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陳經綸中學 馮淑娟(北京市特級教師)
理想的作文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向生命里去。寫作教學的真諦應該是教師借助教學引導學生在自我觀照中向著善和美進行心靈的追尋,最終找到生活里客觀存在的“真”,實現(xiàn)寫作的真情實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第四學段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是“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谝陨弦螅救藝L試以命題作文引導進行了教學嘗試。這次寫作教學實踐,我根據學生在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設計了指向明顯的審題任務。在此基礎上,借助“九宮格”為學生安排寫作素材的收集。在文章的立意上,我提供兩個寫作片段,安排學生比較段落結尾的點題方式,收獲挖掘文章立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延伸情節(jié)的方法,從正向和逆向兩個角度去思考情節(jié)的發(fā)展,思考深挖立意的途徑,形成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年級 八年級 教科書版本及章節(jié)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學習領域/模塊 命題作文引導課課題 “溫暖” 命題作文課型 新授課 ▊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1.教學內容分析審題立意是本節(jié)課寫作訓練的主題,本節(jié)課是為下一個寫作訓練主題“謀篇布局”做準備的,本節(jié)課要引導學生掌握審查題意的方法,明確題目的要求和確立文章的思想內容。在寫作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和恰當立意的好習慣,確保寫作不跑題、不偏題,進而有效組織材料和合理安排文章結構。本節(jié)課的寫作任務的安排,引導學生從身邊故事出發(fā),挖掘溫暖的深意,從而感悟出道理,然后試著從深刻的角度去思考立意。本節(jié)課的命題作文“溫暖”這個題目,引導學生從審題入手進行正向立意。在掌握審題和立意方法的基礎上,體悟 “溫暖”的內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悟溫暖真諦 挖深刻立意
——“溫暖”寫作引導課學案
【寫作任務】 溫暖是一種溫度,更是一種心理感受。同學之間的友善,帶給班級以溫暖;親人之間的體貼,帶給家庭以溫暖;身邊人伸手相助,帶給社會以溫暖;明媚陽光,會帶給你來自大自然的溫暖…… 請你以“溫暖”為題,結合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寫一篇文章。
要求:(1)寫出真情實感;(2)文章主旨突出,力求有創(chuàng)意;(3)600字以上。
【提綱作文】 溫暖
班級: 姓名: 時間:2021-5-12 自學寫作知識知識一:寫抽象詞語命題作文,用化抽象為具象的方法進行轉化,選擇具象的載體,有助于作文的選材和構思。1.我選“溫暖”載體:(至少寫出3個)2.我寫“溫暖”片段:溫暖感受或認識 (立意)知識二:寫故事先確定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天氣、情節(jié)(因—過—果),然后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的方法,選擇合理的記敘順序,組合故事要素,有助于寫出完整的故事。3 深挖“溫暖”立意(二選一)正向延伸寫溫暖:知識三:選擇包含情感和闡述道理的句子寫在故事的結尾,有助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作文的主題也會凸顯出來。逆向延伸寫溫暖:知識四:用反復或對比的寫法,可以深挖作文立意,具體做法是沿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進行正向或者逆向延伸,深入“溫暖”感悟和認識,以此強調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進而突出主旨。
本節(jié)我執(zhí)教的“溫暖”是一節(jié)命題作文指導課,在本節(jié)課上,我主要從以下四個層面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意愿層面、內容層面、技能層面和認知層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讓閱讀和寫作形成有效互動,將讀、寫作為學生能力提升的契合點,幫助學生解決寫作興趣、作文選材、寫作方法和寫作立意的多個問題,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從下面三個角度進行反思,以求今后讓自己取得更多的進步。
作文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同時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的生成和提升。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做人的引導,例如,在寫作小組的分組階段,我引導組長要學會擔當;在素材的選擇上,我引導學生要選擇身邊表現(xiàn)真善美的素材,感受身邊人的美德,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和品質,還要把這份美德傳遞出去。再例如,我引導學生將母親給自己過生日的素材進行升格,改變溫暖的方向,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中,注入自己給母親過生日的情節(jié)。這樣一來學生的立意就深刻了,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感恩。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我注重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知識豐富、思維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和心靈自由的個體,與此同時還在教學中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這節(jié)作文教學指導課,我的教學活動圍繞“聽、說、讀、寫、思”語文能力培養(yǎng)展開。教學過程不僅包含了寫作方法的運用、語言實踐,還包含了寫作思維啟迪和學生品格塑造。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我主要安排了三個環(huán)節(jié):觀察并發(fā)現(xiàn)溫暖,走進并體察溫暖,回顧并感悟溫暖。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背后隱含著對學生寫作思維的訓練,也包含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安排。
