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何克寧 馬佶 供圖何克寧
呂家村位于石家莊市井陘縣西南一角,村莊坐西朝東,背靠西嶺,面向洞賓山。早在元代,呂氏祖先就在此居住生活。此地逐漸發(fā)展成為罕見的“一村一族一姓”的小山村。這個靜謐的小山村里,民居錯落緊湊、古樸厚重,村民善良淳樸、親切溫和……村子不大,卻處處給人以舒適的感覺,讓人不知不覺地想與之親近。這種莫名的親近感,正是源于一種真實的體驗和切身的感悟。
一走進呂家村,一種古樸的氣息便撲面而來。呂家村是經(jīng)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認定的『中國傳統(tǒng)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一走進呂家村,一種古樸的氣息便撲面而來。呂家村是經(jīng)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認定的“中國傳統(tǒng)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一個只有400多口人的小村莊,竟得如此殊榮,著實不易,亦足見其底蘊之深厚。
“一村一姓”是呂家村最亮的標簽。獨特的姓氏文化承載著呂家村厚重的人文歷史。早在元代,呂氏先祖呂信、呂仁就在此開宗立業(yè)。初建村時此地稱“汪兒村”,清順治年間改名為“呂家村”。這里土地瘠薄,降雨量小,自然條件較為惡劣。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始終安守故土,不離不棄,世代與艱苦環(huán)境作斗爭,以勤勞和智慧建設著自己的家園。
育德堂內懸掛的“耕讀傳家”牌匾
育德堂大門上懸掛的“矢志育孤”牌匾
呂氏一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先祖呂信為清乾隆年間恩賜修職郎,其長子為清乾隆年間恩賜登仕郎,其孫為清嘉慶年間皇清太學生、監(jiān)生,其曾孫為清道光年間邑庠生、秀才以及清咸豐年間議敘千總。呂氏一族世代以耕讀傳家,兼做生意。到清道光年間,呂家家業(yè)已經(jīng)很大,已坐擁土地200余畝、大院5座。因此,當時正定府特賜給呂家一塊“耕讀傳家”的牌匾,以為表彰。
呂氏家族以信、仁聞名,倡導仁義,恪守孝悌。呂氏家族自呂信始,曾有109年未曾分家。清光緒二十年,呂信后世孫呂嘉賓年僅31歲時英年早逝,留下了30歲的妻子梁氏和3個子女。梁氏一人擎起家中天,含辛茹苦將3個子女撫養(yǎng)成人至成家立業(yè)。仨子女感念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個個都非常孝順。尤其是小兒子呂應鐘更為突出:一日三餐必是等母親吃完,再自己吃;母親患病,他衣不解帶,伺候床前;夏天給母親驅蚊納涼,冬天為母親溫床暖被。呂應鐘的事跡亦為《井陘縣志》所記載,被贊為“呂孝子”。為表彰該戶母慈子孝的感人事跡,縣衙專向其贈送“矢志育孤”金字牌匾,以昭示后人。
無獨有偶,呂氏一族還流傳著“一面銅鑼起家”的動人故事:清光緒年間,呂家一位寡婦帶著3個孩子,生活困難,多方求助,終得甘桃驛康氏一戶親戚同情。親戚贈予她一面銅鑼。她把銅鑼賣掉后,用這些錢置田種地,勤勞作、縮衣食,終將兒女養(yǎng)大。她的兩個兒子成家后,繼承了父輩的燒木炭手藝,又鉆研起牧羊業(yè)生意,自此家業(yè)漸興,光景漸好。
育德堂院內一角
老磨坊
書香院
呂家村的街道、房屋、院落都是用石頭壘砌而成的,錯落有致,布局合理,互不干擾又互相聯(lián)系。村落中現(xiàn)存古建民居40多處。育德堂、盛德堂、崇德堂、書香院、秀才院、福壽院……這些古老的院落至今保存完好。
