)每年進行兩次。2020年11月印泰舉行了第30次聯(lián)合巡邏,涉及領域也擴大到信息交換和海上搜救行動等。此次聯(lián)合巡邏旨在加強兩國海軍跨海配合的操作性,參與巡邏的艦艇和飛機進行了多種領域演習,包括登船演習、自然災害及突發(fā)性事件應急演習等。

        第二,雙邊與多邊聯(lián)合軍事演習日趨常態(tài)化。自2006年開始,印泰兩國輪流舉辦陸軍“邁特里”(Maitree)雙邊聯(lián)合軍事演習。2018年“邁特里”聯(lián)合軍演在泰國北柳府舉行,兩國陸軍進行包括步兵在內的排級雙邊演練。此次軍演包括一系列聯(lián)合訓練、規(guī)劃和執(zhí)行的大量戰(zhàn)術演習,以便為更好地應對城市作戰(zhàn)中的威脅做準備。[25]印泰一年一度的雙邊陸軍演習提升了兩國共同應對跨國安全威脅的能力。除雙邊合作演習外,兩國還共同參與數(shù)個多邊演習。2018年9月,環(huán)孟加拉灣多領域經(jīng)濟技術合作倡議組織(Bay of Bengal Initiative for Multi-Sector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BIMSTEC,簡稱“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以反恐為主題的首次軍事演習(BIMSTEC Milex-2018)在印度浦那(Pune)舉行。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作為南亞和東南亞的一個橋梁,其首次軍演的目的是在地區(qū)合作框架內形成有效的安全機制,這同該地區(qū)頻繁發(fā)生的恐怖主義事件密切相關。正如新德里公共政策智庫維韋卡南達基金會研究員普拉蒂克·喬希(Prateek Joshi)所言,“印度支持實現(xiàn)相關問題的合作制度化,因為東北部邊境的叛亂組織不僅在緬甸有基地,在泰國也有所關聯(lián)。”[26]“金色眼鏡蛇”演習(Cobra Gold Exercise)由美泰兩國共同舉辦,數(shù)十年來演習由雙邊轉為多邊,逐漸成為東南亞地區(qū)規(guī)模龐大的多軍種聯(lián)合軍事演習。2015年印度首次參演,因而該軍演成為印泰兩國的又一個加強軍事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此外,基于安達曼海域共同的安全利益,泰國多次參加印度海軍兩年一次的“米蘭”多邊海軍演習。

        第三,軍艦互訪日趨頻繁化。印泰兩軍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愈加頻繁的軍艦互訪。2014年4月,印度海軍第一訓練中隊的馬加爾級“食魚鱷”號坦克登陸艦、蘇坎亞級“蘇佳達”號巡邏艇、“舒達舒尼”號訓練船以及海岸警衛(wèi)船“伐樓拿”號等四艘海軍艦艇訪問泰國普吉港。2017年4月,在第24次印泰聯(lián)合巡邏中,印度“獵豹”號潛艇、海軍飛機“多尼?!碧柵c泰國海軍艦艇“隆姆”號、海軍飛機“多尼埃228”號協(xié)同演練。2019年9月,印泰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首府布萊爾港舉行海上演習,新加坡參與了此次演習,這是印泰新三國首次在安達曼海域進行聯(lián)合演習(Singapore-India-Thailand Maritime Exercise, SITMEX)。印度日益將印太視作一個整體的戰(zhàn)略發(fā)展空間,而擴大同東南亞國家的防務合作是其加強地區(qū)安全以及提升區(qū)域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第四,武器貿易取得突破性進展。印度總理莫迪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印度制造”,并制定各項發(fā)展政策,以期將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作為長期的武器進口大國,印度迫切希望實現(xiàn)國防工業(yè)轉型。2018年印度國際防務展在金奈召開,莫迪在開幕式上表示,他將履行對國防制造業(yè)“印度制造”計劃的承諾,在全國建立國防創(chuàng)新中心。[27]此次國際防展突顯了印度從武器進口國轉變?yōu)槲淦鞒隹趪臎Q心。泰國武器進口主要依托美國等西方國家,印泰關系史上并沒有武器交易記錄,但隨著近年來雙方防務合作的加深,情況有所改變。2020年8月泰國駐印度大使表示,泰國陸軍準備接收來自印度的625輛“塔塔LPTA”軍用卡車。[28]該型號軍用卡車由印度塔塔集團旗下汽車公司研發(fā)生產,卡車型號包括從4X4中型到12X12重型,其高實用性以及易于維修保養(yǎng)的特點適用于泰國的熱帶及亞熱帶氣候。此次武器交易成為印泰兩國軍火貿易的重要突破,印度旨在利用其產品低價及高適用性的優(yōu)勢擴大對泰國的武器出口,并逐漸將武器出口領域由基礎軍備擴展至高精尖武器。2019年印泰兩國就購買“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航導彈展開談判。鑒于印度更加積極主動的“東進政策”以及泰國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的軍備需求,兩國在武器交易方面將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第五,刑事司法互助合作日趨完善。刑事司法互助是印泰安全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印泰兩國十分重視預防和打擊跨國犯罪,在改善國內刑事司法、提高預防和打擊犯罪成效、國際刑事司法事項的互助、引渡條約簽署、罪犯移管案件的國際司法合作與磋商機制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2001年兩國成立印泰安全合作聯(lián)合工作組,致力于情報交流、海上安全、反恐、打擊跨國犯罪及相關法律框架的確立,該框架下的合作成果包括引渡條約和洗錢協(xié)定。[29]2004年印泰簽署《司法互助條約》。2013年5月,時任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在外交部長薩爾曼·庫爾希德(Salman Khurshid)的陪同下訪問泰國,兩國正式簽署引渡條約。[30]印泰關于引渡的雙邊協(xié)定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法律框架,相關引渡計劃也陸續(xù)得到實施。錫克教激進分子古米特·辛格(Gurmeet Singh)策劃的爆炸案造成18人死亡,其中包括印度北部旁遮普邦首席部長比恩特·辛格(Beant Singh),2015年1月泰國當局將其引渡至印度。

