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
阿蘭·葛斯彭納導演的《海蒂和爺爺》是一部由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作品,媒介的改變并沒有讓電影失去原作品的韻味和意義。電影中的海蒂依然是那個在羊群中清澈的女孩,她用她的善良治愈周圍的一切。海蒂的善良干凈清冽,如月之曙,如氣之秋,她的出現(xiàn)讓觀眾感受到整個阿爾卑斯山的清新與干凈。電影創(chuàng)造出來的詩意空間不僅僅適合孩子,更適合步履匆匆的大人,這是導演獻給現(xiàn)代人的一首還鄉(xiāng)之歌,為處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的人們提供短暫的沉思機會。
海德格爾這位哲學大師在南黑森林里有著自己的林中小屋,小屋讓他有“返鄉(xiāng)”的安心與舒適,是他和大地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彌漫著寂靜的氣息,為他的思考留下空間。他喜歡在山上思考、體驗、照看森林,親近自然的生活讓海德格爾的生命與思想充沛。海德格爾的小木屋充滿了哲學之思,海蒂和爺爺所生活的小木屋也是導演懷舊思想的落腳點,形同浪漫主義者諾瓦利斯對于“藍色花朵”的追尋。這是一座位于阿爾卑斯上的褐色小木屋,在刮過老衫樹的風雪咆哮中顫抖,在傍晚光芒中休憩,在浩瀚星辰一隅中喃喃自語。在海蒂到來之前,這里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凳子,但慶幸的是這還有著散發(fā)著清香干草味的閣樓,陽光可以正好透過。沒有海蒂時,這是爺爺一個人的空間,爺爺在屋里吃面包、奶酪,砍柴,牧羊,睡覺……小屋充斥著木頭將要腐爛的氣味,時光凝滯著爺爺?shù)纳:5俚絹碇?,給木屋帶來了溫度和快樂,爺爺突然活了起來,正如原著描寫的那樣,海蒂“像純凈的阿爾卑斯山間的氣息飄然而過,一塵不染、完美無暇”,房屋的氣息從此煥然一新,陽光射進家屋的閣樓,驚起了塵封的灰燼,甜美純凈的氣息逐漸蔓延到房屋的每一寸角落、每一片瓦背,漸漸消散在陽光下,卻又給房屋及房屋的主人留下了生命復蘇的氣息。
“在家庭的節(jié)奏里,兒童是時機,是重新開始的懸置,是種子。它在將來是存在過的人。它是驚喜,重新開始的敘事?!焙5俚某霈F(xiàn)給房屋、爺爺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在這座重煥新生的家屋中,海蒂獲得了從未有過的自由與快樂:清晨陽光穿過窗洞金光閃閃;房屋旁的高山牧場充盈著鮮花的氣息;小羊“白菊”和“棕熊”活潑可愛……反過來,房屋以及房屋周圍的浪漫而自由的氣息充盈在小海蒂的整個童年時光,給了她從沒有過的內(nèi)在的歸屬感。“我們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們之內(nèi),我們詩意地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地結構我們?!边@樣的家屋具有一種“場所精神”,它們逗留在某個位置,慷慨地面對并且庇護著家屋。沉浸在這樣的空間里,觀眾可以感受到一種詩意的空間,這種空間是隱秘者之家,在風雪來時,人們可以圍在壁爐前,依偎著火光夜談,直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來臨。
海蒂的扮演者阿努克·斯特芬完美地展現(xiàn)了海蒂的形象,燦爛的笑容,靈動的性格,宛若塵世間的天使,她最純粹、最無暇的一面治愈每一個人。電影中有一處重大的轉(zhuǎn)折點,就是海蒂被姨媽哄騙到法蘭克福的塞斯曼家。阿爾卑斯山上的自由氣息驅(qū)散了因喪母與身患殘疾的克克拉的陰霾,但海蒂卻被囚禁在塞斯曼家,“通過塞斯曼家的窗戶,海蒂看到的墻和房子永遠一個樣子……眼中見到的永遠是房屋和人群,壓根看不到一根草、一朵花、一棵樹,就更不要提看到什么大山了?!边@是現(xiàn)代性的寓言,也是都市空間的雛形。遠離了大自然和阿爾卑斯山的氣息,被讀書認字、學習禮儀等文明的產(chǎn)物壓迫,小海蒂的生命力開始枯竭,她會躲在房里偷偷地哭泣,思念著山上的爺爺,夜晚她會夢游,身體還記得家的方向。
《海蒂和爺爺》不僅僅是一部詩意電影,更具有時代的象征意義,代表著人類對大都市前的傳統(tǒng)的眷念與留念。海蒂的人物形象是盧梭向往的人的最本真的自然狀態(tài)——回歸人類善的本性?!鞍凑毡R梭的理解,現(xiàn)代文明實施強力的最大工具就是教育。成功的兒童教育應該就是自然教育,教育手段應該是生活和實踐,即遵循兒童的天性,讓兒童在與大自然的親密相處中認識自身與外物,而不是用書本教條來規(guī)訓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教育效果?!焙5偕砩纤脑⒌氖侨藗儗ΜF(xiàn)代性的反思,是回歸人類天性的一個縮影。
她身上寄寓的是都市人對圣潔烏托邦的美好想象:那里有著夏日明凈的天空,老鷹揮舞著雄健的翅膀自由飛翔。小海蒂是現(xiàn)代人的理想,她帶著現(xiàn)代人回到那個有溫暖陽光的童年,喚醒那些幾乎被遺忘的但曾經(jīng)屬于他們的東西。
