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璇 王丹丹 年 芳,2* 唐德富 王維民 馬志遠 杜寶龍
(1.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學技術(shù)學院,蘭州730070;2.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理學院,蘭州730070;3.蘭州大學草地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草地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草牧業(yè)創(chuàng)新重點實驗室,蘭州730020)
谷物類、豆類、塊莖類飼料富含的淀粉是畜禽的主要能源,具有促進生長和影響機體代謝活動的作用。淀粉來源不同,其晶體結(jié)構(gòu)、淀粉顆粒、淀粉組成等均有差異,進而影響機體對淀粉的消化及對能量、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利用。補充直鏈淀粉可以避免氨基酸在腸黏膜中的分解代謝,使肉雞可以更有效地從葡萄糖中獲得能量從而提高氨基酸的后腸利用率[1]。小腸前端主要消化直鏈淀粉/支鏈淀粉低的淀粉,直鏈淀粉/支鏈淀粉高的淀粉能夠減緩和抵御小腸中消化酶的水解,進入消化道后端依靠微生物發(fā)酵產(chǎn)生揮發(fā)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進而改變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以及微生物的發(fā)酵模式[2]。余苗等[3]以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分別為0.11、0.25、0.44)作為唯一淀粉源配制飼糧飼喂育肥豬,發(fā)現(xiàn)豌豆淀粉飼糧增加了其盲腸食糜中乙酸、丁酸和總揮發(fā)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TVFA)含量,促進了盲腸部分有益菌的繁殖,降低了大腸桿菌等潛在致病菌的數(shù)量。生長育肥豬長期采食生土豆淀粉(含高直鏈淀粉)飼糧時可顯著改變后腸微生物的組成[4]。Li等[5]研究了不同淀粉源(玉米、小麥、大米)對肉雞葡萄糖和脂肪代謝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不同淀粉源對肉雞血液葡萄糖和糖原含量無顯著影響,但對糖脂合成酶基因的表達有顯著影響,從側(cè)面說明了飼糧淀粉源的消化吸收對糖脂代謝途徑相關(guān)酶編碼基因表達的影響更為明顯。目前,不同的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的生長性能、養(yǎng)分利用率及淀粉消化率等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多,而對肉仔雞盲腸食糜VFA含量、腸道食糜和黏膜消化酶活性以及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旨在探討玉米淀粉、豌豆淀粉、木薯淀粉、高粱淀粉和小麥淀粉5種不同來源淀粉對肉仔雞小腸消化酶活性、盲腸VFA含量及微生物菌群的影響,為不同能量飼糧地合理選配提供參考依據(jù)。
玉米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小麥淀粉(淀粉含量≥98%)購自西安市某化工原料有限公司,高粱淀粉(淀粉含量≥78%)購自某糧油市場。
選取480只健康、體重相近的1日齡愛拔益加(AA)肉仔雞(公雛),隨機分為5組,每組8個重復(fù),每個重復(fù)12只雞。5組分別飼喂玉米淀粉、豌豆淀粉、木薯淀粉、高粱淀粉和小麥淀粉配制的半純合等氮等能飼糧,5組飼糧總淀粉水平一致。試驗期21 d。
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高粱淀粉、小麥淀粉作為唯一淀粉源配制5種等氮等能半純合飼糧,其總淀粉水平一致,飼糧干物質(zhì)、粗蛋白質(zhì)、鈣、磷、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及總淀粉的水平均為實測值,代謝能為計算值。其他原料參照飼料公司原料成分及營養(yǎng)價值表,根據(jù)配方比例配制成1~3周齡顆粒破碎料,制粒溫度為75 ℃。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試驗肉雞采用3層疊籠飼養(yǎng),各組的安排考慮位置效應(yīng)的影響,雞舍溫度、濕度、光照等飼養(yǎng)管理條件均保持一致,試驗期間,試驗雞自由采食和飲水,參照商業(yè)公司推薦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
表1 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chǔ))
續(xù)表1項目Items玉米淀粉組Corn starch group豌豆淀粉組Pea starch group木薯淀粉組Tapioca starch group小麥淀粉組Wheat starch group高粱淀粉組Sorghum starch group小蘇打 NaHCO30.240.240.240.240.24氯化膽堿 Choline chloride0.200.200.200.200.20二氧化鈦 TiO20.400.400.400.400.40合計 Total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營養(yǎng)水平 Nutrient levels代謝能 ME/(MJ/kg)12.3412.3412.3412.3412.34粗蛋白質(zhì) CP20.0020.0020.0020.0020.00淀粉 Starch40.0040.0040.0040.0040.00鈣 Ca0.950.950.950.950.95總磷 TP0.650.650.650.650.65有效磷 AP0.450.450.450.450.45賴氨酸 Lys1.201.201.201.201.20蛋氨酸 Met0.400.400.400.400.40直鏈淀粉 Amylose8.9614.4110.287.1615.18支鏈淀粉 Amylopectin31.0425.5829.7232.8424.82直鏈淀粉/支鏈淀粉 Amylose/amylopec-tin0.290.570.340.220.61