        (二)印泰安全合作的主要特點

        第一,兩國軍政高層互動為雙邊安全合作不斷注入新動力。為鞏固地區(qū)主導權進而實現(xiàn)印度的全球抱負,莫迪政府在外交方面更加積極務實。2014年5月泰國發(fā)生軍事政變,陸軍總司令巴育接管政府并出任代總理。盡管印度希望泰國回到民主的道路上,但對于推翻英拉政府的軍事政變,印度并未做出強烈回應。[31]莫迪政府并不想因為泰國政變而影響雙邊關系,兩國軍政高層互訪聯(lián)系一直未曾中斷。2014年6月30日,泰國國防軍首長帕提馬普拉蓬(Patimaprakorn)訪問印度,并會見印度國防部長拉賈納特·辛格(Rajnath Singh)。2016年6月泰國總理巴育率領大規(guī)模代表團訪問印度,雙方就安全合作問題展開會談,對日益顯現(xiàn)的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表示擔憂,同意就此展開更多的實質性合作,重點涉及打擊海盜、反恐怖主義、販賣人口等。印度總理莫迪也于第35屆東盟峰會、第14屆東亞峰會和第16屆印度—東盟峰會期間會見泰國總理巴育,雙方就加強國防和安全領域的合作展開討論,并同意尋求國防工業(yè)領域的合作機會。印泰兩國軍政高層的互動愈加頻繁凸顯了雙方進行安全合作的決心。

        第二,雙邊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合作需求大為增強。后冷戰(zhàn)時代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已經(jīng)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主要安全問題。印泰在安全領域的一系列共識和承諾為兩國建立共贏關系奠定了基礎。2016年泰國總理巴育訪問印度時雙方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稱,“兩國領導人明確譴責一切形式和表現(xiàn)的恐怖主義,并同意共同努力建立打擊恐怖主義的新的全球決心和戰(zhàn)略”。[32]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是兩國反恐合作的重要機制之一。“9·11”事件后恐怖主義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以及馬六甲海峽附近泛濫,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成員國由初始的經(jīng)濟技術合作逐漸拓展至安全合作。2004年7月在曼谷舉行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首次首腦會議,開始協(xié)調成員國努力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并通過了《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公約》(Convention against Terrorism and Transnational Crime, CTTC)。同年12月,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反恐聯(lián)合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確立了反恐聯(lián)合工作組的職權范圍和任務。2009年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成員國繼續(xù)推動批準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跨國有組織犯罪和非法販毒合作公約》,并支持簽署《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刑事司法互助公約》。2019年2月,印度在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國家警察學院為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成員國安全官員開設了旨在建立區(qū)域能力的反恐、網(wǎng)絡恐怖主義、網(wǎng)絡安全和打擊跨國犯罪等課程,并討論應對恐怖主義、跨國犯罪、洗錢和網(wǎng)絡攻擊等挑戰(zhàn)的區(qū)域方法。

