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再平
摘要: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學資源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學具解放學生的雙手和大腦。只有配齊了必要的教學工具和輔助器材,我國的教育的明天才會走的更遠。
關(guān)鍵詞:資源配置 教育發(fā)展 配備 實踐 動手操作 教具 學具 動手能力 舉足親重 資源匱乏 教學過程 認知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
資源的配置對教育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的過程更應(yīng)該讓學生更多的接觸實物。以探究動手實踐教學為主導(dǎo),那么學具(實物)是必不可少的。以小學數(shù)學教學為例,實物有利于增加學生對題意知識的分析和理解,吸引學生去探索深挖題中的深意,而不是憑空去想象問題,小學生對題意的想象能力有限。而用實物動手實踐讓知識的由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極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來源的認知和記憶,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達到解放學生的雙手和大腦。目前學校資源的情況:
在我們國家西部地區(qū)還有很多的學校資源配置還跟不上發(fā)達的地區(qū)。有的學校連老師用的教具都沒有,有的學校有但也備不齊,上課全憑老師的一張嘴。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配備有了“白板電腦”這是很值得高興的一件事,這大大有利了學生的直觀觀察和理解。但卻更加讓老師和學生少了動手操作的能力。所以我認為學校應(yīng)該多配備一些教學中學生實踐動手操作利用到的學具器材。
一、資源在學習中的地位
我認為教具在教學中很重要,但學具更重要?,F(xiàn)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自主獨立學習。我們的教育不止為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學生通過什么方式獲得這些知識?,F(xiàn)在的教育往往不注重學生的知識是以哪種方式得來的,只在乎考試的結(jié)果如何,卻不注重過程。大部分學生獲得知識都是灌輸式的方式得來的,很少有靠自己動手得來的知識,這就是我國教育的不足。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曾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靠動手得來的知識學生記憶更深理解更透,更有利于學生的應(yīng)用和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我們國家的教育跟國外的教育比較唯一的不足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弱,不是動手得來的知識記憶時間短,而遇到問題學生不會動手去尋求正確答案。動手能力歸根結(jié)底就是資源的匱乏,所以資源在教育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要解放學生的手、腦,學具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
二、有學具和沒學具的差別
1.沒有學具的情況
我任教到現(xiàn)在整整十年,經(jīng)驗在一天天的積累。我今年有幸任五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以前不管是支教過的學校還是去聽課學習的學校,基本上學校都沒有備齊學具。學生只能在下面用耳朵聽,用大腦想,聽完了就練,練完了又聽老師講解,不斷的重復(fù)這個學習過程。雖然有的學生會了但效果并不理想,過段時間不用這些知識學生就忘了,知識的存儲時間短,知識的應(yīng)用能力差。如果學生動手探究得來的知識,可能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了,這點我作為學生時就有深刻的體會。我任教開始曾從三年級帶到六年級畢業(yè),以前學生在五年級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時,由于沒有學具,教具也找不到,在上課前老師用紙自己制作了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具。由于時間有限不可能讓每個學生親自去體驗,只能老師在課堂上演示,但這樣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理解。原因可能有很多,如上課不注意、理解跟不上,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知識不是他們動手得來的。有的同學雖然當時會了,但課后忘記或遇到題目不會變通的,我當時很無奈。曾想了一些辦法,讓學生自己回家制作長方體、正方體,大部分的同學都不會制作。還刻意發(fā)了一節(jié)課來制作長方體、正方體和畫長方體和正方體比賽。沒有動手的基礎(chǔ)遇到一些變化的題目就理解不了。例如:“至少要多少個小正方體才能拼成一個大的正方體”很多同學都答四個,而正確的答案是八個。再大一點的就更不知道了,又如“一根實木鋸成五段,每鋸一次用四分鐘共用幾分鐘?,共增加了幾個面?”學生往往被數(shù)字五給迷惑,直接用五乘四就錯了。我想如果讓學生親身動手體驗一下,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了,還有長方體、正方體棱長、面、表面積體積等等這樣類似的問題。沒有實物給學生實際操作,只靠學生根據(jù)書上的定義理解,想象,是很抽象的,學生學起來空洞自然就沒有興趣了。
有學具情況
2.學具到位的情況
今年我又來任教五年級數(shù)學,不同的是今年學校配備了很多學生學習的學具,我不用擔心資源不夠的問題了,我們班分小組討論學習,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學具。我們班有32名同學,從接觸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開始,每堂課我都準備好了教具和學具。每個同學準備十個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讓每個學生都好好的動手體驗。什么是體積的大小,什么是棱、什么是面等等。同樣的一堂課,同樣的這個單元學生學起來輕松了很多,知識的獲得和應(yīng)用都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學習興趣高漲。以前的疑難問題現(xiàn)在讓學生動手來回答,學生還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許多特征。如:“什么是相對的面?”“什么是相對的棱?”“底面積是哪條邊乘哪條邊?”他們親自動手推導(dǎo)出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就是:長x寬x高,知道了要多少個小正方體才能堆出一個正方體以及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等等。學生對這些問題理解更透徹了,也更愛動手了,學生更喜歡上數(shù)學課了,學生發(fā)現(xiàn)學數(shù)學變簡單了,有種迫不及待想上數(shù)學的心理。由此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教具、學具是多么的重要,資源是多么的重要,有資源和沒資源對教學質(zhì)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
總之,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zhì)量,全面發(fā)展新時代下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和目標。那么資源的配置是我國當下教育必不可少的準備。資源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資源的管理也是學校一項重要工作。望我國教育的明天會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冬夜讀書示子聿?》陸游
《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師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