試驗結(jié)束后,從每個重復(fù)中選取8只體重[(450±25) g]相近的公雞頸部放血處死,解剖分離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盲腸,取小腸各腸段食糜2 mL于凍存管,用生理鹽水沖洗各腸段,濾紙吸附水分后用載玻片剝離黏膜放入2 mL凍存管,同時收集盲腸食糜于5 mL凍存管中,液氮速凍,-80 ℃保存。
1.6.1 盲腸食糜VFA含量
盲腸食糜在4 ℃解凍后,準確稱取食糜0.5 g于離心管中,按照質(zhì)量體積比1.0∶2.5加入超純水,旋渦振蕩3~5 min,5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1 mL于2 mL離心管中,加入0.2 mL含有2-乙基丁酸(2-EB)的偏磷酸去蛋白溶液,旋渦混勻,并置冰水浴中30 min,10 000 r/min,4 ℃離心10 min,采用安捷倫6890N氣相色譜儀測定盲腸食糜VFA含量。
1.6.2 小腸食糜和黏膜的消化酶活性
小腸食糜和黏膜在4 ℃解凍后,準確稱取食糜和黏膜各0.5和0.2 g,分別按照質(zhì)量體積比1∶4和1∶9加入4 ℃、0.9%的生理鹽水稀釋,冰浴中充分勻漿后置于4 ℃離心機中分別離心20(4 500 r/min)和10 min (3 000 r/min),取上清液分裝于凍存管并置于-18 ℃保存。按照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方法分別測定小腸食糜和黏膜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
1.6.3 盲腸食糜微生物菌群
VFA含量和消化酶活性數(shù)據(jù)經(jīng)Excel 2013初步處理后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one-way ANOVA程序?qū)?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法進行多重比較。微生物菌群數(shù)據(jù)分析利用Uparse v7.0.1001軟件將序列聚類成為操作分類單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并篩選,用Mothur方法與SILVA 132的SSUrRNA數(shù)據(jù)庫進行物種注釋分析,從而獲得分類學信息并分別在各個分類水平上統(tǒng)計各樣本的群落組成,使用Qiime 1.9.1軟件計算α多樣性指數(shù),利用線性判別分析效應(yīng)大小(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軟件分析不同組中具有顯著差異的微生物,線性判別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值大于4的菌種表示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生物標記物。顯著性水平為P<0.05,結(jié)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盲腸食糜VFA含量的影響見表2。豌豆淀粉組的盲腸食糜乙酸含量顯著高于木薯淀粉組、玉米淀粉組和小麥淀粉組(P<0.05);高粱淀粉組的盲腸食糜乙酸含量僅次于豌豆淀粉組,差異不顯著(P>0.05)。豌豆淀粉組的盲腸食糜丙酸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木薯淀粉組的盲腸食糜丙酸含量最低,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小麥淀粉組、玉米淀粉組和豌豆淀粉組的盲腸食糜異丁酸含量顯著高于高粱淀粉組和木薯淀粉組(P<0.05)。玉米淀粉組的盲腸食糜戊酸含量顯著高于木薯淀粉組和豌豆淀粉組(P<0.05)。豌豆淀粉組和高粱淀粉組的盲腸食糜TVFA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
表2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盲腸食糜VFA含量的影響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小腸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響見表3。隨腸段的后移,食糜脂肪酶活性隨之增強。在十二指腸食糜中,玉米淀粉組的脂肪酶活性最高,顯著高于小麥淀粉組、木薯淀粉組和高粱淀粉組(P<0.05);在空腸和回腸食糜中,木薯淀粉組的脂肪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在十二指腸食糜中,玉米淀粉組和小麥淀粉組的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高粱淀粉組和木薯淀粉組(P<0.05);在空腸食糜中,高粱淀粉組的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在回腸食糜中,高粱淀粉組和小麥淀粉組的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豌豆淀粉組和木薯淀粉組的淀粉酶活性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
