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朱萍,張翔,陳康海,石建國,徐秀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中醫(yī)科,上海 201700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tǒng)腫瘤,惡性程度較高,患者多因病灶組織侵犯腹腔神經、壓迫周圍組織而產生嚴重的癌因性疼痛,約25%患者初診時伴疼痛癥狀,晚期胰腺癌患者疼痛發(fā)生率高達80%,嚴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胰腺癌患者治療較為困難,且多伴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研究表示,約43%胰腺癌患者伴抑郁,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疾病康復,且縮短了患者的生存期。麝香灸是中醫(yī)特色療法,給予相應穴位刺激,具有疏通經絡、調節(jié)氣血、緩解疼痛的功效,還可通過調節(jié)神經遞質水平治療抑郁癥。本研究旨在觀察麝香灸對緩解胰腺癌患者疼痛及抑郁癥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治療的66例胰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胰腺癌診療規(guī)范(2018年版)》及《胰腺癌綜合診治指南(2018版)》胰腺癌診斷標準,經組織病理學、影像學、臨床表現等確診,根據《中醫(yī)胰腺癌診療指南(草案)》診斷為濕熱困脾證;②疼痛數字評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8分;③TMN分期為Ⅲ~Ⅳ期;④無手術指征,卡氏功能狀態(tài)(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評分≥50分,預計生存期不少于4周;⑤年齡18~80歲。排除標準:①伴有肝、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②接受過手術;③不能耐受麝香灸治療;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對本次所用藥物過敏或存在用藥禁忌證;⑥4周內參加過其他臨床試驗。按單盲法、隨機數字表法將66例胰腺癌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艾灸組、麝香灸組,每組22例。常規(guī)組中,男15例,女7例;年齡18~78歲,平均(36.12±2.52)歲;腫瘤位置:胰頭12例,胰體尾10例;TMN分期:Ⅲ期7例,Ⅳ期15例。艾灸組中,男16例,女6例;年齡20~79歲,平均(36.33±2.65)歲;腫瘤位置:胰頭13例,胰體尾9例;TMN分期:Ⅲ期8例,Ⅳ期14例。麝香灸組中,男17例,女5例;年齡19~80歲,平均(36.17±2.33)歲;腫瘤位置:胰頭14例,胰體尾8例;TMN分期:Ⅲ期6例,Ⅳ期16例。三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位置、TMN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常規(guī)組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艾灸組在常規(guī)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艾灸治療,具體如下:取3 mm厚的新鮮生姜片,穿6個孔,放于足三里穴(雙側),做成圓錐狀艾絨,共10狀,放于姜片上,將其點燃,當艾絨快燃盡時可慢慢溢出生姜汁,若皮膚過于發(fā)燙,可將生姜片抬高再放下,循環(huán)往復,待艾絨燃盡,灸完后若皮膚有發(fā)泡現象,可采用針灸將其刺破,并給予碘伏消毒,避免皮膚感染,每個穴位灸5狀,每次約30分鐘,每周治療2次,連續(xù)治療1個月。麝香灸組在艾灸組治療基礎上給予麝香灸治療,即將艾灸組的圓錐狀艾絨替換為含0.2 g麝香的圓錐狀艾絨,其他操作步驟同艾灸組。
①治療前后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三組患者血清β-內啡肽(β-endorphin,β-EP)、組胺(histamine,HIS)、前列腺素 E(prostaglandin E,PGE)、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血漿 P物質(substance P,SP)水平。試劑盒購于睿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②使用NRS評估三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在紙上畫一條直線,分為10段,以0~10評價疼痛程度,患者根據自我感覺在直線上做標記,0表示無痛,10表示疼痛難以忍受。③采用HAMD評價三組患者的抑郁情緒,包括精神焦慮、自知力、自殺傾向、入睡困難、抑郁情緒、工作等17個項目,總分最高分為68分,﹥35分為嚴重抑郁,20~35分為中度抑郁,8~19分為輕度抑郁,﹤8分為正常。