回顧自己教學的全過程,我始終是以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為目的,推進寫作教學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反思自己在選材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細心指導,感悟到作文的當務之急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讓學生樂于寫作,有寫作愿望。與此同時,發(fā)現(xiàn)學生如果沒有具體的生活做依托,這種愿望也只是一種毫無現(xiàn)實根據的沖動。只有立足于現(xiàn)實,立足于生活,才可能產生出寫作素材來。
學生選擇素材的能力,是寫作的一種基本能力,也是初中八年級學生寫作過程的先決能力,是學生完成習作的基礎。反思本節(jié)課我的教學過程,在解決學生的寫作素材上,我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四個地點出發(fā),學生審題之后,我提示他們關注試題材料中“班級”“自然”“社會”“家庭”四個詞語,以此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選擇素材的范圍,為學生選材打開一扇明亮的窗子。在選材過程中,我沒有把學生限制在一個地方,而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維載體”,讓學生從“植物、動物、靜物、人物”的角度,尋找溫暖的載體,這樣一來,學生的選材又推進了一步。不僅如此,我還將自己的下水文作為學生選材的“催化劑”,推動學生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激活學生沉睡的素材,此刻學生的眼神中充滿了驚喜,落筆寫出來的片段是豐富的。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一定的情感、感受的統(tǒng)領之下進行選材,他們的素材就會變得豐富了。
回顧并反思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一刻學生的“溫暖”的故事不斷在腦子里涌現(xiàn)出來寫在學案上。有了這個教學結果,究其根本是基于學生能力提升的設計。
動態(tài)生成是我追求作文課堂教學的一種佳境,在多次寫作教學的摸索中,我摸索了如下的操作流程,并按照這個流程進行操作和實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1.預先估計:失誤 盲點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學情的準確把握,因為是借班上課,對于自己不熟悉的學生,我采用詢問的方式,讓學生提出在寫作中經常失誤的地方,或者自己迷茫的地方作為自己學習本節(jié)課的需求,以此來了解學生。這樣在教學中就可以有目的地去調整教學方向,以“學”定教,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
2.準確分析:現(xiàn)象 表象
在寫作教學中,學生的片段寫作和口頭表述,是我們辨別學生學習效果和真實情況的參照。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對于學生的發(fā)言和片段寫作,我在聆聽過程中不僅關注了學生片段文字本身,且還準確分析學生片段寫作背后的原因。將表象和真相結合起來綜合分析,最后做出準確的判斷。例如,學生在描述自己坐公交車的經歷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女孩給自己讓座,學生將溫暖放在了讓座的那一刻。我做出判斷:學生的生活經歷是真實的,但是缺乏藝術加工。接下來,我在片段之后為學生加入了第二次溫暖:“當我抬眼窗外,看著女孩遠離的背影,我的心中又一次溫暖涌起來,那溫暖中包含著感謝?!?/p>
3.巧妙捕捉:生點 資源
寫作教學使教師與學生在寫作中“相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直覺感受與情感體驗上與教師建立起心靈和思考的共同體。教師的角色是寫作的先行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者,也是教學的同行者。教師和學生在寫作中存在著一種“共建”行為,在共建過程中實現(xiàn)“用寫作教寫作”,前者的寫作是寫作活動,后者的寫作是側重于寫作知識的傳授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在共建活動中,實現(xiàn)作文內容與作文形式教學的兼顧。
基于以上思考,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抓住學生片段作文的素材,及時捕捉幫助學生挖掘深刻立意的機會,以學生的素材為基礎,對學生素材的立意進行突破和提升。例如,學生選擇路邊的鴿子孵蛋的畫面作為寫作素材,后面還聯(lián)想到自己所經歷的生活,然后感受到母愛帶來的溫暖。對此我抓住了延伸學生材料和提升素材立意的機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然界的生命與生命的關系,最后學生將寫作材料的溫暖進行升格,文章的立意定位在:自然界弱小生命能“溫暖”我們的,往往是母親的責任和愛的堅守。
1.教學目標清晰,突出重點
教學目標是上好一節(jié)作文課的重要因素。本節(jié)課我確定了兩個目標。一個是指導學生在審題的基礎上,結合生活經歷選擇寫作素材,通過啟發(fā)學生思維確定溫暖的寫作要素。第二個目標是通過片段閱讀和分析,從“情和理”兩個角度認識溫暖內涵,學習從正向和逆向角度挖掘作文立意的方法,描寫溫暖片段??v觀以上兩個教學目標,從學生完成一篇作文的一般過程出發(fā),涉及審題、選材、立意、寫法等幾個重要內容。教學目標的設計,指向學生“學”的過程,體現(xiàn)出目標設計的層次感。同時,教學目標的設計符合學生寫作實際,目標表述清晰,可操作性強。
2. 評價內容明確,易于操作
在以往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在作文課上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往往拿中考作文的標準評價教學,或者說拿一篇完整作文的評分標準來評價某一寫作環(huán)節(jié)。其實,中考作文評價標準,只有在進入總復習的階段,才適合使用以上的評價方法。而一般單元習作練習或者是片段專項練習,是不適合用的。中考作文標準內容寬泛,具有大而廣的特點,評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在這節(jié)課上,我借助大屏幕展現(xiàn)教學評價量表,量表的內容分了三個等級,學生非常容易操作。學生完成寫作之后,對照表格的等級和內容,評價自己的作文,這樣就完成了作文的自我評價。這是我們今后作文評價的一個趨勢,教學中讓評價看得見,讓學生的進步看得見,久而久之,會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會喜歡上作文課。
總體而言,在本節(jié)課的寫作教學實踐上,我還有一些不足和瑕疵。在未來寫作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實踐的路上,繼續(xù)從單元主題出發(fā),挖掘文本寫作知識,在“讀寫鏈條”的設計和讀寫任務的摸索上深入思考。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