表3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小腸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小腸黏膜消化酶活性的影響見表4。在十二指腸黏膜中,玉米淀粉組、木薯淀粉組和高粱淀粉組的脂肪酶活性顯著高于豌豆淀粉組(P<0.05);在空腸黏膜中,木薯淀粉組和玉米淀粉組的脂肪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在回腸黏膜中,高粱淀粉組和小麥淀粉組的脂肪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在十二指腸黏膜中,木薯淀粉組的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在空腸黏膜中,木薯淀粉組的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在回腸黏膜中,高粱淀粉和小麥淀粉組的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
表4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小腸黏膜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2.4.1 盲腸細菌OTUs聚類以及α多樣性分析
采用Illumina Nova測序平臺進行雙末端(paired-end)測序,通過對Reads拼接后平均每樣品測得91 485條Tags,質(zhì)控后平均得到85 175條有效數(shù)據(jù),質(zhì)控有效數(shù)據(jù)量達64 815條,序列平均長度達414 bp,有效率達70.69%。由圖1可知,每個樣品的稀釋曲線趨于平緩,說明測序數(shù)據(jù)量合理。基于97%的一致性原則將序列聚類成OTUs,5組共測得2 371個OTUs,共有367個OTUs,占總OTUs數(shù)目的15.48%,同時玉米淀粉組、豌豆淀粉組、木薯淀粉組、高粱淀粉組、小麥淀粉組分別有1005、751、1452、662、1717個OTUs,特有的OTUs數(shù)目分別為261、18、120、30、374個。
Y:玉米淀粉組;W:豌豆淀粉組;M:木薯淀粉組;G:高粱淀粉組;X:小麥淀粉組。下圖同。
由表5可知,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盲腸的α多樣性指數(shù)均無顯著影響(P>0.05),且覆蓋率均超過99.40%,說明每組數(shù)據(jù)能準確反映肉仔雞盲腸微生物菌群的組成。與玉米淀粉組、木薯淀粉組和小麥淀粉組相比,豌豆淀粉組和高粱淀粉組的ACE指數(shù)、Chao1指數(shù)、Simpson指數(shù)、Shannon指數(shù)、觀察到的物種以及系統(tǒng)發(fā)育指數(shù)均有所降低,小麥淀粉組的ACE指數(shù)、Chao1指數(shù)、Simpson指數(shù)、Shannon指數(shù)、觀察到的物種以及系統(tǒng)發(fā)育指數(shù)最高。
表5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盲腸微生物α多樣性指數(shù)的影響
2.4.2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盲腸微生物菌群的影響
本試驗共鑒定出肉仔雞盲腸微生物中的31個門(phylum)、44個綱(class)、106個目(order)、193個科(family)、354個屬(genus)和232個種(species)。由表6可知,各組在門水平上的微生物菌群主要以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厚壁菌門(Firmicutes)、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和柔膜菌門(Tenericutes)為主。豌豆淀粉組的擬桿菌門相對豐度最高,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玉米淀粉組和木薯淀粉組的厚壁菌門相對豐度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高粱淀粉組的變形菌門相對豐度最高,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豌豆淀粉組和木薯淀粉組的柔膜菌門相對豐度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豌豆淀粉組的Melainabacteria相對豐度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高粱淀粉組和豌豆淀粉組的放線菌門相對豐度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玉米淀粉組的藍藻門相對豐度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豌豆淀粉組的疣微菌門相對豐度最低,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
