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功亮
小兒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臨床中也稱作為兒童支氣管哮喘。小兒哮喘形成多與小兒機體免疫能力、環(huán)境因素、精神因素、內分泌以及遺傳等方面有著緊密聯(lián)系。若疾病一旦形成,可導致小兒機體出現(xiàn)胸悶、呼吸不暢、咳嗽等臨床不良反應,而且在夜間與清晨會加劇,并伴有可逆性呼氣氣流受限[1]。近些年,由于小兒哮喘疾病發(fā)生率逐步提升,從而提高醫(yī)學研究者的重視力度,根據哮喘疾病臨床特點,可選擇長期規(guī)范性吸入藥物療法,進而達到緩解小兒機體不適反應,抑制病情發(fā)展等治療效果,而且吸入療法起效快,對小兒機體不易產生相關藥物不良反應,而且治療簡單、方便管理,無需到院治療,在家庭即可開展藥物吸入療法。但隨著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的持續(xù)性應用,導致相關問題也逐步出現(xiàn),由于家長對小兒哮喘疾病了解不足,未遵醫(yī)囑用藥以及家庭藥物吸入療法操作不當?shù)纫蛩?導致整體治療時間有所延長,治療費用有所提升,這對小兒機體健康發(fā)育非常不利。因此,本文就針對影響小兒哮喘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的相關因素進行綜合性分析,并制定相關解決對策,進一步保障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172 例小兒哮喘患兒,根據是否對小兒哮喘開展護理干預,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86 例。對照組男46 例,女40 例,平均年齡(5.92±0.35)歲;實驗組男47 例,女39 例,平均年齡(5.94±0.4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小兒臨床癥狀表現(xiàn)與相關診斷結果,確診為小兒哮喘疾?。虎诩议L知情同意此次研究;③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①傳染性疾病;②中途退出護理干預者;③精神異常者;④先天性心臟病者;⑤對藥物吸入療法相關藥物過敏者;⑥聾啞者。
1.2 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小兒哮喘家長發(fā)放調查問卷,調查家庭藥物吸入療法操作流程、吸入治療期間發(fā)生問題以及導致藥物吸入中斷原因等。對照組未對小兒開展相關護理措施。實驗組:根據影響小兒哮喘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相關因素,制定相關護理措施:藥物吸入療法治療前:先對小兒與家長實施宣教,細化講解小兒哮喘疾病誘發(fā)因素、疾病危害性以及疾病相關注意事宜,再告知其家庭藥物霧化療法流程與治療所需注意事項。治療前,先對小兒的情緒狀態(tài)進行觀察,若小兒處于抵抗等情緒,可先對其通過講故事,觀看動畫片等形式進行緩解,再實施治療。同時,護理人員詳細告知其藥物吸入劑量,一定要遵醫(yī)囑用藥,從而確保治療安全性。此外,家長一定要確保哮喘小兒居住環(huán)境空氣清新,房間整潔,室內光線不可過暗,光線要柔和,室內溫度保持在18~22℃左右,濕度調整為50%左右即可,空氣濕潤有助于小兒呼吸道濕潤,這樣有助于其痰液及時排出。同時,家長安排小兒適當飲水,對咽喉部痰液進行稀釋,這樣有助于將痰液排出。小兒居住的房間不可放置煙花以及易燃物品,更不可擺放植物等,小兒易過敏的物品禁止放在室內,以免加重小兒哮喘疾病。在實施家庭藥物吸入療法前,先對小兒口鼻內分泌物清除干凈,確保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tài),避免有呼吸道分泌物的阻礙,影響藥物吸收。同時,在治療時間方面也一定要把控好,建議在飯前30 min 或者飯后開2 h 開展治療,以免家庭藥物吸入療法引發(fā)小兒出現(xiàn)嘔吐。治療中:在實施家庭吸入療法期間,加強對小兒神志、情緒等方面的觀察,若出現(xiàn)呼吸不暢、臉色發(fā)青等情況立刻停止治療,并調整小兒體位,保持側臥位姿勢,對其后背輕拍,并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以免誘發(fā)其他危險事件。在實施治療期間,對小兒眼睛做好保護,避免藥物進入到眼睛中,誘發(fā)眼部不適。治療后:家庭吸入療法治療后,家長第一時間對小兒嘴邊的霧氣進行輕輕擦拭,并用清水漱口,對小兒胸背部進行輕拍,有規(guī)律的震動,有助于痰液松動,及時排出。建議家長在治療后陪同小兒,以免藥物而誘發(fā)小兒機體不適,從而錯失最理想的搶救時機。家長對每次應用過的相關儀器進行消毒、清洗,以免發(fā)生交叉感染,定期更換濕化瓶。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分析影響小兒哮喘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的因素,比較兩組疾病干預效果、疾病復發(fā)率與再次住院率。