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彥 李 理 許 音
(1.沈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 遼寧沈陽 110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93303部隊 遼寧沈陽 110000)
中國共產黨對于學習的傳統(tǒng),從建黨伊始進步師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啟蒙學習,到革命初期把全黨變成一所大學校的倡議,再到新世紀提出建設學習型政黨,中國共產黨的理論進步和學習傳統(tǒng)始終貫穿在百年黨史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學習的歷史,黨的建設歷程就是學習型政黨逐漸形成建設和發(fā)展的歷程??偨Y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學習史是研究審視中國共產黨史的一個重要視角,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財富和研究價值。對中國共產黨學習史進行專門的研究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的特質和優(yōu)勢,在黨各個歷史時期的成長發(fā)展以及未來接續(xù)進步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正是在中國進步知識分子接受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誕生的。黨的學習史伴隨著黨的百年歷史,在黨發(fā)展壯大的不同歷史時期也具有著不同的階段特點,大致可將中國共產黨百年學習史劃分為建黨初期、戰(zhàn)爭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分別進行考察。
考察建黨初期的學習史,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傳播學習中誕生。中國共產黨是從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中孕育而生的。在五四運動之后,西學東漸,進步的知識分子和大學師生紛紛向西方現(xiàn)代文明找尋救亡圖存的思想真理和民族解放道路。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論和蘇聯(lián)社會主義革命實踐在知識青年中得到了廣泛認可,為我黨的建立提供了較為充分的思想基礎和人才基礎。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編譯和宣傳是由渴望學習和追求真理的學者進行的,我們黨正是在大學師生和知識分子群體中孕育而生。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前身是李大釗、陳獨秀等進步知識分子創(chuàng)立的各地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也正是如此,學習的文化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融入到中國共產黨的基因血液之中。黨的早期活動是在知識青年中開展工作的,黨的領導人也都來源于大學師生、報刊主編等知識分子,整個黨內充盈著對進步知識的強烈學習愿望和對學習的重視,對于學習都有著特別的嗜好和追求。當時,中國共產黨在知識青年中的吸引力遠比在工人農民中的吸引力大,甚至更多的體現(xiàn)為學生氣。在黨初創(chuàng)的年代,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特點,雖然我們黨的定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但是黨的創(chuàng)立者和最初的56名黨員基本都是知識分子,這個細節(jié)體現(xiàn)出了我們黨初創(chuàng)時的狀態(tài),正是進步的、學習的、青春的。當時,黨員之間互稱為“大學同學”,而把青年團員稱做“中學同學”,就連中央通告也不稱“同志們”,而稱“各級同學們”,團中央轉發(fā)黨中央的通告責成“轉發(fā)大學講義某某號”。當時的學習之風和群體的個性文化,在之后的歷史為我們黨不斷發(fā)展壯大提供了不竭思想動力之源。同時,在不斷加強自身學習的基礎上,黨初建后的工作重點也放在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傳播上。各種報刊的出版成為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陣地,《共產黨》《廣東群報》《武漢星期評論》《勵新》《勞動屆》《工人》等一大批報刊成為了宣傳和學習的重要載體。上海青年社和李大釗創(chuàng)辦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不斷翻譯出版西方各類馬克思主義著作書籍。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之后,人民出版社隨之成立,并沿革發(fā)展至今。除此以外,全國各地宣傳黨的綱領和共產主義理論的進步書籍報刊都在廣泛的出版。也正是以上的種種學習活動,使得當時中國共產黨作為剛剛成立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型政黨,在中國革命的斗爭中煥發(fā)出了強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學習型政黨的萌芽也在建黨伊始開始孕育。歷史本身沒有為中國提供足夠的實行社會主義運動的階級條件和理論條件,但是,時代和環(huán)境客觀上促使中國激進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選擇社會主義作為未來國家的出路。
考察革命戰(zhàn)爭和建設時期的學習史,中國共產黨在學習與實踐結合中發(fā)展壯大。革命戰(zhàn)爭和建設年代,是我們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在此期間,始終發(fā)揮著進步思想和理論知識的力量。即使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我們黨也從沒有忽視和忘記學習。在紅軍長征中,條件再困難也沒有丟下沉重的印刷設備和知識書籍,工農紅軍不僅僅是戰(zhàn)斗隊,還是革命的宣傳隊,不斷傳播革命的火種,正是放手發(fā)動群眾,進行革命路線的宣傳,才使得中國共產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夠在全國各地建立革命根據地。在敵后抗日中,再危險的情況下也沒有忘記對人民群眾進行宣傳和普及文化,當時新黨員的構成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從知識分子群體向農民群體發(fā)展,針對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不高的特點,廣泛進行了學習運動,有效提升黨的戰(zhàn)斗力和領導力。