        第三,雙邊防務關系基礎比較牢固。在日趨復雜的安全形勢下,印泰兩國不僅面臨大國競爭的壓力,還受到地區(qū)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問題困擾,加強防務合作關系成為兩國共同應對威脅的必要舉措。2011年印泰兩國建立國防部一級防務對話,首次會議于同年12月23日舉行。此后兩國輪流舉辦國防對話,內容包括軍官培訓、聯(lián)合演習等。截至2019年12月,印泰已連續(xù)舉辦7次國防對話,雙方就進一步加強防務合作的各項措施達成諸多共識。2012年1月,時任泰國總理英拉訪問印度,雙方簽署《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揭開印泰防務合作的新篇章。此外,兩國海、陸、空三軍也建立了長期的對話機制。2018年7月,第2次印泰陸軍參謀會談在泰國舉行,第10次印泰海軍參謀會談在德里舉行。8月,印泰空軍第8次會談在德里舉行。2018年12月,泰國海軍總司令盧差·魯?shù)咸?Luechai Ruddit)訪問印度,與印度國防部長拉賈納特·辛格、印度海軍總司令蘇尼爾·蘭巴(Sunil Lanba)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印泰白色船舶信息交流技術協(xié)議》。此前,印泰防務關系因泰國長期政治動蕩而發(fā)展緩慢,但隨著地區(qū)安全形勢的變化,這一關系正在不斷深化。

        第四,安全合作機制朝著多樣化、板塊化以及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在“印太戰(zhàn)略”框架下,印度安全合作的地域可細分為印度洋地區(qū)和東南亞地區(qū),加強印度洋地區(qū)的合作可以保障印度的周邊安全,以東南亞為跳板可為實現(xiàn)大國目標奠定基礎。泰國作為東南亞地區(qū)舉足輕重的國家,與印度在安達曼海及其重點關注的馬六甲海峽相鄰。在共同面對區(qū)域安全威脅的背景下,印泰兩國一直致力于地區(qū)多邊安全機制的建設,并積極參與多個行之有效的亞太地區(qū)多邊安全合作機制(見表1),旨在加強地區(qū)國家的對話與務實合作,共同應對安全挑戰(zhàn)。自“印太戰(zhàn)略”出臺以來,印泰兩國已在地區(qū)多邊安全機制框架下開展反恐、海上安全、打擊跨國犯罪、防災減災等領域的多項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共同維護地區(qū)安全、鞏固地區(qū)影響力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表1 印泰參與地區(qū)多邊合作機制情況表

        三、印泰安全合作的地緣影響

        印太地區(qū)范圍廣闊、國家眾多,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差別甚大。在“印太戰(zhàn)略”背景下,該地區(qū)成為大國角逐的競技場,因此,印泰安全合作給復雜的區(qū)域環(huán)境帶來了諸多的不確定性,對區(qū)域內多邊合作、區(qū)域安全秩序構建、地區(qū)大國戰(zhàn)略互信、印太地區(qū)軍備競賽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區(qū)域內多邊合作的矛盾疊加碰撞

        印泰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qū)占有重要地位,兩國的安全合作勢必會影響區(qū)域內的多邊合作。作為東盟的核心成員國之一,泰國特殊的地緣位置使其成為印度與東盟之間的橋梁。東盟地區(qū)橫跨兩洋、扼守馬六甲海峽,其地理優(yōu)勢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大國長期駐足。東盟的成立旨在促進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及繁榮,它希望主要的外部大國為和平與發(fā)展維護有利的區(qū)域環(huán)境。[33]基于此,東盟將各大國視作天秤兩端的砝碼,巧妙地維持著平衡。在“印太戰(zhàn)略”設想中,東南亞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關鍵因素;對東盟來說,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給東盟各國帶來巨大的壓力,而積極追求大國地位的印度可以給東盟提供戰(zhàn)略緩沖空間,同印度合作有利于東盟繼續(xù)推行靈活的大國平衡戰(zhàn)略。印泰安全合作將進一步加強印度與東盟的多邊合作。長期以來,印度與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國都有安全合作關系。南亞及東南亞各國深受恐怖主義、販賣毒品、軍火走私等日益嚴重的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這必然會加強各方在安全領域更廣泛的合作,但也難免會帶來區(qū)域內多邊合作的矛盾疊加碰撞。

