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薇
直腸癌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一種腫瘤病癥,在我國的發(fā)病率比較高。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治療手段對患者機體產(chǎn)生的損傷大大的減小,能促進患者更快速的恢復健康,因此在臨床治療直腸癌的時候可以發(fā)揮良好的治療作用[1]。但是在進行治療的過程當中,因為同樣屬于一種外界應激源,所以很容易導致患者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整體康復上相對并不理想。這就需要為患者及時的安排有效的康復護理手段加以干預,本文主要分析應用腹腔鏡手術方案對直腸癌患者進行治療時配合優(yōu)質(zhì)手術室護理手段的治療效果,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到本院治療的76 例直腸癌患者,通過隨機抽簽的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8 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齡最大68 歲,最小21 歲,平均年齡(43.25±13.05)歲。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6 例;年齡最大67 歲,最小24 歲,平均年齡(44.48±12.4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所有患者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認可,而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經(jīng)過臨床診斷均被確診為直腸癌,診斷符合《直腸癌規(guī)范化診療指南(試行)》當中的標準;②所有患者存在直腸刺激癥狀,伴隨便頻、里急后重、肛門痛、血便等表現(xiàn);③對患者進行直腸指診,能夠觸及到腫物,患者存在壓痛感;④患者存在有內(nèi)鏡檢查、X 線檢查、B 超檢查、CT 檢查、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實驗室檢查等各項檢查依據(jù);⑤患者直腸癌經(jīng)過Dukes 分期,均在B 期以上;⑥所有患者存在完整的臨床資料,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腫瘤病癥或腫瘤存在遠處轉(zhuǎn)移的患者;②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③存在有臟器功能病變的患者;④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的患者、或無法進行正常溝通交流的患者[2];⑤對手術治療不耐受的患者;⑥凝血功能障礙或近期服用過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的患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的護理,常規(guī)禁食禁飲,幫助患者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積極對患者進行胃腸減壓,及時為患者進行補液,減少患者腹腔內(nèi)液性滲出,幫助患者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觀察組患者通過優(yōu)質(zhì)手術室護理進行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3.1 術前準備 在手術之前積極的對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的宣傳教育,強化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為患者和患者家屬針對快速康復外科宣傳護理的優(yōu)點進行講解,為患者普及病癥的相關知識,指導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工作。積極的為患者做好腸道準備,手術前1 d使患者食用少渣的飲食,避免徹夜禁食,口服電解質(zhì)散,將其加入到2000 ml 溫水中進行導瀉,術前當晚和術前3 h 分別讓患者口服1000、500 ml 的碳水化合物溶液,進行腸道灌洗[3]。
1.3.2 術中干預 手術前要對手術室的溫度進行調(diào)整,溫度要控制在22~27℃,并將濕度維持在50%~60%,輸血和輸液之前需要對輸注的液體進行適當?shù)募訙丶訜?在腹腔沖洗的時候要將沖洗液加熱到37℃,之后為患者進行腹腔沖洗。手術中如果需要進行導尿或消毒等各項操作,應盡量減少患者暴露的面積和時間,手術以后積極的應用棉被和毛毯對非手術部位進行覆蓋,減少患者肢體暴露,并將核心溫度控制在36.5℃。對術中輸入液體的速度要進行嚴格的控制,積極為患者進行限制性補液。
1.3.3 術后康復 手術后要根據(jù)患者疼痛的程度采取針對性的鎮(zhèn)痛方式進行疼痛緩解,如果患者存在無法忍受的疼痛,進行靜脈安置鎮(zhèn)痛泵,叮囑患者家屬盡量減少鎮(zhèn)痛泵手動按壓的次數(shù),同時在手術后48 h 停止對患者使用鎮(zhèn)痛泵。強化對患者導尿和引流的護理工作,手術后不常規(guī)留置胃管減壓,盡量減少導尿管應用時間,以便盡量減少患者切口的感染,防止出現(xiàn)尿潴留?;颊呤中g后清醒以后指導患者嚼口香糖來促進胃腸蠕動,并鼓勵患者手術后每隔4 h 就少量多次的飲用溫水。手術后7 h 使患者飲用無渣流質(zhì)飲食,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進食表現(xiàn),如果沒有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則可以在患者手術后1~3 d 進食全量流質(zhì)、少渣半流質(zhì)飲食,并逐漸過渡到正常的飲食,維持患者的營養(yǎng)供應,提升整體免疫能力,減輕術后感染。早期在患者耐受的情況下指導患者床上運動,在術后12 h 使患者在床上進行各項活動,比如進行床上的坐起、伸腿和屈膝等各項功能鍛煉。手術以后24 h 需要在協(xié)助下進行翻身和進行各項下床的緩慢運動。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fā)生率。②采用VAS 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評分為0~10 分,分數(shù)越高則說明患者疼痛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的首次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感染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感染發(fā)生率為5.26%(2/3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32%(10/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疼痛評分、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VAS 評分(1.35±0.34)分低于對照組的(2.56±0.55)分,術后首次排便時間(5.16±1.32)d、住院時間(10.02±2.01)d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82±1.18)、(12.25±2.33)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臨床上通過腹腔鏡結(jié)直腸癌根治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是一種效果較好的治療方案,但是手術自身和患者手術期的各項表現(xiàn)對患者會產(chǎn)生不良的應激性刺激,再加上患者自身病癥的影響以及心理等嚴重不良反應等,都會導致患者術后康復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使患者術后恢復不佳[4,5]。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對于腹腔鏡直腸癌患者通過優(yōu)質(zhì)手術室護理手段進行干預對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通過對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夠看出,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感染發(fā)生率為5.26%(2/3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32%(10/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合的說明了為患者進行優(yōu)質(zhì)手術室護理可以促進患者迅速的康復。優(yōu)質(zhì)手術室護理在進行干預的過程中堅持快速康復護理的原則,能夠在進行干預的過程中以護理實踐為主要基礎,對患者實施一系列經(jīng)臨床證實的有效護理手段,可以對手術期的整體護理質(zhì)量加以優(yōu)化,達到對患者減輕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目的,盡快的促進患者的康復。這種護理手段在進行干預的過程當中不提倡長時間的禁食禁飲,同時能夠在術后早期為患者盡早安排進行床上活動,積極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蠕動,減少腸梗阻等相關不良事件的出現(xiàn),促進患者機體組織的修復,提升整體的免疫能力,降低機體副反應癥狀的出現(xiàn),發(fā)揮了康復護理的作用。
綜上所述,臨床優(yōu)質(zhì)手術室護理干預應用在腹腔鏡直腸癌患者中可有效的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疼痛,促進患者更好的康復,是一種優(yōu)質(zhì)的護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