呂家以信立家,以德立堂。故留下了育德堂、盛德堂和崇德堂這三座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堂號。
育德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為“呂孝子”呂應鐘一族所建。育德堂坐西朝東,垂花門樓上裝飾著“福祿壽喜”的精致木雕,盡顯華貴之風。移步入門內,可見一座由六角雕花磚拼砌而成的影壁墻,構制精巧,更顯別具匠心。越過影壁墻,即入內院。內院分上下兩院:上院為磚木石瓦結構的四合院樓;下院即是后院,有碾坊、磨坊、馬棚、草房等。整體來看,院落從東至西分為三個層次,一層比一層高,因此又叫“三滴水院”。該院建筑內斂大氣,層層拔高,象征生活蒸蒸日上。
育德堂一角
新院內景
俯瞰新院
呂家以信立家,以德立堂。故留下了育德堂、盛德堂和崇德堂這三座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堂號。
距離育德堂不遠處的盛德堂,則是一座較為規(guī)則的二層四合院。因正房二層瓦檐兩側“馬頭”上有磚刻“日”“月”字樣,故人們又稱其為“日月樓院”。此院為呂應鐘一族后世子孫接力所建。此院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當時只有正房(西屋)和南廂房,后經(jīng)屢次翻新、加蓋,才有了現(xiàn)在的完整模樣。此院傳承至今已有10代,近300 年。這棟二層院落建筑寬闊大氣,很好地體現(xiàn)了順達致遠、步步登高的傳統(tǒng)理念。
崇德堂位于育德堂南面,與育德堂的西半部一樣,都是建得較早的院子。進院北望,臺階上的正房莊嚴大方,用料飽滿,做工精細,頗有大戶風范。拾級而上,登至高處,回首則可“悠然見南山”。這個院子曾做過呂家村最早的私塾,亦稱“文?!?。只是如今瑯瑯書聲早已遠去,空留一座大院。
在離文校的不遠處,有一座“書香院”與其呼應。該院重文風,出人才。主人曾是遠近聞名的開明紳士。他辛勤勞作,換得糧食滿倉,牛羊成群,生意興旺。同時,他又樂善好施,常常慷慨解囊,熬粥舍飯,接濟貧苦,是出了名的“呂大善人”。
在呂家村,還有一個特別的院落——秀才院。它與書香院有著相似的名字,但這個院子里并不出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秀才”,而是多出“武秀才”。據(jù)說,該戶一家三代里就有四個武生。這家的主人喜歡石榴,便在院子里種了一棵石榴樹。這棵石榴樹枝繁葉茂了200多年后樹老壽盡。不過,神奇的是,不久后又從老樹根間萌發(fā)出四棵小樹,如今已開始掛果。
在村落高處,有一座十分別致的石頭四合院——福壽院。置身其間,目光所及皆是石墻、石房、石院,甚至上房月臺和堂中神龕都是由清一色的石頭雕制而成的。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石頭院子。登上月臺即可見東西向風道處各安置有一小門。出東門則有連房橋通下院;出西門則可入西院,再攀石階而上至碉樓頂上,即可環(huán)視全村。
看罷老院看新院。當然,“新院”是相對本族其他老院而言的,其實新院也有百余歲了。這座新院便為“一面銅鑼起家”故事里的呂家后人所蓋。清末,呂家富、貴二兄弟生有五子,分別取名為溫、良、恭、儉、讓。家中勞力增多,家境漸好,始建新房。只是他們蓋房都是斷續(xù)為之——農忙時干農活兒,農閑時蓋房子,因此直至民國十六年才完工,歷時整整16年。蓋好的這座新院也成為呂家村眾多院落中規(guī)模最大、建筑最氣派的石頭大院。
在附近眾多古村落中,呂家村最先有了落地大窗觀山院,可觀、可餐;有了石磨坊咖啡屋,可坐、可讀;有了老屋改造的主題民宿,可臥、可眠。
誠實守信,是呂家村的村風。呂家人正是以村里人的樸實厚道贏得了與城里人的合作機會。他們與來自石家莊市的“驚春文化”團隊共同探索實踐,將呂家村進行維修改造,欲打造一個可游可住的美麗新村。