        (二)增大區(qū)域安全秩序構建難度

        印泰安全合作的加強將成為亞太區(qū)域安全秩序構建的干擾因素。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爾地區(qū)一直是印巴沖突的焦點,印巴兩國在區(qū)域秩序構建方面也存在重大分歧。1985年旨在加強地區(qū)合作的南亞區(qū)域合作聯(lián)盟成立,但是南盟內部尤其是印巴兩國矛盾重重,自2016年以來南盟機制幾乎停滯。2020年3月,借疫情防控合作之機,印度總理莫迪號召南盟各國元首參加視頻會議,但巴基斯坦僅派國家衛(wèi)生事務特別助理出席。莫迪建議在南盟框架下設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緊急基金,并承諾向該基金捐款1000萬美元,除巴基斯坦外的南盟成員都已向該基金捐款。[34]由此可見,印巴的間隙已經(jīng)嚴重影響應對威脅的區(qū)域合作。鑒于南盟合作機制的停頓,印度將目光更多地轉向東邊。對印度來說,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替代南盟的一個多邊合作機制。近年來印泰合作由經(jīng)濟領域逐漸擴展到安全領域,無疑會觸動巴基斯坦敏感的神經(jīng),加深印巴之間的猜疑。另一方面,泰國是中國在東南亞重要的合作伙伴,雙方在經(jīng)濟、軍事等多個領域擁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印度對泰國的拉攏,尤其是兩國在馬六甲海峽、安達曼海及印度洋附近海域頻繁的聯(lián)合巡邏及軍演,將加重中方對地區(qū)秩序的擔憂,不利于亞太地區(qū)安全秩序的構建。

        (三)加深地區(qū)大國的互相猜忌

        德國歷史學家路德維?!さ录s(Ludwig Dehio)指出,“列強的競爭多以同樣的方式,如水聚噴泉托盤,直到在一個特定時刻這托盤被注滿,水溢入第二個周邊托盤,周而復始”。[35]近代歐洲列強早已不在,但歐洲均勢體系及其政策實踐已擴展至全球。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成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對當今所有其他大國來說,美國無疑是維持均勢的“海上霸權”和“側翼大國”。為應對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的崛起,美國推出“印太戰(zhàn)略”以平衡地區(qū)格局,作為“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的關鍵一方的印度和美國非北約主要盟友的泰國,兩國的安全合作自然為美國所期望。面對中國在亞太地區(qū)與日俱增的影響力,印泰兩國也希望借美國之力維持地區(qū)平衡。

        2008年印度洋海軍論壇主要由印度發(fā)起,泰國也是成員國之一。該論壇旨在通過合作加強海上安全機制,中國曾多次希望加入,被印度以“中國對印度洋存在野心”為由拒絕,直到2014年才成為觀察員國。2001年9月,印度建立安達曼—尼科巴海軍司令部,并努力開發(fā)射程可達3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彈道導彈。印度在印度洋東北部的主要戰(zhàn)略地位是由其擁有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所支撐,這兩個群島通過馬六甲海峽西端附近的安達曼海向北延伸。印度借應對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為由,同包括泰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在安達曼海、馬六甲海峽附近頻繁地進行聯(lián)合巡邏及演習。印泰等國聯(lián)合巡邏的海域是中國進口資源的主要通道,這種戰(zhàn)略脆弱性加劇了中國對所謂的“馬六甲困境”的擔憂。[36]

        基于地緣政治、經(jīng)濟利益以及能源需求,印度對中國南海愈加關注,尤其是中印邊境發(fā)生沖突后,印度有意將南海問題復雜化。2020年12月印度—越南視頻峰會期間,兩國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稱,“維護南中國海的和平、穩(wěn)定、安全以及航行自由,重要的是依據(jù)國際法,尤其是《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不損害所有國家的合法權益,包括不參與談判國家的合法權益。”[37]同年12月,印度海軍“契爾丹”號護衛(wèi)艦抵達越南的芽莊港,參與在南海舉行的“海上通行”(PASSEX)演習。印度以更加高調的方式介入南海,不斷加強與中國周邊國家在安全領域的合作,企圖獲得更多地區(qū)國家的支持,向中方施壓。總體而言,在印度洋具有重大地緣優(yōu)勢的印度與一向奉行大國平衡戰(zhàn)略的泰國不斷強化安全合作,部分措施必然會引起地區(qū)以及域外大國的高度戒備。

