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
習慣性便秘是指糞便在腸內滯留過久,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的病證。本病預后一般良好,經治療可以緩解和痊愈,但易復發(fā),病勢綿延。
習慣性便秘屬中醫(yī)“脾約”“陰結”“陽結”“大便燥結”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便秘的基本病變,雖由大腸傳導失常所致,但與脾、胃、肝、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本病總以虛實為綱,冷秘、熱秘、氣秘屬實,陰陽氣血不足所致的便秘則屬虛。虛實之間可以轉化,可由虛轉實,可因虛致實,而虛實并見。歸納起來,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機是邪滯大腸,腑氣閉塞不通或腸失溫潤,推動無力,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其治療當分虛實而治,原則是實證以祛邪為主,據熱、冷、氣秘之不同,分別施以瀉熱、溫散、理氣之法,輔以導滯之品,標本兼治,邪去便通;虛證以扶正為先,依陰陽氣血虧虛的不同,主用滋陰養(yǎng)血、益氣溫陽之法,酌用甘溫潤腸之藥,標本兼治,正盛便通。六腑以通為用,大便干結,解便困難,可用下法,但應在辨證論治基礎上以潤下為主。
主癥:大便干結,腹部脹滿,按之作痛,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治宜清瀉腸熱。
方藥:麻子仁丸。白蜜、杏仁、大黃各10克,枳實、厚樸、火麻仁各15克。
加減:若津液已傷,可加生地黃、玄參、麥冬各15克,以養(yǎng)陰生津;兼郁怒傷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
主癥:大便秘結,糞燥如栗,面色萎黃無華,頭暈目眩,心悸,苔薄白,脈細。治宜養(yǎng)血潤腸。
方藥:潤腸丸加減。枳殼、火麻仁、當歸各12克,生地黃15克,桃仁9克。
加減:若兼氣虛,可加黃芪、白術各15克,黨參20克,益氣生血;若腹脹痛,加木香、檳榔各12克,大黃6克,以行氣止痛。
主癥:大便艱澀、排出困難,腹中冷痛、喜熱怕冷,四肢不溫,面色青白,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溫通散結。
方藥:濟川煎加減。肉蓯蓉15克,牛膝、當歸、枳殼、升麻各12克,澤瀉9克。
加減:腹脹作痛,加厚樸、木香各12克,檳榔9克,行氣止痛;面白、舌淡,加白芍、當歸各12克,熟地黃15克,火麻仁9克,補血潤腸。
主癥:大便艱澀,腹痛拘急,脹滿拒按,脅下偏痛,手足不溫,呃逆嘔吐,舌苔白膩,脈弦緊。治宜溫里散寒、通便導滯。
方藥:大黃附子湯加減。附子9克,大黃12克,細辛3克。
加減:若面白、舌淡者,加當歸、白芍各12克。
主癥:大便秘結,欲便不得,噯氣頻作,脅腹痞滿,腹中脹滿而痛,舌淡紅,苔薄膩,脈弦。治宜理氣導滯。
方藥:六磨湯加減。木香15克,烏藥、沉香、檳榔、枳實各12克,大黃9克。
加減:若氣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黃芩15克,梔子12克,龍膽草10克,清肝瀉火;若氣逆嘔吐者,可加半夏15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20克;若跌仆損傷,腹部術后便秘不通,屬氣滯血淤者,可加桃仁、紅花各12克,赤芍10克,以活血化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