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晴, 時輝杰
(1.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 科技發(fā)展與校企合作部,河北 石家莊 050081;2.趙縣綜合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教務處, 河北 石家莊 051330)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1]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基和靈魂,文化自信是我們民族發(fā)展進步更加基礎、更加持久、更加深厚的力量。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才能講好中國故事,構筑中國精神,提升中國價值。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盵2]104《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2]104”《論語》共分為二十篇,包括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等[3],每篇又包含若干章,“或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短小簡約、言近旨遠、詞約義豐”[2]91-92。《論語》展現(xiàn)了孔子對現(xiàn)實的殷切關注,成為了先秦禮樂德治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堪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石?!墩撜Z》作為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著作,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因,在眾多文化基因中,“君子”文化憑借著深厚且富有活力的特質(zhì),為中華兒女所重視,代代傳承、經(jīng)久不衰。
“君子”一詞,在《詩經(jīng)》《尚書》《周易》等先秦典籍中,多有提及。例如,《詩經(jīng)》“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何為“君子”?
《說文·口部》:“君:尊也。從尹。發(fā)號,故從口。”[5]32《說文·又部》:“尹,治也。握事者也?!盵5]64《國語·魯語上第四》:“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盵6]《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君子”一詞解釋為:“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來指人格高尚的人?!盵7]
通讀《論語》發(fā)現(xiàn),孔子對“君子”之義的解讀注重道德層面,即“有德者”,就如何成為一名“君子”進行了探討。當然,“君子”一詞仍重視“有位者”,獲此“位”者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嚴謹?shù)男袨橐?guī)范。如: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盵3]68(《論語·雍也》)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3]71(《論語·雍也》)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盵3]87(《論語·述而》)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盵3]41(《論語·里仁》)
這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解體,上層貴族地位下降,下層庶民地位上升,從而興起士這一階層有關。士掌握文化知識,重視個人修養(yǎng)、道德品性,為統(tǒng)治者所重視,形成“禮賢下士”之風[2]2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盵3]80(《論語·述而》)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盵3]10(《論語·學而》)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3]65(《論語·雍也》)
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盵3]227(《論語·子張》)
可見,孔子贊揚安貧樂道,樂在其中。當然,《論語》中“君子”人格也被賦予了一些政治期待,肩負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在這種精神的引導下,中華民族不畏艱險、愈挫愈勇,從而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中國的文學思潮以儒道兩家為主,儒家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德”、“仁”等一些政治倫理觀念[2]27。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的社會背景下,“君子”人格被奉為救世良策?!熬印眻猿忠浴叭省睘楹诵?,成為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理想化形象。
“君子”一詞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且常與 “小人” 一詞一同出現(xiàn),以作對比。如: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盵3]18(《論語·為政》)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3]41(《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盵3]42(《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盵3]87(《論語·述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盵3]145(《論語·顏淵》)