        (四)加劇印太地區(qū)軍備競賽的風險

        東南亞的部分國家間存在歷史對抗以及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近年來,東南亞各國加快了引進新式武器的步伐。雖然東南亞國家都在購買先進武器,但采購的數(shù)量似乎不足以嚴重地影響該地區(qū)的力量平衡。[38]然而,隨著印度“東進政策”的推進,東南亞開放的軍貿市場無疑會成為印度武器出口的重要地區(qū)。印度一直希望利用與俄羅斯共同研發(fā)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打開東南亞市場,包括泰國、菲律賓、越南在內的多個東南亞國家就此與印度展開談判。

        印泰兩國加強防務關系、不斷強化在印太地區(qū)的軍事存在以及在軍火貿易上新興的合作勢頭,容易觸發(fā)地區(qū)內國家之間的“安全困境”。對東南亞各國來說,購買武器可能只是為了維護本國的國內安全、進行領土防務及其他任務,例如泰國的“查克里·納呂貝特”號(HTMS Chakri Naruebet R-911)小型航空母艦多用于海上救災、預防海上犯罪等,但卻是東南亞地區(qū)唯一的小型航母,這無疑提高了泰國皇家海軍的地位。新式武器裝備的不斷流入實際上加深了東南亞地區(qū)的“安全困境”,也可能加劇地區(qū)軍備競賽的風險。

        四、印泰安全合作的制約因素

        印泰兩國的安全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合作的協(xié)調能力不斷提升,但繼續(xù)深化安全合作仍受到不少雙邊、多邊及地區(qū)權力結構等方面的潛在制約。

        (一)雙邊的制約

        基于歷史、宗教、現(xiàn)實等因素,印泰兩國在安全領域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但它們在對內部問題的處理以及與其他國家的關系方面并非全然一致。首先,泰國國內政局不穩(wěn)定,主要表現(xiàn)在頻繁的軍事政變。最近的一次軍事政變發(fā)生在2014年5月22日,這是泰國8年來的第2次政變,也是自1932年確立憲政體制以來的第13次政變,極大地影響了泰國的政治發(fā)展與穩(wěn)定。泰國政局動蕩意味著其難以持久不變地貫徹實施對外政策,也必然會影響印泰兩國的雙邊關系。其次,泰國多以現(xiàn)實的國家利益來評估對不同國家的政策。對泰國來說,印度的能力和地位顯然無法抗衡中國這個最大的貿易伙伴以及美國所提供的安全保護。201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從泰國引渡罪犯發(fā)生政治交鋒,最終泰國政府把穆罕默德·薩利姆(Mohammed Saleem)送回巴基斯坦,撤銷將其引渡到印度的裁定,從而結束了為期3年羈押的法律斗爭。這一事件表明泰國在與印度的合作中盡量保持戰(zhàn)略自主,這也是泰國一直以來維持區(qū)域平衡的策略。最后,兩國國內的恐怖主義及分離主義勢力的影響逐漸跨出國界、在區(qū)域范圍內形成聯(lián)動,而印度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與泰國政府對泰南穆斯林謹慎的態(tài)度也使兩國彼此心存芥蒂。

        (二)多邊的制約

        除聯(lián)合巡邏、演習以及定期的海陸空三軍對話機制外,印泰兩國的安全交流多在區(qū)域多邊合作機制框架內展開,如環(huán)印度洋聯(lián)盟、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印度洋海軍論壇等。印泰共同參與的地區(qū)多邊合作框架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造成機制不暢,從而影響印泰兩國的深度合作。

        首先,合作機制內成員國的整體經(jīng)濟水平不高且發(fā)展不平衡、差距較大。以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為例,成員國包括南亞、東南亞的7個國家,根據(jù)2020年世界銀行按人均國民總收入劃分的最新國別分類標準,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的成員國僅有泰國及斯里蘭卡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其余5國均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見表2)。在發(fā)展極不平衡的情況下,各國就自身實際情況所推行的對外政策難以在組織內得到有效的整合,從而影響整個合作機制的運行成效。

        表2 環(huán)孟加拉灣經(jīng)合組織各成員國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

        其次,莫迪執(zhí)政后提出“鄰國優(yōu)先”政策(Neighborhood First),這是印度在傳統(tǒng)鄰國政策失效、周邊安全環(huán)境惡化、中印戰(zhàn)略空間重合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重大政策調整,[39]目的是借此形成良好的周邊發(fā)展環(huán)境。但事與愿違,近年來印度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等鄰國不斷發(fā)生糾紛甚至沖突,而這無疑源自印度難以釋懷的大國情結?;谶@種大國情結,南亞各國被印度視作附屬,而中國則成為其眼中的北方威脅。在推行“東進政策”過程中,印度隱約地將這一想法帶入與東盟的交往中。然而,東盟只希望印度成為“印太戰(zhàn)略”中的一個地區(qū)平衡力量,而不是區(qū)域內的一個霸權。東盟在地區(qū)合作中盡量維持自身的中心地位,印度和東南亞各國的多邊合作由此會受到各方戰(zhàn)略差異的制約。

