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云,范梅霞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280)
目前,醫(yī)院普遍使用傳統(tǒng)肥大的病號褲,在術后腹部留置引流管的患者中適用性較差,一方面,引流袋外露影響患者美觀和隱私保護[1];另一方面,傳統(tǒng)病號褲不利于引流袋的固定, 患者容易出現(xiàn)引流袋放置位置不合適,影響引流效果,而固定別針的使用也會增加患者針刺傷發(fā)生風險。此外,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社會生活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需要帶管外出的患者,因害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 容易出現(xiàn)負性心理情緒[2]。 研究顯示,在護理工作中融入人文關懷,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可有效改善其就醫(yī)體驗,提高患者滿意度[3]。 因此,本研究基于傳統(tǒng)病號褲存在的缺點,自行設計了一種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專利號:ZL 201820752256.1),旨在保護患者隱私、規(guī)范引流裝置管理、促進患者舒適,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材料及制作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在傳統(tǒng)病號褲的基礎上結合留置引流管的走向和固定設計而成,采用白底淺藍色條紋的純棉布料制作。主要設計要點如下,(1)病號褲的引流裝置固定部分設計:包括引流管通路和引流袋承載裝置兩個部分。 ①引流管通路由穿孔洞、穿管通道構成,其中穿管通道包括與褲腿固定連接形成上下貫穿的2 條隱藏布條和連接2 條布條間的第一連接結構。 ②引流袋承載裝置借鑒褲兜進行設計,包括兜體、上端開口、放液開口、固定引流袋的綁定結構, 其中兜體部分由2 塊布條和連接2 塊布條的第二連接結構構成, 上端開口處設置魔術貼或按鈕以縮小開口、固定管道,綁定結構由2 塊布條構成,中間通過魔術貼進行連接。 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均為拉鏈設計。 (2)病號褲其他部分設計:褲腰帶采用松緊帶及無彈力系帶設計,大小可調節(jié);褲頭設有將其鎖緊的若干個承接布條, 各承接布條上下兩端與褲頭固定連接; 褲腿的褲腳處設有可調節(jié)的松緊帶縮口結構。 穿管洞上端距離褲頭約10 cm, 便于引流管穿過,穿管通道寬度設置比引流管略寬約為8 cm,長度約為15 cm,褲兜大小略大于引流袋,長度約為22 cm,寬度約為20 cm。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正面和側面示意圖見圖1、圖2(掃描文末二維碼可了解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的更多信息)。
1.2 使用方法使用時,先打開穿管通道的第一連接結構和引流袋承載裝置的第二連接結構, 將引流裝置的連接管與腹部引流管的連接端穿過穿孔洞向上與腹部引流管相連, 引流管在腰部通過褲頭處的承接布條進行固定,其余部分管路順著穿管通道下行;將引流袋置于引流袋承載裝置內,用其綁定結構進行固定,閉合連接結構,再將上端開口處固定完好即可。
圖1 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正面示意圖
圖2 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側面示意圖
2.1 對象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9 年1—4 月在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行手術治療并留置腹部引流管的患者20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術后留置腹部引流管,四肢健全,能下床活動;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根據(jù)患者手術時間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00 例。觀察組患者男58 例、女42 例;年齡30~65 歲,平均年齡(53.94±7.67)歲;手術類型:急性胰腺炎手術36 例、膽囊切除術64 例。 對照組患者男60 例、 女40 例; 年齡28~68 歲, 平均年齡(53.74±8.25)歲;手術類型:急性胰腺炎手術30 例、膽囊切除術70 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干預方法手術前, 兩組患者均穿著傳統(tǒng)病號服,手術結束回到病房后責任護士為其更換衣褲,對照組著傳統(tǒng)病號褲, 觀察組著自行設計的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直至患者出院。
2.3 效果評價指標①患者對病號褲使用的滿意度:采用自行研制的患者版病號褲使用滿意度問卷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從保護隱私、便于活動、舒適度和總體評價4 個方面進行評估, 責任護士于患者出院時收集相關信息。②針刺傷發(fā)生率:責任護士收集患者住院期間由于引流裝置固定引起的針刺傷發(fā)生情況,針刺傷發(fā)生率=針刺傷發(fā)生人數(shù)÷該組總人數(shù)×100%。③護士對病號褲使用的滿意度: 主要從患者引流裝置固定是否恰當和患者對引流裝置規(guī)范化管理的依從性兩個方面來評價護士對病號褲使用的滿意度。 患者引流裝置固定合格標準, 站立或活動時引流袋位置低于腹部傷口且距離傷口20 cm 以上。 患者引流裝置管理規(guī)范主要包括患者引流袋位置不高于腹部傷口、 不用別針將引流袋固定在病號服上、 患者掌握腹部引流注意事項并遵守執(zhí)行, 同時符合以上3 種情況視為患者引流裝置規(guī)范化管理的依從性好,反之為依從性差。
2.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患者對病號褲使用的滿意度比較見表1。
3.2 兩組患者針刺傷發(fā)生率比較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有18 例患者發(fā)生針刺傷,觀察組有2 例,針刺傷發(fā)生率分別為為18.00%和2.00%, 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4.222,P<0.001)。
3.3 護士對兩種病號褲使用的滿意度評價研究共涉及3 個病區(qū)的60 名護士, 其對自行設計的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滿意度評價優(yōu)于傳統(tǒng)病號褲(P<0.001),見表2。
4.1 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的設計優(yōu)點①可有效保護患者隱私,體現(xiàn)護理人文關懷。病號褲的穿管通道和引流袋承載裝置設計, 可將外露的引流管和引流袋隱藏, 這可有效保護患者隱私, 體現(xiàn)護理人文關懷,便于患者正常交際[4],也可解決患者活動時引流袋無處懸掛的問題[5]。 ②方便固定和引流,規(guī)范留置管道管理。 病號褲的腰部和引流裝置的固定設計有利于患者固定引流裝置, 患者下床活動時無需再用別針固定在衣褲上,可有效規(guī)范引流袋放置位置,同時可減少固定別針引起的針刺傷; 穿管通道和引流袋承載裝置處的拉鏈設計,可隨時打開觀察引流情況,下方的引流開口設計,方便引流液的引流。 ③腰帶和褲腳可調節(jié),增加穿著舒適度。 病號褲的褲腰位置采用松緊帶及無彈力系帶設計,褲腳為可調節(jié)的松緊帶縮口結構,大小均可調節(jié),患者穿著更為舒適。
表1 兩組患者對病號褲使用的滿意度比較 [n(%)]
表2 護士對兩種病號褲使用的滿意度評價 [n(%)]
4.2 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的應用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保護隱私、便于活動、舒適度和總體評價的滿意度評價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固定引流裝置引起的針刺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01)。 本研究還顯示,護士對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的滿意度評價優(yōu)于傳統(tǒng)病號褲(P<0.001)。這提示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可有效保護患者隱私、增加舒適度、減少患者用別針固定引流裝置引起的針刺傷發(fā)生率,患者滿意度較高。 此外,病號褲方便固定引流裝置、 便于觀察引流液等受到臨床護士的喜愛和認可,護士對病號褲的使用滿意度較高。
腹部留置引流管患者病號褲可保護患者隱私、規(guī)范腹部留置引流裝置管理、增加患者舒適度等,受到患者和臨床護士的廣泛認可。 此外, 病號褲制作價格低廉、結構簡單、穿脫方便等,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