《海蒂和爺爺》,對現(xiàn)代人意味著一首來自阿爾卑斯山的治愈詩,巍峨雄壯的高山、天然淳樸的生活方式、稚嫩純真的孩子、溫情動人的故事,是現(xiàn)代人魂牽夢繞的可以“詩意地棲居”的家園,是暗含現(xiàn)代人精神危機的一首懷舊之歌。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電影里的一切正在慢慢消失,都市粉碎了神與自然,把家事變成了住房、燉煮、旅游、度假……都市神話的一個宗旨就是決定與傳統(tǒng)決裂,都市變得越來越文明,越來越迅速,越來越繁華:鋼筋玻璃幕墻堆砌而起的高樓大廈在美國拔地而起,緊接著北京上海東京都是這樣一模一樣的方盒子;林間小道變成了按照透視方式一眼望去的長長市街,這是符合城市精神的豪斯曼風格;資產(chǎn)階級以法規(guī)和秩序驅(qū)逐了傳統(tǒng)市井生活的雜亂與喧嘩,以拜物教“神話”把城市空間物化為商品和景觀的“烏托邦”。
現(xiàn)代性改變了家的意義,城市居所異化失去詩意,成為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精神上的“異鄉(xiāng)人”,彷徨無助。偶然在街上聞到的一股桂花香味,純天然而不帶有工業(yè)氣息,是祖瑪瓏、香奈兒和阿瑪尼也不能復制的帶有“靈韻”的氣息,這種“靈韻”充滿了鮮活的生命意識,有著獨特的韻味和意境:“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遙遠之物的獨一顯現(xiàn),雖遠,猶如近在眼前。靜歇在夏日中午,沿著地平線那方山的弧線,或順著投影在觀者身上的一截樹枝——這就是在呼吸那遠山、那樹枝的靈光?!边@是靜靜沉睡在時光里的童年和房屋才有的氣息,都市人只能靠沉浸在電影中安然入夢,安寧在宇宙中。這也預示了現(xiàn)代人的悲慘命運:只能永遠地活在“懷舊”當中。
懷舊,英文詞匯為 nostalgia,由詞根“nostos”和“algia”組合而成,最開始這個概念來自于一位瑞士醫(yī)生侯佛,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人類共同的疾病。懷舊是出于某種似有若無的失落感,由于空間的位移和時間的變化,人類文化和歷史產(chǎn)生了斷裂,人類在這種斷裂中喪失了生存的根基,喪失了與精神聯(lián)系的內(nèi)在歸屬空間,人類在世俗社會中找不到“在家感”,懷舊由此成了現(xiàn)代性危機的一種表征。西方社會飛速發(fā)展,人們被技術和“震驚”包圍,活在“景觀社會”中,找不到詩性棲居的家園。懷舊由一種心理情緒變?yōu)橐环N社會風潮和文化情懷。
懷舊在現(xiàn)代社會帶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帶有“審美現(xiàn)代性”(法國學者瓦岱稱為“美學現(xiàn)代性”,德國哲學家威爾默稱之為“浪漫的現(xiàn)代性”)的特點,“就其對啟蒙現(xiàn)代性所帶來的日常生活的平庸化、刻板化及理性的危機而采取的拒斥、反思、批判和救贖等基本態(tài)度而言的?!睉雅f傳達出現(xiàn)代人渴望修復被文明所創(chuàng)傷的心靈,希冀在現(xiàn)代都市中獲得“居家在地”的幸福感,懷舊電影所建筑出來的詩意空間就是將部分人拉入歷史性想象空間。另一方面,懷舊一旦被暴露在都市空間中,就會被同化吸收到大都市的“景觀社會”中,成為一種偽懷舊。懷舊電影掙扎于兩者之間。
“詹明信在《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里,對后現(xiàn)代主義語境下的懷舊電影進行了探討,認為懷舊捕捉到了商品社會中美感的構成和大眾的口味,以風格重組來建立一系列新的文化論述,其最終目的在于利用它把我們眼前的現(xiàn)實重重包圍,把逝去的往昔重重包圍,把當前文化所難以觸及的‘歷史’時光重新孤立,最終懷舊模式成為‘現(xiàn)在’的殖民工具”。在可制作和可籌劃的景象中,電影中的“懷舊”成了大都市非棲居景象的一部分,成為大眾口味的調(diào)劑品,“它的本質(zhì)是華麗的戀物對象,一種商品的物質(zhì)性。”在此類電影中,資本頻繁通過懷舊敘事制造消費景觀讓觀眾沉迷其中,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對于在現(xiàn)實中到處碰壁的人,懷舊電影是非常理想的精神慰藉,它是觀眾內(nèi)心愿望與理想的替代物,電影的敘事方式滿足了觀眾內(nèi)心的自戀情結與自我實現(xiàn)的欲望,消費者期待在此類電影中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但在被消費操控的電影中,觀眾得到的不是心靈的治愈,只是感官的滿足。
在懷舊電影大行其道的今天,有學者提出“詩性懷舊電影”的概念,這種電影的特質(zhì)是樸素與生命感,擁有著豐盈的思想內(nèi)容和切身體驗,是創(chuàng)作者的靈魂和作品完美融合的新生命,引導現(xiàn)代人重返詩意的棲居和精神家園?!逗5俸蜖敔敗肪褪沁@樣一部“詩性懷舊電影”,它給予觀眾的是一種來自生命的體驗,充盈著情感,它擁有一種力量:將消遣娛樂式的欣賞轉(zhuǎn)為凝神靜氣式。海蒂每一次的返鄉(xiāng)之舉就是吸引現(xiàn)代人精神上的一次返鄉(xiāng)之旅,讓人不斷地思考人類生存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