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洋洋
在幼兒園班級里會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要而創(chuàng)設不同的區(qū)域供幼兒在其中進行探索,我們經(jīng)常聽到或者看到班里的孩子都更喜歡在建構區(qū)、角色扮演區(qū)、益智區(qū)等這樣比較富有互動性和更趣味的區(qū)域里玩耍,而圖書區(qū)往往是最冷清的地方。所以就覺得很困惑,為什么我的圖書區(qū)投放了那么多圖書和創(chuàng)設了相對比較溫馨,陽光適宜的環(huán)境,幼兒在區(qū)域活動自主選擇改區(qū)的少呢?
在觀摩老師帶領幼兒進行繪本閱讀時,會感受到老師給小朋友講讀時易將自己的主觀理解加入其中,在講讀故事時有意無意將幼兒帶入所自己所設想好的走向中,沒有良好的研讀故事所附有的深層含義,曾經(jīng)有位保育老師在閑聊時說道:我家孩子不愛看書,怎么說都不看?她的主觀意識是孩子不愛看,那么原因出在哪里?而是父母在家就沒有看書的習慣和環(huán)境,何來要求孩子就必須要看書,所以老師想要良好借助圖畫書作為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各項能力,需以身作責,增強自己對兒童讀物的認知,方能良好的去帶著幼兒去探索故事的世界。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幼兒語言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分為兩點: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那其中的書面語言就是閱讀與書寫準備。如何讓幼兒能夠主動翻看圖畫書的同時并且愿意講出來呢?
一、什么是圖畫書
“圖畫書”顧名思義就是圖和文相結(jié)合的形式,主要的閱讀對象是學齡前后的幼兒,圖畫書中的圖像是幼兒重要的閱讀工具,也是繪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會根據(jù)故事畫面的圖畫去猜測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創(chuàng)作新的故事,使思維得到發(fā)散。
二、繪本對幼兒成長的作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中關于語言領域方面寫到選擇適合幼兒閱讀需要的學習內(nèi)容,是當前我國幼兒園閱讀教育的一個關鍵問題。除了提倡幼兒在一日生活環(huán)境中學習閱讀與文字互動之外,圖畫書是幼兒閱讀學習的最為合適的內(nèi)容,因此選擇高質(zhì)量的圖畫書并構建成為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的主要資源,是每一位教師開展早期閱讀教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適宜相對年齡段的繪本能夠激發(fā)起幼兒探索的好奇,并且還起到幼兒將具體實物與詞字進行對應。同時圖畫書還起到幼兒了解世界的橋梁,從故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
三、老師所使用的花樣繪本教學法
1.圖畫書—幼兒園的第一份禮物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幼兒園為了良好的防控疫情,家長不能進到校園接送幼兒;同時我所接收的新小班的小朋友沒有辦法來到校園和班級有個熟悉和探索,家長方面就會有較多的焦慮怕孩子一下來到個全新的地方而心理上需要很大的挑戰(zhàn),作為老師我們也想在良好的家園共育下,讓幼兒增加對校園增加安全感,于是我們老師想著能有什么辦法來讓幼兒能夠在沒有辦法入園了解的情況下對老師和校園有所了解。
我們進行討論,想到了“空中云探園”,將幼兒園幼兒所玩耍的戶外場地、班級的每個區(qū)域和班級老師都錄制成一段小短片的形式發(fā)送給家長,讓幼兒觀看;但后考慮到如果想較詳細的記錄視頻篇幅較長,幼兒眼睛處于生長發(fā)育,觀看電子時間不宜多長,所以最終我們再三商榷放棄了這個辦法。后來我在班里來回看哪兒需要再填補時,看到圖書區(qū)突然想起來利用圖畫書不也是個辦法嗎?從家長層面了解到幼兒在家都有翻閱圖書的習慣和睡前講故事的方式,于是我們班里老師進行討論和協(xié)商,將方案告知園長,園長在原方案的基礎上提出可以結(jié)合圖畫書出音頻版讓小朋友在看圖畫書的基礎上還可以聽,于是我們幼兒園版圖畫書《我的幼兒園》送到了幼兒的手里,幼兒在家舒適的情況下進行翻閱,對幼兒園和老師進行提前的熟知,結(jié)合老師錄制的語言親切和有趣的音頻介紹,幼兒雙重渠道了解到這就是《我的幼兒園》我即將要去玩耍和認識許多小伙伴的地方;同時圖畫書中也附有班級老師的照片,每位老師都錄制了音頻介紹自己;此方法推廣出去得到了家長較好的認可,在幼兒實際入園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我的幼兒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圖畫書—用戲劇表演的方式來演繹
我們班幼兒入園以來,對圖畫書都保持著較高的熱情,愿意去翻閱圖書,老師也會在區(qū)域活動時去給小朋友講故事,看到小朋友都認真聽講的樣子是在是太可愛了,講到有趣的地方,幼兒都笑得前仰后翻。笑聲傳到外面路過的老師都忍不住探看一下,
幼兒對講過的故事更愿意進行翻閱,還喜歡和小伙伴進行分享,增加了社會交往的積極性。
翻到畫面豐富的地方還會指著哈哈哈大笑起來。
看到幼兒對圖畫書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想到是時候讓孩子們了解不一樣的圖畫書——戲劇表演,這是我們園所的園本文化特色之一,并且結(jié)合雙語的形式,將圖畫書和戲劇融入到日常游戲活動中,作為啟蒙幼兒對繪本戲劇表演的認知,于是進行商討決定先讓孩子進行直觀的觀看的形式來感受這種方式以來過渡到幼兒參與其中到最后幼兒主動主導來表演,希望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幼兒對該表演形式有良好的感受和探究。
再來就是服裝道具的問題,在之前因為觀察到幼兒都不太愛吃青菜,導致產(chǎn)生了很多食物浪費,所以我們一直在與幼兒分享關于糧食的來之不易以及在教育墻飾和活動中加入與愛惜糧食與環(huán)境有關的知識,同時發(fā)動家長帶來了家里的廢舊材料來讓孩子了解到很多東西都可以“變廢為寶”,于是我們在收集來的材料中選中了幼兒最熟悉的紙盒、塑料袋、紙張、包裝盒這些材料進行加工成為我們表演的服裝和道具,讓幼兒了解到廢舊材料也可以變成非常有趣和好玩的物品。
在表演當天,我們并沒有提前告知幼兒所要表演的故事名字,而是讓幼兒在表演中去觀察去猜測去結(jié)合生活中已有的經(jīng)驗去認證,當?shù)谝粋€動物出現(xiàn)的時候,老師非常的有表演感染力,小朋友紛紛指著說:小羊小羊;隨著故事中動物和卡車的出場,阿發(fā)興奮地說“這是我們班書上的故事”,隨之小伙伴們都跟著雀躍起來;觀看得更加認真,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能夠迎合馬上說出上場的角色。當故事結(jié)束時,幼兒還有些意猶未盡說:老師我還要看,再來一遍吧!
于是借此時刻,我們請幼兒來上來穿上道具服試一試,感受一下,幼兒都雀躍的想要嘗試,連平時善于觀察,不善于嘗試的幼兒都調(diào)動起了參與感。請幼兒戴上了道具裝,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告知大家,鍛煉了幼兒的表現(xiàn)力以及理解能力和主動性。
隨后我們將道具放置班級,在區(qū)域活動中,小朋友可自行或在老師的協(xié)助下嘗試進行戲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