在屬水平上,各組肉仔雞盲腸中擬桿菌屬(Bacteroides)的相對豐度均大于16%。豌豆淀粉組和木薯淀粉組的擬桿菌屬相對豐度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腸桿菌科未定義屬相對豐度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木薯淀粉組的瘤胃菌科未定義屬相對豐度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玉米淀粉組和小麥淀粉組的腸球菌屬、糞桿菌屬和副擬桿菌屬(Parabacteroides)相對豐度顯著高于豌豆淀粉組(P<0.05);豌豆淀粉組的Odoribacter相對豐度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玉米淀粉組的Romboutsia相對豐度顯著高于木薯淀粉組和小麥淀粉組(P<0.05);木薯淀粉組的毛螺菌科未定義屬相對豐度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
表6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盲腸微生物菌群組成的影響
續(xù)表6項目Items玉米淀粉組Corn starch group豌豆淀粉組Pea starch group木薯淀粉組Tapioca starch group高粱淀粉組Sorghum starch group小麥淀粉組Wheat starch groupP值P-valueRomboutsia0.057±0.010a0.048±0.004ab0.030±0.002bc0.042±0.010ab0.016±0.002c0.013毛螺菌科未定義屬 Unidentified Lachnospiraceae2.540±0.351bc2.416±0.134bc4.138±0.169a2.720±0.167b1.973±0.063c<0.001
2.4.3 不同淀粉源飼糧對肉仔雞盲腸差異微生物的影響
通過LEfSe分析不同水平上具有顯著差異的微生物(圖2),發(fā)現(xiàn)小麥淀粉組與玉米淀粉、豌豆淀粉、木薯淀粉和高粱淀粉組相比沒有差異顯著的菌種,而高粱淀粉組中具有顯著差異的細菌分類群是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腸桿菌科未定義屬(unidentified Enterobacteriaceae)、丙型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腸桿菌目(Enterobacteriales),木薯淀粉組
中具有顯著差異的細菌分類群是厭氧枝原體屬(Anaeroplasma)、溶大傘莎草梭菌(Clostridiumpapyrosolvens)、瘤胃球菌科未定義屬(unidentified Ruminococcaceae),豌豆淀粉組中具有顯著差異的細菌分類群是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fragilis)、柔膜菌門(Tenericutes),玉米淀粉組中具有顯著差異的細菌分類群是變形菌門、糞桿菌屬(Faecalibacterium)、消化鏈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
Proteobacteria:變形菌門;Faecalibacterium:糞桿菌屬;Peptostreptococcaceae:消化鏈球菌科;Bacteroides fragilis:脆弱擬桿菌;Tenericutes:柔膜菌門; unidentified Ruminococcaceae:瘤胃球菌科未定義屬;Clostridium papyrosolvens:溶大傘莎草梭菌;Anaeroplasma:厭氧枝原體屬;Enterobacteriales:腸桿菌目; Enterobacteriaceae:腸桿菌科;Gammaproteobacteria:丙型變形菌綱; unidentified Enterobacteriaceae:腸桿菌科未定義屬;Escherichia coli:大腸桿菌。
單胃動物體內(nèi)的VFA來源于食物和腸道細菌發(fā)酵,而細菌發(fā)酵主要發(fā)生在消化道后端[7]。研究表明,肉仔雞盲腸的發(fā)酵能力與盲腸中可發(fā)酵的底物濃度有關(guān)[8],直鏈或抗性淀粉的含量越高,底物濃度越高[9],則產(chǎn)生的VFA含量越高。Haenen等[10]研究了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對成年母豬腸道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抗性淀粉可以提高成年母豬結(jié)腸和盲腸VFA含量。Yu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與木薯淀粉相比,豌豆淀粉可以提高育肥豬結(jié)腸中VFA、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5組飼糧總淀粉水平一致的情況下,豌豆淀粉組肉仔雞盲腸食糜乙酸、丙酸和TVFA含量最高,高粱淀粉組肉仔雞盲腸食糜TVFA含量也較高,原因在于豌豆淀粉飼糧和高粱淀粉飼糧中含有較高的直鏈淀粉(分別為14.41%和15.18%)和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分別為0.57和0.61),說明淀粉來源不同會影響肉仔雞盲腸發(fā)酵水平,高直鏈淀粉飼糧不能被家禽前消化道充分消化利用,提示在使用這2種飼料原料時可以通過添加酶制劑或應(yīng)用熱加工技術(shù)提高淀粉利用率。
