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水法 田亞飛
從一次閑聊談對勞動意義的新體會。有一天,老師們在一起討論一個看似很無聊的話題:未來有一天我們可能連講解“臭氣”這個概念都需要進實驗室教學了,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很多東西都與從前不一樣了。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們對孩子們的要求還是和從前一樣,我們覺得他們應該跟我們接受相同的教育。勞動教育也是如此,我們希望孩子們真正地參與勞動,但孩子們不會操作,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我由此意識到:孩子們在我們的前面,而不是后面。他們的思維中沒有我們過去的痕跡,他們也不需要這樣的痕跡,一切都是成人思維在作怪。勞動在本質(zhì)上是解放人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奴役人、禁錮人、懲罰人的工具。
從一所學校談對勞動教育的新認識。前段時間,我去一所小學開會,看到學校很積極地開展勞動教育,孩子們也確實在參與,比如:孩子們把美麗的笛聲吹給蔬菜聽,教師給孩子們講二十四節(jié)氣中蘊含的勞動文化等等。但我總覺得這并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勞動教育,而且每個地區(qū)、每個孩子需要的勞動教育也各不相同。最近,勞動教育在每所學校都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幾乎到了“非勞不談”的地步,而且都卓有成果,課題、論文全面覆蓋,但開展的是不是真正的勞動教育尚值得商榷。
從一棵橘子樹被摘完談對勞動教育的反思。我們校園中的一棵橘子樹結(jié)了很多橘子,后來橘子都被摘完了。據(jù)了解,大家摘橘子的原因是好奇橘子好不好吃。摘橘子成為部分人主動參與的一種勞動。我們再看恩格斯關于勞動的論述:“生產(chǎn)勞動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fā)展和表現(xiàn)自己的全部能力即體力和腦力的機會,這樣,生產(chǎn)勞動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敝攸c在于解放人,而不是強迫人。勞動教育需要回歸自然,就像大家主動摘橘子一樣。
我由此想到,小學校園中的勞動教育,應與智育、美育、體育、德育緊密相連,應是孩子們喜歡參與的一種美好的探究活動。所以,我們設計新時代勞動教育時應該更多地考慮孩子們的立場、孩子們的視角和孩子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為此,我校在推進新勞動教育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基礎性勞動: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勞動,需要學生在家庭中完成,由學校倡導、家長主導和指導;在學校生活中完成的勞動,由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師生共評,如飯后的碗筷整理、教室衛(wèi)生打掃、垃圾分類等;在家校合作中完成的勞動,如包餃子、做面點之類的親子參與式勞動,校園農(nóng)場摘菜及之后的炒菜,校園工場中舉辦的親親加工坊系列活動等。
探究性勞動:與科學學科結(jié)合,設立動物飼養(yǎng)角、植物種植角、海模池、污水處理裝置等;與美術人文工程學科結(jié)合,設立農(nóng)具文化博物館、班級博物角、陶藝創(chuàng)意區(qū)等;與信息學科結(jié)合,設立智慧互動課程、機器人編程課程等。讓孩子們在勞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勞動。
拓展性勞動:與國際博覽中心結(jié)對,招募校園小導游;與北大信息技術研究院合作,培養(yǎng)校園小發(fā)明家;與浙江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搭檔,舉辦多項體育比賽;與錢江電視臺聯(lián)手,創(chuàng)建校園電視臺等。
以上是我校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中逐漸推進的勞動教育活動。我們基于對新勞動教育的理解,力爭實現(xiàn)“勞動中培養(yǎng)意志品質(zhì)、勞動中促進審美能力、勞動中學到技能知識、勞動中提升情感體驗、勞動中促進溝通交流、勞動中加強安全意識、勞動中感悟人生價值”的培養(yǎng)效果。我們認為,勞動不是目標,而是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的一種方式、提升教師們執(zhí)教能力的一種途徑、幫助家校合作融通的一種手段。我們衷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遇見最有意思的勞動教育,在勞動中遇見更美的自己。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世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