        (三)地區(qū)權力結構的制約

        結構現(xiàn)實主義理論大師肯尼思·華爾茲(Kenneth Waltz)曾指出,“結構概念建立于這樣一個事實基礎之上,即以不同方式排列和組合的單元具有不同的行為方式,在互動中會產生不同的結果”。[40]國際社會多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在亞太地區(qū),區(qū)域性大國林立,域外大國持續(xù)存在,權力結構異常復雜。印泰作為南亞、東南亞舉足輕重的國家,是這一地區(qū)結構內的重要變量,兩國安全合作的加強難免會受到地區(qū)權力結構的制約。隨著中國全方位崛起,美國將中國視作其全球霸權的挑戰(zhàn)者抑或威脅者,中美之間已經(jīng)在亞太甚至全球形成結構性矛盾。印度加強同泰國的安全合作不僅是為了應對地區(qū)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更是希望通過泰國這一途徑擴大自身在東南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qū)的影響力。對于泰國來說,其本身深陷地區(qū)權力結構的漩渦,需要通過審慎的外交去平衡大國的競爭,加強同印度的安全合作也是其靈活外交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美國雖將印度視為重要的合作伙伴,印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美國的地區(qū)平衡戰(zhàn)略,但雙方在經(jīng)濟、安全、政治領域仍存在不少分歧,印度成為全球大國的道路必然無法繞開美國,在泰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qū)擴大影響力的舉動也會受到美國的抑制。東南亞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舞臺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地區(qū),中國歷來重視同東盟各國的關系,當前,中國不僅在東南亞地區(qū)擁有相當大的政治、經(jīng)濟影響力,而且始終視其為中國周邊外交的優(yōu)先方向。泰國是中國在東南亞的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積極介入東南亞地區(qū)安全機制的印度難免會與中國產生利益的碰撞。印泰安全合作實際上不僅取決于兩國內部以及地區(qū)的安全形勢,更受制于亞太地區(qū)固有的權力結構。

        五、結語

        自莫迪政府將“東向政策”升級為“東進政策”以來,印度的戰(zhàn)略安全目標開始由南亞大陸逐步轉向印太地區(qū),東南亞自然成為印度對外戰(zhàn)略的一個核心地區(qū)。近年來,印度與越南、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安全合作急劇升溫,在防務、反恐、海上安全、網(wǎng)絡安全、海事信息共享、武器裝備出口或改造、軍事人員培訓、軍事情報交流、雙邊或多邊聯(lián)合軍演等領域展開了頻繁的、有深度的、多層次的合作,防務與戰(zhàn)略安全合作朝常態(tài)化、制度化方向大踏步邁進。通過與越南、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深化防務與戰(zhàn)略安全合作,印度可實現(xiàn)其在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等周邊地區(qū)的軍事存在,確保所謂的“海上航行和飛越自由”,提升自身在印太地區(qū)的活力與影響力?;谟《取獤|盟傳統(tǒng)友好關系和在大國競爭中維護自身安全利益等原因,東盟部分國家也積極尋求與包括印度在內的印太地區(qū)強國合作,維持印太地區(qū)的力量均衡。

        印度的“東進政策”與泰國的“西進政策”在印太地區(qū)形成利益重合地帶,為兩國安全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契機?;诘鼐?、文化、宗教及價值觀基礎,雙方在聯(lián)合巡邏及演習、地區(qū)反恐、軍火貿易等領域展開了深度的交流合作。印泰的安全合作關乎區(qū)域各國利益,從“印太戰(zhàn)略”背景下整個地區(qū)錯綜復雜的安全形勢來看,印泰兩國加強安全合作的舉措無疑會給兩國提供更大的戰(zhàn)略選擇空間,也使兩國在區(qū)域競爭中居于有利地位。印泰安全伙伴關系或將推動印度加入海上安全合作機制——“馬六甲海峽巡邏”(Malacca Straits Patrol, MSP)。印度認為,加入“馬六甲海峽巡邏”對其在印太地區(qū)扮演“純安全提供者”(net-security-provider)角色及維護印太地區(qū)的持續(xù)安全架構,都至關重要。

