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萍
事實證明:一個父母雙全、溫馨美好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學校里單親子女日益增多,這些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打擊,從而產(chǎn)生學習障礙、情緒障礙、交往障礙等心理問題。這既影響了學生健康、活潑的發(fā)展,可悲的是他們給社會進步帶來了沉重的隱患。因此,我們做班主任的要“對癥下藥”去關愛他們,塑造他們,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一、單親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
由于家庭變故,尤其是父母離異對未成年的孩子無疑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壓力、精神上的困擾,形成與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態(tài),在認知水平及人格方面往往表現(xiàn)出較多的缺陷,心理方面往往表現(xiàn)出一些消極的不良情緒和問題。筆者將他們歸納為5種:
1.自卑型
這類學生沉默寡言,他們從不談起甚至回避雙親的事,對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著這個秘密。心里有一種定勢,“我不如人”,長期生活在頹喪、抑郁的氛圍中,學習上遇到困難不敢向老師同學請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點,怕別人譏笑。自卑的心理影響了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屬不健康的心理現(xiàn)象。
2.渺茫型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與自信,在正確引導下,能樹立信心,確立生活的目標。然而,有的單親家庭學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引導,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無法設計美好的生活藍圖,有的原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導致這朵花沒有結出甜美的果。他們很多會感到渺茫,凡事“大不了”當頭,學習生活中沒有明確的方向。
3.獨尊型
這類學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親情的隔閡不接受繼父母的管教,或繼父母不管,從小就養(yǎng)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獨尊的心理特點,時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心目中沒有父母,沒有同學、沒有老師,沒有他人。自私自利,不關心集體,不參加公益活動,不遵守校規(guī)班紀,是思想教育的重頭。
4.逆反型
這類學生對家庭產(chǎn)生一種厭惡感。不愿跟父母說話,父母忠言相勸,他故意說父母是錯的,總之,一味要對著干。更可怕的是這種對家長的逆反發(fā)展到對老師、對同學、對社會的逆反,從而產(chǎn)生破壞性。對這類學生如果放松教育,將會對社會產(chǎn)生不良后果。
5.孤獨型
這類學生離群,不大方,沒有多少人與他交往。學習成績不能上升,不熱心公益活動,組織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難跟上。
二、教育對策
1.理解,心與心交流的妙方
俗話說,理解萬歲。這正如《學記》所說“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比伺c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溝通的橋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學生的心,以便對癥下藥,促進轉化。真正做到知學生的心并不容易,因為“兒童心靈深處潛藏著一些成人難以理解的密碼。”要知其心,只有通過仔細的調(diào)查研究,多與他們促膝談心,溝通思想,多對他們的學習、身體和生活全面了解、關愛,做他們的知心人、貼心人,才能深入他們內(nèi)心世界,讓心與心拉得更近。
2.愛心,撫慰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
對離異家庭的孩子來說,最受傷害的是心靈和情感。常言道,心病需要心來醫(yī)。為此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讓他們把失落的愛撿回來。
我們可以用“愛心”行動來表示對單親學生的關愛,以情來感動他們,比如可以在單親學生過生日時贈送一件小禮物,?在學習困難時多加以輔導,生活上要關心冷暖溫飽,有時還可以把學生請到家中做幾樣拿手菜,以真情來感動他們。學校和班級也要開展一系列的“愛心”活動,發(fā)揮集體力量來幫助他們,使他們體會集體的溫暖。在這方面,我們鎮(zhèn)中心校曾做過有益的嘗試。(1)黨員教師與單親子女“結對子、獻愛心”,堅持與他們談心交流,平時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使孩子們深受感動。(2)廣大教師利用課間、節(jié)假日,為其補課、出去游玩等。通過一系列活動,使這些學生在校生活得充實,心情愉快,逐漸彌補了家庭變故給他們帶來的精神創(chuàng)傷。
3.信任,鼓勵走出陰霾的催化劑
記得,唐太祖李世明在政界就“用人心信,疑人不用”佳話傳頌于世。今天,在對單親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我們也要信任他們,尊重他們。心理學家愛默森認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我們應當充分地相信他們,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他們的才能,比如委任他們參加學校、班務、學科管理。我們應當因材施教,發(fā)展特長,樹立信心,組織轉化。在他們失敗時,以堅信的口吻,鼓舞他們,在他們成功時,以真誠的態(tài)度,祝賀他們。讓他們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學生感到你是一個可親近的大朋友,這將會帶給他們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讓他們時時處處不怕出錯,不怕走彎路,奮起直追。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其找回自尊,樹立自信心,還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班級工作和學習中,消除負面因素的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4.肯定,克服自卑的方向盤
對于自卑感的學生,我們最好是戴上“放大鏡”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從而樹立自信心。其實大多數(shù)自卑學生都有長處和特點,都有自己興趣的中心。教師就要多為他們組織適合他們的文藝、體育、科技等活動。在此過程中,對于他們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該及時肯定、鼓勵和贊賞;讓他們發(fā)揮其特長,實現(xiàn)自我價值,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無形之中增強了自信心。心理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那何況是單親家庭學生呢?他們更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肯定和贊賞,尤其需要獲得需求的滿足和成功的激勵。對他們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指責;多一點溫情,少一點冷漠。
單親家庭的學生是無辜的,他們的行為無論好壞都應得到理解和體諒,其心理的健康成長應倍受關注。教育好單親家庭的學生不僅要有愛,而且還要注意恰當?shù)慕逃椒?,正確認識和對待單親家庭學生的狀況以及出現(xiàn)的問題,使這些受過心靈傷害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臉上重新綻開燦爛的笑容,使他們與正常家庭學生一樣擁有一片蔚藍的、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