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品種的雞消化道中食糜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表現(xiàn)為空腸最高,說明食糜在空腸停留時間較長,與酶可以充分反應(yīng)[12]。于洋洋[13]研究了木薯、玉米、小麥和豌豆4種不同淀粉源對羔羊不同生長時期小腸消化酶活性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直鏈淀粉/支鏈淀粉高的豌豆淀粉組(0.48)羔羊小腸食糜中淀粉酶的活性提高。本試驗中,直鏈淀粉/支鏈淀粉最高的高粱淀粉組(0.61)空腸和回腸食糜以及回腸黏膜的淀粉酶活性均較高,這與上述結(jié)果一致。5種不同的淀粉源對肉仔雞小腸食糜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影響均表現(xiàn)為空腸和回腸高于十二指腸,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14-15]相似。玉米淀粉組肉仔雞十二指腸食糜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這與玉米淀粉的快速消化性能一致。相振田[16]研究表明,豌豆淀粉可以提高斷奶仔豬腸道食糜淀粉酶活性,而木薯淀粉顯著降低了淀粉酶活性。本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木薯淀粉飼糧可以適當提高肉仔雞十二指腸和空腸黏膜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不同,這可能是飼料加工方式或不同種類動物消化生理差異所致。
機體的正常生理、新陳代謝、免疫和神經(jīng)功能等均受到體內(nèi)微生物的調(diào)節(jié),微生物的定植和發(fā)展是從動態(tài)變化到逐漸趨于穩(wěn)定的內(nèi)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復(fù)雜過程[17-19],肉仔雞盲腸中優(yōu)勢菌門為厚壁菌門、擬桿菌門、變形菌門和柔膜菌門,其中相對豐度最高的是厚壁菌門[20]。厚壁菌門的代謝產(chǎn)物主要是丁酸,與物質(zhì)的運輸有關(guān),參與機體的能量代謝,擬桿菌門可以利用多糖產(chǎn)生乙酸和丙酸[21],而變形菌門相對豐度的增加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diào),引起腸道炎癥[22]。本試驗發(fā)現(xiàn),飼喂不同淀粉源飼糧的肉仔雞盲腸優(yōu)勢菌門為擬桿菌門、厚壁菌門、變形菌門和柔膜菌門,與上述結(jié)果一致。豌豆淀粉組擬桿菌門和柔膜菌門相對豐度最高,變形菌門和Melainabacteria相對豐度最低,這與前面豌豆淀粉飼糧可以提高盲腸乙酸、丙酸和TVFA含量相一致,而木薯淀粉組和玉米淀粉組厚壁菌門相對豐度較高,這可能為其盲腸內(nèi)丁酸的產(chǎn)生提供了條件。
Fouhse等[23]和Yang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抗性淀粉或直鏈淀粉可以抑制腸道有害菌增殖,增加有益菌數(shù)量,促進腸道健康。本試驗中,豌豆淀粉組擬桿菌屬和Odoribacter相對豐度最高,腸桿菌科未定義屬、腸球菌屬、糞桿菌屬和Parabacteroides相對豐度最低。研究發(fā)現(xiàn),擬桿菌屬和另枝菌屬與乙酸的產(chǎn)生有顯著相關(guān)性[25],擬桿菌屬可產(chǎn)生琥珀酸和乙酸,糞桿菌屬可產(chǎn)生丁酸[26],進一步說明了豌豆淀粉飼糧通過增加腸道中的產(chǎn)酸菌群促進微生物發(fā)酵,改變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促進有益菌的生長,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從而促進肉仔雞的腸道健康。
通過LEfSe分析得出高粱淀粉組中具有生物標記物的菌群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包括變形菌門的大腸桿菌、腸桿菌科未定義屬、丙型變形菌綱、腸桿菌科和腸桿菌目等潛在致病菌。高粱淀粉不易提取得到純品,常會包含一定量的醇溶蛋白(含豐富的脯氨酸和谷氨酰胺)、單寧和植酸等抗營養(yǎng)因子。本試驗所用高粱淀粉為食品級褐高粱淀粉,其蛋白質(zhì)含量為19.88%,這會造成更多的蛋白質(zhì)到達后腸,增加后腸揮發(fā)性鹽基氮的含量,為大腸桿菌等其他潛在致病菌提供發(fā)酵底物[27]。也有可能是高粱淀粉中含有1%~2%的單寧造成了潛在致病菌的升高,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飼糧中適宜劑量的單寧可促進肉仔雞的生長,但高劑量的單寧對肉仔雞具有毒害作用,目前對單寧在肉仔雞上的安全應(yīng)用劑量還沒有統(tǒng)一標準[28-29]。豌豆淀粉組具有生物標記物的菌群是脆弱擬桿菌和柔膜菌門,脆弱擬桿菌可以產(chǎn)生兩性離子多糖A(PSA),促進免疫細胞的發(fā)育和成熟。正常情況下,腸道內(nèi)的有益菌會抑制部分潛在致病菌,使腸道中的微生物達到動態(tài)平衡,共同維持機體的健康。
① 不同來源淀粉飼糧影響肉仔雞小腸消化酶活性,高粱淀粉飼糧可以提高肉仔雞空腸食糜的淀粉酶活性,木薯淀粉組可提高肉仔雞空腸、回腸食糜脂肪酶活性以及空腸黏膜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
② 豌豆淀粉飼糧可以提高肉仔雞盲腸食糜中乙酸、丙酸及TVFA含量,同時高粱淀粉飼糧可以提高肉仔雞盲腸食糜中TVFA含量。
③ 豌豆淀粉、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飼糧通過增加肉仔雞盲腸中的產(chǎn)酸菌群促進微生物發(fā)酵,改善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促進有益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