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萍
(上饒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上饒33400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盵1]大學生黨員作為大學生中的優(yōu)秀群體、中國共產黨的青年有生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更應自覺擔負起時代所賦予的重任。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注重加強對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不斷提升教育實效性,培養(yǎng)造就“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如何提升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實效性是一個重要的現實課題,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優(yōu)質教育資源。以“愛國、清貧、創(chuàng)造、奉獻”為主要內涵的方志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有機構成,蘊涵著深厚的擔當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鮮明的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的核心特征,具有符合現代教育教學價值的豐富內涵,是推動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強大精神動力。
新時代大學生黨員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擔負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方志敏精神有效融入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對于提升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和責任擔當教育實效性、推進方志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首先要解決“擔當什么”的問題,明確應擔當的責任是責任擔當教育的首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將責任擔當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作為學生黨員,不僅僅要明確生命責任、他人責任、家庭責任等層面的責任擔當,更為重要的是要認清自己所處的時代,明確作為中國共產黨人應有的根本政治擔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霸趯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盵1]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需要具有堅定執(zhí)著擔當精神的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接續(xù)奮斗才能實現。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擔當的政治品格源于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當中的“拔節(jié)孕穗期”,處在樹立理想信念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狀況不僅直接關系到其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對于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方志敏精神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對于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是新時代高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資源。方志敏精神中蘊涵著中國共產黨人無私無畏、敢于擔當的優(yōu)秀品格。方志敏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明確的政治方向,是馬克思主義的篤誠信仰者、偉大的共產主義殉道者。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無論是在革命潮流高漲的順境里,還是在革命處于低潮的逆境下,他都始終踐行自己的誓言,堅守著自己的信仰。要將方志敏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中,使大學生黨員深入了解和學習方志敏精神中蘊涵的擔當精神,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和價值追求,從而對自身承擔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心有所信、行有所向,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實現社會價值,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1],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需要中國共產黨人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團結帶領廣大人民通過艱苦奮斗來實現。大學生黨員作為青年大學生中具有良好品德修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的學生骨干隊伍,只有通過責任擔當教育激發(fā)擔當意識、提升擔當能力,才能真正擔負起中國共產黨前途命運的重托,才能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將方志敏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通過學習方志敏、邵式平、黃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黨、人民和國家的高度責任擔當的革命事跡,可以引發(fā)精神上的觸動和思想上的共鳴,形成持久的價值導向。作為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人,方志敏為了黨和革命事業(yè),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無論在什么條件下,遇到怎樣的困難,他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的事業(yè)看得高于一切,積極踐行“努力到死、奮斗到死”的誓言。即使被俘入獄,仍然心系黨的事業(yè),以特殊的方式為黨工作,領導獄中斗爭,用手中的筆作戰(zhàn)斗武器,寫下了《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十三萬多字的文著。他之所以在飽受折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仍筆耕不輟,為的是為黨盡最后一份力,展現了共產黨人敢于擔當的光輝形象。通過這樣的學習教育,可以使大學生黨員認識到自己要擔負起時代和歷史重任:作為學生,要增強學習緊迫感,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的理念,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作為共產黨員要對黨忠誠,認清入黨后除了擁有學生這一身份外,還擁有黨員的身份,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黨性修養(yǎng),堅守黨的初心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自身的擔當作為帶動身邊的同學在思想、學業(yè)上積極追求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盵2]上饒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紅色文化深厚。方志敏精神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以方志敏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武裝起義、土地革命斗爭歷程中所培養(yǎng)和形成的革命精神的總稱”[3],它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是新時代必須好好傳承的紅色基因和推動我國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方志敏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能豐富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內容,拓寬責任擔當教育的形式,提升教育實效性,并不斷把方志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推向深入。方志敏精神的文化資源豐富、形式多樣,所有記錄著方志敏精神的歷史承載物,見證并記錄著贛東北地區(qū)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震撼人心的歷史。在進行責任擔當教育過程中,使用相關的文化遺產資源,可以使課堂教學與學生親身體驗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單向知識灌輸與雙向詮釋相結合,使大學生黨員切身體會方志敏精神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教育價值與時代價值,感悟贛東北地區(qū)以方志敏為主要代表的老一輩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惜犧牲自身一切的高度責任擔當精神,增強責任擔當教育的感染力與說服力,促使其將踐行擔當內化為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外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