        印泰兩國安全合作雖進展迅速,但要往縱深和多層面發(fā)展,囿于雙邊、多邊和地區(qū)權力結構的諸多限制,會面臨不少挑戰(zhàn)。錯綜復雜的局勢使印泰意識到,兩國不僅需要關注雙邊合作,更需巧妙地平衡、協(xié)調區(qū)域內外大國競爭的壓力以及多邊合作機制中的其他國家的利益。

        注釋:

        [1]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 ASEAN, https://asean.org/storage/2019/06/ASEAN-Outlook-on-the-Indo-Pacific_FINAL_22062019.pdf, p. 2.

        [2]The White Hous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17,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 p. 46.

        [3]Brendon J. Cannon and Ash Rossiter, “The ‘Indo-Pacific’: Regional Dynamics in the 21st Century’s New Geopolitical Center of Gravity”,RisingPowersQuarterly, Vol. 3, Issue 2 (2018), pp. 11-12.

        [5]ASEAN Studies Center,TheStatesofSoutheastAsia: 2019SurveyReport, January 29, 2019, https://www.iseas.edu.sg/images/pdf/TheStateofSEASurveyReport_2019.pdf, p. 11.

        [6][20]周方冶:《泰國對印太戰(zhàn)略的認知與反應:“中等國家”的地緣引力平衡策略》,《南洋問題研究》2020年第2期,第83、73頁。

        [7][印]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印度的發(fā)現(xiàn)》,齊文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6年,第712頁。

        [8]R. Banomyong, P. Varadejsatitwong and N. Phanjan, “ASEAN-India Connectivity: A Thailand Perspective”, in F. Kimura and S. Umezaki (eds.),ASEAN-IndiaConnectivity:TheComprehensiveAsiaDevelopmentPlan,PhaseII, ERIA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2010-7, Jakarta: ERIA, 2011, pp. 205-242.

        [9][法]G. 賽代斯:《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蔡華、楊保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第354頁。

        [10]陳煒、唐慧:《從文字的傳播與演變看印度文化對泰國文化的影響》,《南亞東南亞研究》2019年第5期,第121頁。

        [11]金杰:《泰國宗教文化中的印度教元素探析》,《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2期,第82頁。

        [12]Biswajit Mohapatra, “India in the ASEAN Neighbourhood: India-Thailand Relations and the ASE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ia’s Look East Policy-Act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Beyond Borders” held in Imphal, Manipur, organized by CRRID, Manipur Univ and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Govt. of India on 23rd - 24th May, 2015.

        [13]The government of Ind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Press Statement by Prime Minister during the Visit of Prime Minister of Thailand to India”, June 17, 2016, https://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6924/press+statement+by+prime+minister+during+the+visit+of+prime+minister+of+thailand+to+india+june+17+2016.

        [14]李益波:《印度與泰國戰(zhàn)略伙伴關系:現(xiàn)狀、動力與前景》,《東南亞南亞研究》2014年第1期,第33頁。

        [15]胡聯(lián)合:《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第29頁。

        [16][29]Pongphisoot Busbarat, “India, Thailand Taking Steps to Expand Ties”,WorldPoliticsReview, August 12, 2015, https://www.worldpoliticsreview.com/trend-lines/16448/india-thailand-taking-steps-to-expand-ties.

        [17]“India Arms Case Reopened”,BBCNews, April 24, 2000, http://news.bbc.co.uk/2/hi/south_asia/724659.stm.

        [18]A. Acharya,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Terro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Peace”,ContemporarySoutheastAsia, Vol. 28, No. 2 (2006), pp. 308-309.

        [19]Marshall, Richard D. Jr,TheStringofPearls:ChineseMaritimePresenceintheIndianOceananditsEffectonIndianNavalDoctrine, Monterey, California: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2012, https://calhoun.nps.edu/bitstream/handle/10945/27865/12Dec_Marshall_Richard.pdf?sequence=1&isAllowed=y, p. v.

        [21]J. Mohan Malik,ChinaandIndia:GreatPowerRivals, Boulder & London: First Forum Press, 2011, p. 372.

        [22]劉磊、于婷婷:《莫迪執(zhí)政以來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全合作》,《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9年第1期,第92頁。

        [23]Ministry of Defense (Navy), “Ensuring Secure Seas: Indian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October 2015, https://bharatshakti.in/wp-content/uploads/2016/01/Indian_Maritime_Security_Strategy_Document_25Jan16.pdf, p. 38.