執(zhí)著的又黑又瘦的老支書呂義青,每天都和“驚春文化”團隊的年輕人在一起,探討如何拯救老屋、如何改造民宿……正是在思想火光的碰撞之間,在雷厲風行的行動之中,呂家村逐漸發(fā)生了變化。于是在附近眾多古村落中,呂家村最先有了落地大窗觀山院,可觀、可餐;有了石磨坊咖啡屋,可坐、可讀;有了老屋改造的主題民宿,可臥、可眠。這些新事物,讓老村的肌體有了不斷煥發(fā)新生的源泉和動力。
“驚春文化”這個團隊雖然年輕,但是他們的思想理念卻十分成熟老練。他們懂得尊重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尊重民俗村風,尊重父老鄉(xiāng)親。在此基礎上,他們充分發(fā)揮藝術特長,安置“藝術之家”,創(chuàng)建“藝術部落”。按照他們的計劃,“觀山餐廳”“賞月山居”“磨坊書咖”“歸巢小舍”“一山酒肆”“紅色劇境”“石巷小吃”“游河會展”“聽雨畫廊”“讓山陶舍”“行云電商”“荒野行動”等項目會分期分批推出,為來客提供輕松愜意的體驗和享受。
觀山院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驚春文化”團隊在規(guī)劃設計時都會堅持自己的一套準則:第一,盡量保留好原有建筑風貌及機理,充分利用好當?shù)厣綀鲞M行附加設計;第二,就地取材,他們施工改造所用原材料均來自井陘縣;第三,深挖當?shù)匚幕?,打好地域品牌;第四,突出?chuàng)意,加入時尚現(xiàn)代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
據(jù)主創(chuàng)人員說,未來至少會有三個改變:一是菜品出新,開創(chuàng)井陘精品菜肴;二是打造“咖啡+”,以咖啡會友,倡導品位生活;三是做好主題民宿,讓民宿里有主人、有客人,有美景、有商品。
活化改造工程中最值一提的就當屬主題民宿了?!笆裨骸崩?,冬暖夏涼的窯洞、精致的閣樓,可以讓人享受一份舊時光而備感愜意;尤其是屋內陳設的古樸的土布、有質感的陶瓷,懷舊感十足,令人似乎依然能感知到當年的溫存。“左鄰”是一座潔凈簡約的小院,可觀景、小聚、參禪。“右舍”則是一座私密花園,舒適而安靜,可觀星賞月,或聽風悟雨?!八脑簝骸苯o人一種不一樣的體驗?!皻w巢”簡約而不簡單,一座小院、半山蔥蘢,如此自然純凈的侘寂之美,只待君來歸。
“歸巢”小院
“造物”民宿內茶室
“右舍”一角
“她的院兒”內景
石磨坊咖啡屋
游客中心一角
游客中心天井
呂家村坐落在太行山脈綿延起伏的群山之中。四周的山脈宛如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環(huán)繞著整個山村,形成一座天然屏障。在這里,你能體驗到大山給你的穩(wěn)穩(wěn)的安全感。
地處深山的呂家村曲徑通幽,屋舍儼然,天然形勝。有人說呂家村周邊地形像一只美麗的孔雀:洞賓山是高高揚起的孔雀頭冠,村莊背后沿溝向南十數(shù)里呈扇形展開的群山則猶如孔雀開屏。呂家村就是這大山里的一只“雀之靈”。
呂家村的選址很好地彰顯了呂家先祖的選址智慧。呂家村坐西朝東,靜臥半坡,可避山洪,可避寒風,還可獲得充分的陽光照射。尤其是夏季東南風順山澗吹來時,又可帶來降雨,更利于植物生長,促進農業(yè)生產(chǎn)。春天,這里空氣清新,山花爛漫;夏季,這里滿坡翠綠,層巒疊嶂;秋日,這里黃櫨漫山,層林盡染;冬天,這里銀裝素裹,寂靜安詳。呂家村的確不失為一人間佳處。
經(jīng)過幾年的改造行動,呂家村已煥然一新。去年國慶,呂家村開始免費對游客開放。村子打開了,院子打開了,笑迎遠方的客人。來呂家村,你可以喝一杯、吃一口、住一宿、走一走,體會滿滿的鄉(xiāng)愁。你可以心無旁騖,亦可信馬由韁。藍天是你的,空氣是你的,大山是你的,草木是你的,石頭是你的。在這里,你可以放松心情,可以放慢腳步,也可以放飛思想。信意隨心,信可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