方志敏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其重要的育人價值。如何充分發(fā)揮方志敏精神獨有的育人功能,需要從實際出發(fā),深入研究、準確把握方志敏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方志敏精神中蘊涵著深厚的擔當精神,是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生動素材。作為一種潛在的教育資源,不會自發(fā)產生育人作用,需要運用系統(tǒng)思維進行科學謀劃,實現學生黨員教育與方志敏精神的全方位對接,形成教育合力,推動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內涵式發(fā)展。
黨組織培訓是提升黨員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開展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要依托高校黨校和黨支部。黨校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是對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和主渠道。課程設置是高校黨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設置是否科學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要提升大學生黨員的擔當意識,做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必須加強課程建設,注重課程內容的載體創(chuàng)新,把當地特有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融入教學內容當中,使黨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看得見、聽得進、用得上。
方志敏精神是從以方志敏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斗爭過程中的先進事跡提煉出來的精華,具有鮮活生動、通俗易懂的特點,富于感染力和影響力。黨校課程設置要將方志敏精神作為重要內容,加大對方志敏精神轉化為教學資源的應用力度,著力解決“融入什么、怎樣融入”的問題。應當積極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深入挖掘方志敏精神融入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內容,開設“方志敏擔當精神”“跨越時空的方志敏精神”等專題課程教學,把責任擔當教育融入課程教學設計的各環(huán)節(jié)。
在強化理論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實踐育人,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拓展實踐平臺,豐富實踐內容和形式,構建融入方志敏擔當精神元素的實踐育人協(xié)同體系。一是要求學生黨員課外研讀《方志敏精神》《方志敏全集》《方志敏年譜》《黃道文集》等文獻,撰寫關于責任擔當的心得體會;二是把方志敏擔當精神作為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和主題,要求學生黨員利用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并撰寫實踐報告;三是建立穩(wěn)定的與方志敏精神相關的黨課教學實踐基地,以便于進行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教學實踐活動。開展紅色尋蹤,定期帶領學生黨員參觀考察方志敏紀念館、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等,使大學生黨員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系統(tǒng)學習中,更為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方志敏精神的科學內涵,感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度責任擔當,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
“校園文化是在校園這一特定空間里逐漸形成的校風校貌、校園精神、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人際關系等精神財富,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的物質形態(tài)的總和?!盵4]要讓擔當精神進入大學生的意識層面并外化為日常行為,就要重視文化對人的熏陶作用,將方志敏精神有效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以良好的校園文化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
一是要著力打造以方志敏擔當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梢試@方志敏擔當精神、新時代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要求,緊扣社會熱點,貼近學生實際,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如開展“方志敏敢于擔當的政治品格與時代價值”“黃道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研讀活動、“踐行方志敏擔當精神,做敢擔當有作為的共產黨員”實踐活動等,讓學生黨員在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教育活動中感受責任擔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其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擔當意識,并主動踐行責任擔當。
二是要著力打造蘊涵方志敏擔當精神元素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要發(fā)揮宣傳輿論陣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校報??⑿@網、宣傳櫥窗等進行定期宣傳。加強校園環(huán)境規(guī)劃,重視校園景觀建設。在自然景觀方面,統(tǒng)籌考慮校園的山、水、園、林、路等的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在做好綠化美化工作的同時,充分展現方志敏擔當精神;在人文景觀方面,在重要公共場所布置體現方志敏精神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營造積極健康、擔當作為的人文景觀氛圍。
大學生是互聯網的活躍群體,加強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要從新時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生活實際出發(fā),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fā)利用,創(chuàng)新載體,提高與網絡媒介的融合性,著力打造線上線下相互協(xié)同,凸顯方志敏擔當精神的立體化教育平臺。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在這種背景下,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黨員進行責任擔當教育,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一要建立“方志敏精神”主題網站,構建紅色教育資源庫,制作方志敏擔當精神為主題的微視頻,讓學生黨員有自主系統(tǒng)學習方志敏精神的網絡平臺。使其在充分了解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體會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領悟革命先輩為了救亡圖存,為了民族復興,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的偉大品格。二要通過建立論壇、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學習交流平臺,讓師生線上互動交流思想。在“國家公祭日”“方志敏誕辰”“邵式平誕辰”“黃道誕辰”以及其他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方志敏擔當精神”“傳承擔當精神,共圓中國夢”等各類網絡主題教育活動。此外,學生黨員課外研讀《方志敏全集》《方志敏年譜》《黃道文集》等文獻,也可采取在規(guī)定時間內打卡誦讀方式,以推動責任擔當教育的有效開展。
考核評價機制是強化責任擔當教育的標準與依據,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應從“考評什么、誰來考評、為何考評”三方面進行謀劃。
首先,在考評內容上,在把握新時代責任擔當內涵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大學生黨員實際與合格黨員標準,緊密聯系方志敏精神內容,把考評內容細化為具有可操作性的量表。從學生被黨組織批準為預備黨員開始,以一個學期為時間跨度進行考核,不僅要考核每一位黨員是否會認真完成黨組織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更為重要的是要考核其是否會主動擔當作為,真正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其次,在考評主體上,要避免單一化,高校黨務工作者、輔導員(或班主任)與非黨員大學生等要共同參與考核評價,把自我評價與黨內、黨外評價結合起來,特別是要充分尊重所在班級輔導員(或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意見,真正體現考核評價的公平性、權威性。
最后,在考評目的上,要注重考評內容的科學設計和考評主體的廣泛性,目的是通過考核激勵學生黨員敢于擔當作為。為此,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考評過程中盡量做到客觀公正,并把考評結果與學生“評優(yōu)評先”相結合,從而使學生黨員認清自身作為一名黨員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總之,要通過各種方式將方志敏精神有效融入新時代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中,使學生黨員“大力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5],自覺肩負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國家和人民的大我之中,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奉獻社會、服務人民,在擔當作為中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