        [24]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20, https://www.bp.com/content/dam/bp/business-sites/en/global/corporate/pdfs/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bp-stats-review-2020-full-report.pdf.

        [25]“Indo-Thailand jt Exercise Maitree 2018 Culminates”,UnitedNewsofIndia, August 19, 2018, http://www.uniindia.com/indo-thailand-jt-exercise-maitree-2018-culminates/india/news/1324396.html.

        [26]Mandeep Singh, “BIMSTEC Nations Conduct First Military Exercise”, Indo-Pacific Defense Forum, October 18, 2018, https://ipdefenseforum.com/2018/10/bimstec-nations-conduct-first-military-exercise/.

        [27]趙旭:《印度期待轉型為武器制造強國》,新華網(wǎng),2018年4月17日,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8-04/17/c_129852353.htm.

        [28]K. C. Archana, “Thai Envoy Announces the Royal Thai Army’s Purchase of 600 Tata Motors Defence Trucks”,IndiaTimes, August 25, 2020, https://www.indiatimes.com/trending/social-relevance/thai-envoy-600-tata-lpta-military-trucks-from-india-521218.html.

        [30]The government of India,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AnnualReport, 2013-2014, http://mea.gov.in/Uploads/PublicationDocs/23873_EXTERNAL_AFFAIR__Eng__AR_2013-14.pdf, p. 22.

        [31][41]Mark Shawn Cogan, Vivek Mishra, “India-Thailand Security Cooperation: Strengthening the Indo-Pacific Resolve”,JournalofAsianSecurityandInternationalAffairs, Vol. 7, Issue 1 (2020), pp. 5, 39, 18.

        [32]越通社:《印度與泰國加強合作關系》,2016年6月20日,https://zh.vietnamplus.vn.

        [33]N. Ganesan, “ASEAN’s Relations with Major External Power”,ContemporarySoutheastAsia, Vol. 22, No. 2 (2000), p. 258.

        [34]《印度借疫重啟南盟,南亞區(qū)域聯(lián)合抗疫困難重重?》,澎湃新聞,2020年3月30日,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6756495。

        [35][德]路德維希·德約:《脆弱的平衡:歐洲四個世紀的權勢斗爭》,時殷弘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6頁。

        [36]Ian Storey, “China’s ‘Malacca Dilemma’,”ChinaBrief, Vol. 6, Issue 8 (April 12, 2006), https://jamestown.org/program/chinas-malacca-dilemma/.

        [37]The Government of Ind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dia-Vietnam Joint Vision for Peace, Prosperity and People”, December 21, 2020, https://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33324/india++vietnam+joint+vision+for+peace+prosperity+and+people.

        [38]Richard A. Bitzinger, “A New Arms Race? Explaining Recent Southeast Asian Military Acquisitions”,ContemporarySoutheastAsia, April 2010, p. 65.

        [39]杜志遠:《印度“新區(qū)域主義”戰(zhàn)略:“鄰國優(yōu)先”政策》,《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20年第1期,第27頁。

        [40][美]肯尼思·華爾茲:《國際政治理論》,信強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9頁。

        猜你喜歡
        印太戰(zhàn)略印太兩國
        “印太”概念視野下的印度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認知及應對
        澳大利亞國防戰(zhàn)略的調整及對印太安全形勢的影響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4
        印太戰(zhàn)略:深化與勾連
        世界知識(2019年13期)2019-07-25 01:38:44
        警惕印太戰(zhàn)略“實心化”
        參不參與“印太戰(zhàn)略”?韓國一天三改口
        安倍要拿“印太戰(zhàn)略”遏制中國?
        中美兩國學生高考和求職之路的比較研究
        從中日兩國宗教基本概念的語意表達看兩國對宗教的認識
        春秋時期公族與士夫之族的互補性——以魯、晉兩國為例
        人間(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
        從策略性介入到戰(zhàn)略性部署
        國際展望(2014年2期)2014-06-25 21:26:34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一区蜜臀| 亚洲成AV人久久|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在线免费观看黄色国产强暴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男人扒开女人下面狂躁小视频|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 成人水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最好看的亚洲中文字幕|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一个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av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二区 | 中文字幕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有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合集| 午夜精品射精入后重之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av在线|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男人的天堂手机版av|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综合色久七七综合尤物| av大片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 91久久国产露脸国语对白| 男女交射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av综合亚洲色欲|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密桃|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精品国产品欧美日产在线| 人妻熟女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东风日产车是不是国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