“君子”“小人”在同一章出現(xiàn),一般構成對比。一方面,側重道德,強調(diào)“君子”與“小人”在道德層面的差異;另一方面,側重階級,強調(diào)“君子”與“小人”社會階層有別,“君子”應該引導“小人”,關愛“小人”。“君子”的行為為孔子所贊揚,具有正面引導作用;而“小人”的行為被孔子所否定,具有反面警醒作用。
“何晏《論語集解》是現(xiàn)存《論語》的最早注本。此外,朱熹《論語集注》、劉寶楠《論語正義》也很著名。[2]104”《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有關《論語》的記載:
“今存最早的本,為論語集解義疏十卷,收入清四庫全書經(jīng)部四書類。提要云:魏何晏等注,梁皇侃疏。自南宋后,其書久佚。此本得于東洋市舶,猶唐以來相傳舊籍。經(jīng)文、注文,多與今本不同。雖長短互見,而頗足以資考證。其次有論語正義二十卷。提要云: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蓋咸平二年詔昺因皇侃之書重為改定,頒列學官之本也。咸平,宋真宗年號(公元九九八——一〇〇三)?!盵8]
本文以“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為基礎,梳理釋義,感悟“君子”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
《說文·心部》:“懷,念思也。”[5]218
劉寶楠《論語正義》載:
“子曰:君子懷德[注]孔曰:懷,安也?!薄罢x曰:爾雅釋詁:懷,思也。說文:懷,思念也。君子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思成己將以成物,所思念在德也?!盵9]148
“管子心術篇:化育萬物謂之德。愛之生子,養(yǎng)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親之曰德。此德為君子所懷也。”[9]148
楊伯峻《論語譯注》解釋為:“君子懷念道德”[3]41
“有位者”地位尊貴,財產(chǎn)充裕,更有精力學習禮樂教化,加強個人修養(yǎng),即“懷德”。這些心系禮樂教化、個人修養(yǎng)的“有位者”可以稱為“君子”的一部分。當然,孔子所提倡的“君子”更注重個人修養(yǎng),即“有德者”。 像孔子的弟子顏回,安貧樂道,深得孔子喜愛?!盎f物謂之德”,可見,“德”之重要性,體現(xiàn)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為政以德”,倡導仁政。
劉寶楠《論語正義》載:
“小人惟身家之是圖,饑寒之是恤,故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所思念在土也?!稜栄拧め屟浴罚和粒镆?。說文: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先王制民之產(chǎn),八家同井,死徙無出鄉(xiāng),必使仰足事父母,俯足畜妻子,然后臨而之善,所謂能知小人之依矣?!盵9]148
楊伯峻《論語譯注》解釋為:“小人懷念鄉(xiāng)土”[3]41
“土,田也”。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一般鄉(xiāng)野從事農(nóng)耕勞動之人,“無恒產(chǎn)”,依靠農(nóng)業(yè)勞動換取微薄收入,養(yǎng)家糊口,“所思念在土也”,所以“懷土”。根據(jù)農(nóng)業(yè)社會背景來看,受生活所限,沒有尊貴社會地位,沒有充裕的經(jīng)濟收入的“小人”,心里惦記的就是地里莊稼的生長,期盼有個好年景。這個想法可以理解。
“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xiāng)土。二者追求不同。
何晏《論語集解義疏》載:
“子曰:君子懷德。[注]孔安國曰:懷,安也。小人懷土。[注]孔安國曰:重遷也。”[10]
“[疏]云君子懷德者,懷安也,君子身之所安,安于有德之事。云小人懷土者,小人不貴于德,唯安于鄉(xiāng)土,不期利害是以安之不能遷也。一云君子者,人君也。小人者,民下也。上之化下,如風靡草,君若化民安德,則下民安其土,所以不遷也?!盵10]“故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也。此言君導之以德,則民安其居而樂其俗,鄰國相望而不相與往來化之至也。”[10]
“君子”志向高遠,有鴻鵠之志,追求的是道德教化。正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所寫:“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盵11]即使面對生活的艱難,也要有夢想,有遠大的理想和追求,有詩和遠方,不可以局限于眼前利益得失?!耙辉凭诱撸司?。小人者,民下也。上之化下,如風靡草,君若化民安德,則下民安其土,所以不遷也。”[10]《論語·為政》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盵3]11可見,孔子推崇德治,一個人,尤其是為政之人,用德行治理國家,就像當今提倡以德治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將是一股無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吸引著各方志同道合的“君子”,包括被“君子”引導、教化的“小人”,一同做大事,做有意義的善事,即“懷德”。
劉寶楠《論語正義》載:
“君子懷刑,[注]孔曰:安于法?!盵9]148
“‘懷刑’,則日儆于禮法,而不致有匪僻之行,此君子所以為君子也?!盵9]148
楊伯峻《論語譯注》解釋為:“君子關心法度?!盵3]41