④使用中醫(yī)證候評分法分析三組患者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上腰部疼痛可偏向右或左、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身目具黃、小便色黃、大便搪薄情況,按照無、輕、中、重程度依次計為0、1、2、3分。⑤使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QLQ-C30)評估三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維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治療前,三組患者β-EP、HIS、PGE、S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患者HIS、PGE、SP水平均降低(P﹤0.05),艾灸組HIS、PGE、SP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麝香灸組HIS、PGE、SP水平均低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P﹤0.05);三組患者β-EP水平均升高(P﹤0.05),艾灸組患者β-EP水平高于常規(guī)組(P﹤0.05),麝香灸組患者β-EP水平均高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P﹤0.05)。(表1)
表1 治療前后三組患者 β-EP、HIS、PGE 2、SP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三組患者5-HT、DA、NE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患者5-HT、NE、DA水平均升高(P﹤0.05),艾灸組患者5-HT、DA、NE水平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麝香灸組患者5-HT、NE、DA水平均高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P﹤0.05)。(表2)
表2 治療前后三組患者 5-HT、NE、DA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三組患者NRS、HAMD、中醫(yī)證候、QLQ-C30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患者NRS、HAMD、中醫(yī)證候評分均降低(P﹤0.05),艾灸組患者NRS、HAMD、中醫(yī)證候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麝香灸組患者NRS、HAMD、中醫(yī)證候評分均低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P﹤0.05);三組患者QLQ-C30評分均升高(P﹤0.05),艾灸組患者QLQ-C30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麝香灸組患者QLQ-C30評分高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P﹤0.05)。(表3)
表3 治療前后三組患者NRS評分、HAMD評分、中醫(yī)證候評分及QLQ-C30評分的比較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tǒng)腫瘤,惡性程度較高,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胰腺癌患者多伴隨癌因性劇烈疼痛,據統(tǒng)計,胰腺癌患者首發(fā)癥狀中上腹痛發(fā)生率高達40.54%,因上腹痛癥狀就診的患者高達57.66%。腫瘤細胞導致胰腺短暫性紊亂或功能障礙,損害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tǒng),是產生胰腺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胰腺位于腹膜后位,周圍包繞大量神經組織及神經叢,其對胰腺的內臟反射、內外分泌及疼痛反應均有重要作用,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共同支配胰腺,其中神經纖維是由胰島叢、腺泡周叢、血管周叢構成的神經網絡,共同傳遞傷害信息,二級神經元接受信息后傳遞痛覺。在腫瘤疾病中,胰腺癌產生抑郁的概率居首位,胰腺癌患者產生抑郁與癌性劇烈疼痛、睡眠障礙、癌因性疲乏、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癌因性劇烈疼痛、癌因性疲乏、睡眠障礙可降低患者的活動能力,強烈、持久的痛苦情緒可導致患者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亢進,促進分泌糖皮質激素,改變機體細胞活性因子、各種肽類物質及交感神經系統(tǒng),導致心境障礙,產生抑郁。
