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年發(fā)病率為1.5%~6.5%[1],具有起病急、病程長、難治愈等特點,需選用敏感且能通過血腦屏障的藥物進行早期、聯(lián)合治療[2]。了解腦脊液分離菌的菌種分布及耐藥性,有助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的治療?,F將2014—2019年腦脊液分離菌株的監(jiān)測結果報告如下。
1.1 細菌來源 2014—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CARSS)成員單位分離自腦脊液的細菌。經系統(tǒng)自動審核和人工審核后,依據保留每例患者每種細菌第一株的原則,剔除重復菌株后納入分析。菌株數<30株的細菌不進行耐藥率統(tǒng)計。
1.2 細菌鑒定 采用自動化鑒定系統(tǒng)、質譜系統(tǒng)、API系統(tǒng)和手工方法等,鑒定到種水平。
1.3 藥敏試驗 采用MIC法、紙片擴散法、E-test法等進行藥敏試驗,按照當年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inical &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折點判斷藥敏結果。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紙片擴散法)、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IC法)、銅綠假單胞菌 ATCC 27853、流感嗜血桿菌 ATCC 49247、肺炎鏈球菌ATCC 49619。
1.4 數據分析 應用WHONET 5.6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1 2014—2019年腦脊液分離菌株構成
2.1.1 參加醫(yī)院及分離菌株情況 2014—2019年納入數據分析的醫(yī)院數、腦脊液分離細菌數及構成比見表1。2014—2019年腦脊液分離細菌所占構成比為0.5%~0.8%。
表1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菌株數及構成比
2.1.2 地區(qū)分布 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腦脊液標本分離細菌數占總菌株數構成比的差異較大,其中河南省較高(1.0%~1.5%),青海省較低(0.1%~0.2%)。見表2。
表2 2014—2019年CARSS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腦脊液分離細菌數占總菌株數構成比(%)
2.1.3 菌種分布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共分離菌99 741株,前五位依次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50.0%),鮑曼不動桿菌(7.7%),大腸埃希菌(5.6%),肺炎克雷伯菌(4.7%),金黃色葡萄球菌(4.2%)。2014—2019年腦脊液分離細菌的菌種分布見表3。
表3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細菌的菌種分布
2.2 2014—2019年腦脊液分離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變遷
表4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耐藥率(%)
表5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耐藥率(%)
2.2.2 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對測試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見表6。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保持較高水平,均為70%以上;對頭孢呋辛的耐藥率多數>50%;對頭孢噻肟和頭孢曲松的耐藥率分別從23.1%下降至12.0%,21.0%下降至9.2%。對萬古霉素均為敏感。
表6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肺炎鏈球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藥敏情況(%)
2.2.3 腸球菌屬 2014—2019年屎腸球菌檢出率均高于糞腸球菌,對測試藥物的耐藥率普遍高于糞腸球菌,兩者對利奈唑胺、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的耐藥率保持低水平波動,分別≤2.7%、≤3.0%和≤3.6%;屎腸球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率>85%,對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74%;糞腸球菌對氨芐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高,分別>88%和69%。見表7、8。
表7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屎腸球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藥敏情況(%)
表8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糞腸球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藥敏情況(%)
表9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大腸埃希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藥敏情況(%)
續(xù)表9 (Table 9, Continued)
2.2.5 肺炎克雷伯菌 2014—2019年腦脊液分離的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呋辛、頭孢噻肟和頭孢曲松耐藥率均>50%;對含酶抑制劑氨芐西林/舒巴坦的耐藥率>50%,對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逐漸升高(分別從24.5%上升至36.4%、20.2%上升至34.4%);對阿米卡星耐藥率逐漸升高(從15.0%上升至22.4%);對美羅培南和亞胺培南耐藥率持續(xù)升高,分別從13.1%上升至30.9%、12.6%上升至30.4%。見表10。
表10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肺炎克雷伯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藥敏情況(%)
2.2.6 陰溝腸桿菌 2014—2019年腦脊液分離的陰溝腸桿菌對頭孢噻肟、頭孢曲松和頭孢他啶的耐藥率較高,但呈下降趨勢(分別由76.0%、69.6%和65.7%下降至48.0%、56.3%和42.9%),對頭孢吡肟耐藥率從38.6%下降至26.5%,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在2014—2018年緩慢下降(分別從11.3%下降至10.3%,15.4%下降至8.7%),而2019年又陡然升高,分別達到16.3%和12.9%。見表11。
表11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陰溝腸桿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藥敏情況(%)
2.2.7 鮑曼不動桿菌 2014—2019年腦脊液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對多粘菌素B耐藥率極低,對米諾環(huán)素的耐藥率為20%左右,對其他測試藥物的耐藥率均>40%。其中對頭孢他啶、頭孢吡肟的耐藥率均>70%,但呈下降趨勢,大約下降10%。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耐藥率持續(xù)為70%左右。見表12。
表12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鮑曼不動桿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藥敏情況(%)
續(xù)表12 (Table 12, Continued)
2.2.8 銅綠假單胞菌 2014—2019年腦脊液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為30%左右,是所有測試藥物中除氨曲南以外耐藥率最高的,但近兩年呈下降趨勢;對頭孢他啶、頭孢吡肟、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藥率在20%上下波動,對阿米卡星和多粘菌素B保持較低耐藥率,且近兩年明顯下降。見表13。
表13 2014—2019年CARSS腦脊液分離銅綠假單胞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藥敏情況(%)
2014—2019年CARSS納入數據分析的醫(yī)院從1 110所增加至1 375所,腦脊液分離細菌占比從0.8%下降至0.5%,與2010年李耘等[3]報道的0.7%相近。腦脊液分離細菌占比存在地區(qū)差異,河南省最高,青海省最低。
革蘭陽性球菌對利奈唑胺、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高度敏感,肺炎鏈球菌未發(fā)現耐藥株,葡萄球菌近兩年偶爾出現利奈唑胺耐藥株,腸球菌對三者的耐藥率范圍為0~3.6%。因而利奈唑胺、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對臨床常見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治療仍保持絕對優(yōu)勢。青霉素是治療非腦膜炎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耐藥率極低(全國平均1.6%),由于該藥物在腦脊液中的濃度明顯低于血清中的濃度,監(jiān)測結果顯示,腦脊液分離的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耐藥率均超過70%,青霉素顯然不適合用于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的經驗治療。肺炎鏈球菌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曲松和頭孢噻肟有較高的敏感性。
革蘭陰性菌的耐藥現象較為嚴重。過去十幾年,第三代頭孢菌素在臨床上大量使用,腦脊液分離的腸桿菌目細菌對頭孢噻肟、頭孢曲松耐藥率多超過60%,陰溝腸桿菌更高達78.3%,但2014—2019年耐藥率逐漸下降。碳青霉烯類作為抗革蘭陰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線,其耐藥現象更為突出。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耐藥率分別為70%和30%左右,近6年呈下降趨勢;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呈升高趨勢,分別由2.6%上升至4.6%, 13.1%上升至30.9%。碳青霉烯類耐藥菌多為廣泛耐藥菌,同時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因此,對碳青霉烯類耐藥菌進行篩查和防控對于控制醫(yī)院感染尤為重要。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是最為嚴重的感染之一,病死率極高。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可為正確有效的抗感染治療提供依據,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特殊的解剖結構,抗菌藥物選擇還需考慮藥物對血腦屏障的穿透作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