干預效果判定標準:有效:小兒呼吸不暢、咳嗽等不良反應明顯好轉,通過檢測肺部哮鳴音消失,小兒積極配合家長治療,短時間內疾病未復發(fā);改善:小兒呼吸不暢、咳嗽等不良反應有所好轉,哮喘疾病偶有復發(fā),小兒配合家長治療;無變化:小兒呼吸不暢、咳嗽等不良反應無明顯好轉,肺部哮鳴音存在,小兒不配合家長治療,哮喘疾病經常發(fā)生。疾病干預有效率=有效率+改善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影響小兒哮喘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的因素 發(fā)放172 份調查問卷,回收172 份,回收率100%。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無效吸入27.91%,擔心激素對小兒健康不利13.95%、家長對哮喘與家庭吸入療法操作流程認知不足20.35%,擔心醫(yī)療費用13.95%,家長沒有時間安排小兒治療12.79%,其他3.49%。見表1。
表1 172 份調查問卷影響小兒哮喘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的因素(n,%)
2.2 兩組疾病干預效果比較 對照組有效26 例,改善49 例,無變化11 例,疾病干預有效率為87.21%;實驗組有效30 例,改善54 例,無變化2 例,疾病干預有效率為97.67%;實驗組疾病干預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40,P<0.05)。
2.3 兩組疾病復發(fā)率與再次住院率比較 實驗組疾病復發(fā)率為2.33%(2/86),再次住院率為2.33%(2/86),低于對照組的29.07%(25/86)、26.74%(23/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3.241、20.640,P<0.05)。
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誘發(fā)因素多樣化,一旦疾病形成,需長時間治療[2]。所以,選擇正確、有效的治療措施對小兒機體健康非常重要。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針對小兒哮喘可選擇家庭藥物吸入療法,在家即可開展治療,可對疾病達到持續(xù)性干預目的,快速穩(wěn)控病情。但隨著此方法的應用率逐步升高,相關問題也逐步出現(xiàn)[3]。所以,針對小兒哮喘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的家長開展護理干預非常重要,通過宣教等方式讓其對哮喘疾病相關注意事宜以及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相關注意事項以及流程等多方面內容有所了解與認知,進一步保證小兒哮喘疾病治療有效性與安全性[4]。
通過此次研究結果可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家長對家庭藥物吸入療法操作不正確,未遵醫(yī)囑用藥,當小兒病情有所緩解時,自行停藥,而且部分家長擔心家庭藥物吸入療法中所應用的藥物中含有激素,對小兒機體產生不利。所以,當小兒病情癥狀等方面有所穩(wěn)定時,馬上停藥。也有部分家長受到經濟問題的影響,無法負擔小兒所應用的藥物,而且家長因工作繁忙,無法做到一日三次對小兒開展家庭藥物吸入療法,從而影響治療效果,降低小兒生存質量,更對其身體發(fā)育產生一定障礙[5]。
根據影響小兒哮喘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的相關因素,制定正確的護理對策,并對小兒與家長實施系統(tǒng)化教育,定期對其進行隨訪。讓其對哮喘疾病發(fā)病因素、病理機制、治療措施、藥物不良反應以及吸入療法流程與治療重要性細化講解,讓小兒與家長有進一步的認知,從而遵醫(yī)囑用藥。此外,護理人員告知家長正確吸入藥物方法與劑量,確保藥物濃度,正常應用藥物劑量,以免過多對小兒機體器官產生損傷,藥物劑量過少,達不到治療目的。此外,臨床醫(yī)師根據小兒哮喘家庭情況選擇負擔得起的藥物,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將3 次/d 用藥次數(shù)更改為2 次/d。由于家庭藥物吸入療法治療效果與家屬家長的配合度以及其操作規(guī)范性有著直接聯(lián)系,可進一步保證治療效果,減低病情反復發(fā)作以及小兒再次住院率,促進小兒機體健康成長。此外,通過告知家長在治療期間注意相關事宜,保證好小兒室內環(huán)境與空氣溫度與濕度,這對疾病的好轉具有一定積極影響。在治療前,一定確保小兒心情舒暢,清除口鼻分泌物,提高其配合度,進而確保吸入治療有效性。在治療期間加強對小兒情緒以及神志等方面將強化觀察,避免出現(xiàn)呼吸不暢等危險情況出現(xiàn)。治療后,對相關儀器進行清洗與消毒,避免出現(xiàn)感染等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家庭藥物吸入療法相關影響因素開展分析并制定護理對策可進一步保證治療效果,減低疾病復發(fā)率與小兒再次住院率,這對小兒哮喘疾病好轉有著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