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洋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一種病癥,也是常見的腦血管病變,臨床中醫(yī)屬于腦卒中的范疇,是一種出血性的腦卒中。患者發(fā)病以后會存在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臨床研究認為在腦卒中的發(fā)病當中腦出血發(fā)病率能達到5%~30%,而在發(fā)病的患者群體中病死率能達到50%。很多患者的死亡出現(xiàn)在病癥發(fā)病早期,臨床研究認為約超過半數(shù)以上的患者死亡都在發(fā)病48 h 以內(nèi),和缺血性腦卒中相比,患者致殘率相對更高,即便是幸存者,預后良好的也不超過20%,因此能夠看出腦出血對于人們的生命健康產(chǎn)生的威脅尤為巨大[1]。腦出血患者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這會對患者產(chǎn)生直接性的預后影響?;诖?臨床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對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的患者進行干預,促進患者獨立生活能力的提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本文基于此研究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到本院進行治療的66 例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通過隨機抽簽的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3 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男18 例,女15 例;年齡最大89 歲,最小61 歲,平均年齡(75.46±10.3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9 例,女14 例;年齡最大91 歲,最小62 歲,平均年齡(76.43±11.3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所有研究對象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認可。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本文所有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均被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符合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包括語言障礙、肢體偏癱、智力障礙等);③所有患者年齡均>60 周歲[2];④所有患者發(fā)病以后均在12 h 內(nèi)入院接受治療;⑤所有患者存在進行早期康復的指征,符合早期康復的標準;⑥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多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嚴重的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的患者;③因其他原因而出現(xiàn)功能障礙的患者;④合并嚴重的精神類病癥或意識障礙的患者;⑤對本文的康復護理計劃不耐受的患者[3];⑥因諸多因素不能完成本文研究工作而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康復護理,按照康復護理的原則為患者實施護理計劃。觀察組通過早期康復護理進行護理干預,在患者手術后病情穩(wěn)定時,及早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3.1 維持肢體功能位 保證患者具有良好的肢體位,確保患者患側上肢處于伸展位,將肩部外展約50°,內(nèi)旋15°,屈曲40°,對患者的手指各個關節(jié)進行伸展,并確?;颊呦轮幱谇?將踝關節(jié)放置在中立位,背屈90°。
1.3.2 被動康復護理 被動的康復訓練主要是給予患者的患側手臂、肩部、下肢的按摩,以便于加速血液循環(huán),改善疼痛和腫脹的表現(xiàn)。被動性的對各個關節(jié)進行活動,活動的過程中應堅持從大關節(jié)到小關節(jié)過度的原則,并逐漸的從遠心端過渡到近心端,活動量也要從小到大逐漸的增加[4]。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應使患者家屬在場,指導家屬學習,以便于促進日后幫助患者進行訓練。告知患者家屬良好的康復訓練可以促進患者的恢復。要指導患者進行體位的轉(zhuǎn)移和平衡性練習,在選擇坐立位的時候應著重進行平衡性的訓練,使患者維持坐立位,還要促進患者恢復肌肉的能力,注意使用正確的運動模式。下床以后使患者開始進行站立位的平衡訓練,并逐漸的進行行走和上下樓梯的練習,逐漸根據(jù)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訓練[5]。
1.3.3 主動康復護理 在此過程當中要對患者解釋進行主動康復護理的內(nèi)容和目的,使患者積極主動的進行康復訓練。在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之前要強調(diào)康復周期的時間性,一些患者在出院后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障礙,可應用延續(xù)性護理的方式進行跟蹤干預,及時發(fā)現(xiàn)康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6]。可以定期開展病友聯(lián)誼會,促進患者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使其進行經(jīng)驗的分享,這能夠減緩心理壓力,使康復的信心更加堅定。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康復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經(jīng)過干預后,患者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肌力測試良好,肌力等級>3 級,則說明顯效;經(jīng)過干預后,患者的意識存在輕微模糊,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需人協(xié)助完成,肌力測試結果顯示良好,但肌力等級<3 級,則說明有效;經(jīng)過干預后,沒有達到上述標準,說明無效??祻涂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2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負性情緒評分 ①通過FIM 量表對患者的獨立生活能力進行評價,評分為0~126 分,其中18 分為完全依賴;19~35 分為極重度依賴;36~53 分為重度依賴;54~71 分為中度依賴;72~89 分為輕度依賴;90~107 分為有條件獨立;108~125 分為基本獨立;126 分為完全獨立。②通過SAS 量表和SDS 量表對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進行評分,評分為0~100 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越嚴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17 例,有效11 例,無效5 例,康復總有效率為84.85%;對照組患者顯效11 例,有效7 例,無效15 例,康復總有效率為54.55%。觀察組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33%(11/33),與對照組的30.30%(10/3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FIM、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FIM 評分均高于本組干預前,SAS、SDS 評分均低于本組干預前,且觀察組患者的FIM 評分高于對照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嚴重的病癥,很多患者因為高血壓腦出血會導致出現(xiàn)嚴重的后遺癥,對患者整體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7,8]。本文主要通過早期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進行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早期康復護理能夠綜合促進患者整體康復質(zhì)量的提升。干預后,兩組患者的FIM 評分均高于本組干預前,SAS、SDS 評分均低于本組干預前,且觀察組患者的FIM 評分高于對照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早期康復護理可以重點對患者的生活能力進行改善,通過主動和被動的康復護理計劃的落實可以盡可能提高患者的軀體功能質(zhì)量,促進患者盡可能的融入到正常的生活當中。有助于保證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情緒,同時心理情緒又會反作用于機體,進而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
綜上所述,臨床對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積極的通過早期康復護理手段進行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提升康復總有效率,促進患者獨立生活能力的提升,改善不良情緒,是一種優(yōu)質(zhì)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