正如毛澤東所說:“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量,并加速我們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痹谘影查_展革命運動過程中,更是創(chuàng)辦延安抗日大學和各類進步報刊,黨的中央領導親自上課,毛澤東講授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張聞天講授中國革命基本問題;楊尚昆講授各國論;李維漢講授黨的建設等等,培養(yǎng)了一大批軍政干部,為抗戰(zhàn)勝利提供了人才保證。針對開展學習運動,毛澤東指出:“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學校的領導者就是中央,各地方黨部,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都是這個大學的分校。全黨同志以及非黨的戰(zhàn)士們,都必須進這個學?!碑敃r,領導帶頭研讀著作,撰寫重要文章,尤其是整風運動實際上就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學習運動,毛澤東發(fā)表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重要關于學習的理論文章,較為系統(tǒng)的在黨的內部提出了學習教育的作用和任務,在延安革命根據地興起了廣泛的學習熱潮,在黨的內部形成和孕育了熱愛學習的進步風氣和生動氛圍。在建國后的革命建設中,面臨執(zhí)掌全國政權的艱巨任務,我們黨執(zhí)政經驗不足的情況,開展向蘇聯(lián)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的方針,并以此進行從革命黨向執(zhí)政黨的轉型,推進全民掃盲、提高執(zhí)政本領和思想改造。革命建設過程中,加強學習既是提升黨執(zhí)政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國家建設和推動經濟發(fā)展的客觀需要,還是面對國際復雜形勢挑戰(zhàn)的必然選擇。在這個階段,我們黨還大力推進全面掃盲運動、科學技術研究和工業(yè)化大生產,由于黨對學習的高度重視和對學習運動的積極領導,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推進了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建設。通過偉大的革命實踐,能夠看到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學習與實踐緊密相連的工作方法和作風,這是我們黨發(fā)展壯大的寶貴經驗。同時,由于忽視學習所發(fā)揮的作用,在黨的革命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也曾有過曲折和失誤,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學習和科學理論武裝對于黨的建設發(fā)展中的不可或缺性。黨在發(fā)展壯大過程中的經驗積累,不僅僅來源于正確理論的武裝,也包含著對理論和學習認識上的誤區(qū)所導致的錯誤經驗,中國共產黨正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能夠正確認識和總結學習活動的經驗教訓,才越來越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考察改革開放時期黨的學習史,中國共產黨從解放思想中迎來新的生機活力。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勇于撥亂反正,打破精神枷鎖,打破“兩個凡是”,平反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冤假錯案。這種勇氣正式來源于鄧小平所倡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學習精神。鄧小平針對當時思想僵化的情況,曾經鮮明的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在此情況下,黨的內部首先從學習入手,解放全黨思想,從轉變思想認識開始為改革開放起步提供了先決條件。我們黨在1978年至1982年間進行的全黨學習活動,對改革開放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首先從真理標準大討論開始,激發(fā)全黨學習的熱潮,并將全黨學習從各方面展開,打破了十年動亂造成的思想僵化狀態(tài),也為克服教條主義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基礎。在隨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了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提高黨員干部的實事求是觀念和經濟建設本領,成為當時學習的中心任務。在鄧小平的帶領下,打開國門,一批批黨員領導干部紛紛出國訪問,通過學習實踐和開拓視野,使我們黨充分認識到了與世界的差距,敢于實事求是的看待自身差距不足,這也為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以深圳特區(qū)為代表的經濟試驗區(qū)的先行實踐,也極大的改變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觀念。在學習活動中,我們黨形成和堅持了一系列好的學習理念。學習成為了黨內生活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制度,中央政治局每月的集中學習制度、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和黨課制度等等都是我們黨多年來總結經驗逐漸形成的具體制度經驗,正是學習型政黨在具體學習實踐中的體現(xiàn)。各級黨校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傳播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陣地,也可以說是毛澤東當年親自命名創(chuàng)辦延安大學的精神傳承所在。進入新世紀,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戰(zhàn)略任務,正是對我們黨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guī)律、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系統(tǒng)總結,生動詮釋了我們黨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
回顧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所走過的道路,正是通過不斷建設學習型政黨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從革命黨到執(zhí)政黨的轉型。學習型政黨的現(xiàn)實含義豐富,學習不僅僅是指黨自身的學習完善,還蘊含著傳播新思想、普及新文化、開拓新路徑的更廣闊精神內涵,以及不斷改造國民性和塑造民族自信的自我定位和歷史使命。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我們依然需要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學習史中,找尋歷史經驗,找尋寶貴的營養(yǎng)、智慧和力量,從中不斷汲取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