“君子懷刑”,心中始終有一把尺子,引導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心中時刻有國家法律,不可越雷池半步,不可僭越禮制,嚴守道德底線?!对娊?jīng)·小雅》載“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4]。面對工作,“君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像面臨深淵,就像腳踏薄冰。這正是心中有尺度,心中有法度的“君子”的所思所想。心中有底線,有內(nèi)置攝像頭,有羞恥心,懂得知止,懂得克制自己的個人欲望,言行一致,不為個人私利走法律的擦邊球。
劉寶楠《論語正義》載:
“小人愍不畏法,故以刑齊民,不能使民恥也。安民則惠,黎民懷之。是小人所懷在恩惠也。夫君子自治以治人者也,小人待治于人者也。漢書元帝紀詔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注:惠,恩惠。說文:惠,仁也?!盵9]148
楊伯峻《論語譯注》解釋為:“小人關心恩惠?!盵3]41
每天只惦記自家的生活瑣事及物質(zhì)財富,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小人懷惠”,“懷惠”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心思只拘泥于細小的個人私利,甚至為了維護這一點利益,而不顧道德和法律的約束,那就將自己置身于險境了??梢姡鲆幻熬印?,心中有大我,相當重要。
“君子”關心法度,“小人”關心恩惠。二者原則不同。
何晏《論語集解義疏》載:
“君子懷刑。[注]孔安國曰:安于法也。小人懷惠。[注]苞氏曰:惠,恩惠也。”[10]
“[疏] 云君子懷刑者,刑法也言君子之人安于法則也。云小人懷惠者,惠,恩惠利人也。小人不安法,唯知安利?!盵10]
“君子”尊重道德和法制,就像行人走過街天橋和人行橫道,紅燈停、綠燈行,看似會給生活帶來或多或少的不便,但卻保障了安全?!邦櫺±瑒t大利之殘也”[12]。只顧眼前小利,勢必會損害大局利益。做人做事要以大局為重,從大處著眼。
“君子”內(nèi)在注重道德,有仁愛之心,外在遵守行為規(guī)范,以禮待人。“君子”和“小人”并非兩類人,而是每個人身上都可能并存的兩種思想狀態(tài)。通過傾聽孔子的諄諄教誨,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努力向“君子”的思想境界看齊。儒家思想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儒家提到的“君子”“小人”,一方面強調(diào)禮樂道德,另一方面強調(diào)階級地位?!熬印币浴叭省睘楹诵模皯训隆闭恰熬印睂嵭腥收捏w現(xiàn)。
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有精力通過學習提高自身修養(yǎng)。與物質(zhì)繁榮相對應,我們的精神世界需要不斷豐富。像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一般,追求精神的充盈與富足。儒家思想中,“君子”注重道德修養(yǎng),擁有仁愛之心。
要想成為“君子”,就要克己復禮,面對義利抉擇時堅持以義為上。《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在禮,家施不及國,民不遷,農(nóng)不移,工賈不廢?!盵10]3568為政者遵循禮法制度,具備嚴謹?shù)男袨橐?guī)范,“懷刑”,百姓能安居樂業(yè),就會穩(wěn)定生活。如果統(tǒng)治階層橫征暴斂,不遵守法度,做不到 “懷刑”,民不聊生,社會自然動蕩不安。
“君子”為仁人志士修身養(yǎng)性提供了理想人格,也為現(xiàn)代社會帶來啟示。
“君子”所蘊含的品質(zhì)成為中華文化中深入人心的人格特性?!熬印蔽幕瘜儆谥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蘊含著各個歷史時期進步知識分子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在當前大力倡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君子”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賦予其時代意義,揭示并堅守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從而增強文化自信?!熬印辈粌H不能與民爭利,還要時常為民謀利,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才能安定和諧。這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脈相承。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矢志不渝地帶領人民朝著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1]。
孔子用四個“懷”字,反復強調(diào)一個人的行為全在于心,要向內(nèi)下功夫。《禮記》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13]284,大學之道旨在發(fā)揚美好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美的境界。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行作為根本,修身齊家,爾后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滋養(yǎng)了中華兒女,也孕育了中國開放、包容、共贏的大國氣度和博愛胸懷。目前,孔子學院遍布162個國家和地區(qū),涵蓋了五個大洲。這正是孔子理想化“君子”人格的現(xiàn)實實踐??鬃右簧非蠖Y樂仁和,期盼每個人都能成為“君子”。《論語》“君子”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做人做事的示范,為現(xiàn)代人豐富精神世界、提高道德修養(yǎng)提供了優(yōu)質(zhì)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