胰腺癌在中醫(yī)中屬于“黃疸”“積聚”“癥瘕”范疇,由于患者正氣不足、脾胃虛弱,加上飲食所傷、情志失暢、寒濕侵襲,脾胃運化失司,致以水濕積聚,久而呈瘀,瘀滯于胰臟,滯留聚積所致,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上腹腫塊、黃疸、腹痛等;當患者出現情緒不寧、易哭易怒、心情抑郁,又可歸屬為“郁癥”范疇,與胰腺癌患者脾胃正氣虛損、營體消耗密切相關,正氣不足,邪氣侵襲,氣、血、水濕瘀滯,氣機不暢,氣血乏源,精微水谷無以上奉,清竅失養(yǎng)、腦不主神所致。麝香灸是中醫(yī)特色外治療法,古人云:“針之不及,藥之不到,必須灸之”,講述艾灸療法治療疾病的重要性。本研究治療中結合了麝香、艾草及生姜,麝香是鹿科動物腺囊的分泌物(目前天然麝香已不能取用,本研究采用的是人工麝香),辛散溫通、方向走竄,具有止痛、活血通經、開竅醒腦的功效;艾草可溫中散寒、行氣血、調經、燥濕;生姜可溫中散寒止痛、解表散寒;穴位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具有調和脾胃、溫中益氣補虛、滲濕、通絡除痹的功效,是消化道常用的止痛穴位,還可調節(jié)情緒。麝香灸借助艾草溫通性及灸火熱力給予人體溫熱刺激,可疏通人體氣血,使機體氣血運行暢通,優(yōu)勢獨特,達到溫補脾胃、扶陽驅寒、疏通經絡、滲濕止痛的功效。研究顯示,給予足三里隔姜灸,可增強機體免疫力,調節(jié)神經遞質失衡,糾正炎癥紊亂,抑制氧自由基產生,促進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干預P2X3受體,減少機體釋放SP等疼痛介質,從而產生鎮(zhèn)痛作用。艾灸可通過溫熱刺激,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組織整體代謝,提升機體免疫力;可作用于大腦皮層,促進大腦釋放抗抑郁、鎮(zhèn)靜的信號;可刺激外周神經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神經-內分泌-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免疫系統(tǒng),調節(jié)神經遞質水平,緩解患者抑郁狀態(tài)。
SP、β-EP、HIS是傳遞痛覺信息的神經遞質,其中SP可擴張血管,增大血管內皮通透性,誘發(fā)平滑肌收縮,促進血漿滲出,釋放HIS、緩激肽、前列腺素等物質,將外周痛覺傳至神經,參與傳遞內臟痛覺的傷害性感受;PGE是疼痛產生的重要介質,當內臟受到刺激,可破壞細胞膜磷脂結構,磷脂受到磷脂酶A2刺激,釋放不飽和脂肪酸,促進PGE,導致血管擴張、神經水腫及疼痛;HIS可促進血管擴張,參與疼痛及神經遞質傳遞;β-EP是痛覺抑制性神經遞質,可減少初級感覺神經元釋放至脊髓,抑制機體釋放SP,從而緩解患者疼痛。本研究結果表明,艾灸組患者HIS、PGE、SP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組,麝香灸組患者HIS、PGE、SP水平均低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艾灸組患者β-EP水平高于常規(guī)組,麝香灸組患者β-EP水平高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說明麝香灸可調節(jié)胰腺癌患者疼痛介質水平,從而緩解患者疼痛。
5-HT屬于單胺類神經遞質,可產生令人愉悅的神經遞質,其水平低下會導致患者記憶力及精力下降,高濃度5-HT可加快5-HT前體物質滲入大腦,促進轉移中樞神經,調節(jié)患者抑郁情緒。DA及NE均屬單胺類神經遞質,NE可調節(jié)情緒、記憶、睡眠和學習,作用于突觸后膜α1受體,表現為心情愉悅、覺醒、意識清晰;DA是NE的前體,可參與精神活動,其水平低下可產生焦慮抑郁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艾灸組患者5-HT、DA、NE水平均高于常規(guī)組,麝香灸組患者5-HT、NE、DA水平均高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說明麝香灸可調節(jié)患者神經遞質水平,緩解胰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緒。艾灸組患者NRS評分、HAMD評分、中醫(yī)證候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麝香灸組患者NRS評分、HAMD評分、中醫(yī)證候評分均低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艾灸組患者QLQ-C30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麝香灸組患QLQC30評分均高于艾灸組及常規(guī)組,說明麝香灸可緩解患者疼痛和抑郁情緒,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麝香灸可調節(jié)胰腺癌患者疼痛介質及神經遞質水平,緩解其疼痛程度,抑制其抑郁情緒,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