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桂芬
天一篇;后來,不知要寫些什么,變?yōu)橹苡?再后來,成了月記;再再后來,無疾而終??傉J為語文太難學,等我步入教育這行業(yè)后,有了幾年從教經驗后,才發(fā)現其中的道道。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教師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生正處于整個學習階段的基礎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為學生的語文以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才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結合本人低段教學實踐,將幾點情感識字教學體會小結如下:
一、生活中識字
語文是母語,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應把識字教學置于生活中,在生活中識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識字途徑。在生活上引導學生養(yǎng)成隨時隨處識字的良好習慣。結合課文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識字比賽,如食品包裝袋、廣告牌、街標、路標、電視等等都是學生識字的活生生的教材,學生識字也就變得興致勃勃,樂此不彼了。
二、語境中識字
小學生記憶的特點是無意識記強與有意識記,記得快,忘得也快。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規(guī)律進行測試:第一天學的知識第二天保持率只剩下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多年實踐證明,遺忘是有特征的,而記憶也是有規(guī)律的。脫離語言環(huán)境,學生所學字詞容易忘記。因此,我結合課文選擇了一些課外讀物,并摘錄一些兒歌、韻文引導學生閱讀,使學過的字反復出現,讓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和這些字打照面,久而久之,在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語言實踐,所學的字也深深地印在腦子里,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并且從小培養(yǎng)了學生愛讀書的習慣,同時學生也會在無意中識更多的字。
三、聯想翩翩識字
語言文字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要回歸于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識記效率,還可以使他們靈活運用。例如,教學“建”字時,我問:“你們認識這個字嗎?”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我知道,我家門口就有建設銀行的,所以我認得到建字。”“老師,我從電視認識了這個字?!薄拔野职质莻€建筑工人……”這個教學過程涉及到了學生的生活領域,調動了學生對“建”的感性經驗,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還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生字寶寶”,讓學生與這些生字寶寶交朋友,讓識字過程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
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孩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孩子還未上學已經認識了一些字,多的到幾百上千,有的孩子卻是一張白紙,而且孩子先天智力發(fā)育也有不同。因此可以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有的孩子學前有基礎,表現欲強,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教大家識字,小學生都興趣盎然;有的孩子喜歡找小伙伴一起識字,在交流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有的喜歡讀兒歌、講故事就在語言環(huán)境中鞏固字詞;有的喜歡抄寫;有的善于聯想……只要學生能夠盡快地記住漢字,方法不求統(tǒng)一。學生干自己喜歡干的事就不會覺得厭倦,而是一種樂趣,一種心里需求的滿足,難道不是嗎?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識字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讓學生感受快樂的過程,顯然是不行的。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于自由自在玩耍、游戲狀態(tài),突然進入嚴肅、規(guī)矩的校園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xù),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因此方法尤其重要。
以上是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很多方法許多教師也一直在用,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進行努力探索研究,掌握識字教學的特點,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