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萍
一、活動背景
(一)活動來源
在一次自由建構游戲中,孩子們拼搭了動車站,他們在檢票口與候車大廳之間連接了一座橋。當我們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孩子們提出了疑問:“進入動車站有一座橋的 ?!薄皺z票口之間的橋太短了?!蓖ㄟ^討論,幼兒對橋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及時將橋引入建構區(qū),《立交橋》的游戲隨之產(chǎn)生了。
(二)預期目標
了解橋的整體結構,并學會根據(jù)簡單的平面圖進行建構能運用圍合、搭高、架空、對稱等方法進行搭建橋。能大膽向同伴和老師介紹自己的搭建方法和成果。懂得保護自己和別人的搭建成果,知道有序地使用玩具和收拾玩具。
(三)材料投放
線筒、大小不一的紙板和紙杯、紙盒、kt板、奶瓶罐。
(四)前期經(jīng)驗
已學會的建構技能:平鋪、基本架空、單一及間隔壘高、對稱,能有目的、有主題地建構。
二、活動內容與過程實錄
(一)立交橋怎么搭建?
活動片段記錄:孩子們想建一座有環(huán)島的立交橋,楊培熠說:這座橋一共有四個出口,分別到達動車站、材料區(qū)、幼兒園和任何想去的地方。老師以司機的身份介入到游戲中:“這座橋太有意思了,不過走到動車站的時候,我開不上去怎么辦?還有兩條路都黏在一起了,我開出去的時候很容易撞到其他的車子怎么辦?”孩子們很快地做出了調整,將原本的4個出口改成了2個出口,并把立交橋調整更為順暢。
游戲解讀:單一的架空技能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難度不大,但是架空連接技能有一定的難度,所有的橋到達終點時都是同一個高度。橋與建筑物之間沒有連接。所以幼兒的規(guī)劃能力有待提高,才能要保證每一座橋都能夠獨立、順暢地通過。
反思調整:可以在游戲中引導幼兒觀察立交橋,引導幼兒在互相交流欣賞中,拓展對不同造型、不同層數(shù)立交橋的感知經(jīng)驗。同時鼓勵爸爸媽媽周末帶孩子體驗立交橋,感受立交橋的作用。
(二)十字路口怎么搭建?
活動片段記錄:在和幼兒的交流過程中,有人提到:“幼兒園旁邊(豐澤街和坪山路交叉)有一個像隧道一樣的立交橋。從下面走很快就能到我家了。”孩子們打算建同樣的立交橋。幼兒先用紙皮和紙卷芯拼搭了豐澤街的十字路口,但是下面的隧道卻很難連接起來。邵凱在材料區(qū)猶豫了很久,找來了長卷芯來搭建。結果一不小心就把建好的十字口弄倒了。后面他們就把上面的紙皮掀起來,把下面的隧道搭好后,再來搭上面的十字路口。
游戲解讀:幼兒在生活中了解了不同的立交橋,體會到立交橋給人們帶來的方便。通過他們多次的游戲,他們掌握了架空穿過的技能,是需要先把下面的橋搭好,再搭上面一層。但是幼兒搭建隧道的時候,出現(xiàn)坡面太陡、搭不穩(wěn)的情況。
反思調整:可以在墻面提供收費站、立交橋、鐵路橋等圖片,幫助幼兒了解架空穿過可以運用在多種物體的建構,同時在集中活動時引導幼兒共同討論:有什么方法可以讓隧道更加牢固?
(三)立交橋怎么搭建更牢固?
活動片段記錄:今天的游戲活動,少辰作為主導者建了大部分,其他的幾個孩子只是幫忙遞一下材料。游戲進行到一半時,少辰提出來:“我們已經(jīng)把橋建起來了,可是我覺得上面的動車站還少了一條路。”“什么路呢?”“就是車子開到動車站上面,可以直接開出來的路。我來建路,你們繼續(xù)把下面的立交橋建起來好不好?”幾個孩子繼續(xù)分工,有的建收費站,有的繼續(xù)鋪路。
游戲解讀: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合理地進行了分工。知道橋要逐漸下降,從桌子到地面,用兩層卷芯——一層卷芯——地面。但是用這種材料存在著不穩(wěn)固的情況。稍微一碰就會倒塌。而且立交橋的結構較為簡單,只有單向、雙向等岔路的設計,可以運用轉向、穿過等搭建技能進一步提升建構的難度。
反思調整:在集中活動時,與幼兒交流討論發(fā)現(xiàn)橋的坡度要適宜,可以用不同椅子緩慢降低高度。同時橋面的銜接要平順,才能讓每輛車順利通過。
(四)有趣的斜坡
在分享和交流中,老師提出疑問:什么樣的橋更穩(wěn)固?什么樣的橋汽車走得快?什么樣的橋,汽車走得慢?因此班級開展集中活動《有趣的斜坡》,幫助幼兒梳理斜坡的坡度和速度的關系。通過反復的嘗試,解決了橋的坡度問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共立游戲規(guī)則
游戲片段:建構區(qū)經(jīng)常出現(xiàn)爭執(zhí)聲,很多時候都是由于孩子們在建構的過程中,把別人的作品碰倒了。因此集中討論時,他們提出了很多保護作品的方法,如:轉身的時候要慢,看一下會不會碰到作品;拼搭的時候要輕等等。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游戲,孩子們已經(jīng)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在我們的城市主題建構中,孩子們運用多種技能,在與同伴的合作配合下,共同完成了建構。
三、活動的特點及價值所在
(一)活動特點
游戲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立交橋的特點是多層、轉向,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架空穿過、架空連接等技能對他們來說有點難度,在游戲中幼兒還容易出現(xiàn)斷橋或者橋與橋之間的高低沒有銜接等問題。但幼兒自我實現(xiàn)需求的推動下,他們不再依賴于教師的幫助和指導,更加愿意獨立完成搭建任務,獨立解決搭建中遇到的問題。他們會不斷探索,尋找解決方法,或者樂意接受同伴意見,來獲得新經(jīng)驗。既體現(xiàn)出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又通過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探索活動,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原有經(jīng)驗。
游戲具有一定的合作性。幼兒在多次游戲中,學會了如何能為了共同主題,一起分工合作,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一起互相學習,大家配合的非常融洽。
(二)活動對幼兒學習發(fā)展的價值
游戲經(jīng)驗是幼兒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中班幼兒已經(jīng)逐步對周圍世界有關注和探索的欲望,也喜歡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在“立交橋”的建構游戲之中,幼兒不僅知道了立交橋的功能、感受到不同的立交橋,體會到立交橋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更重要的是通過反復的嘗試,解決了橋的坡度問題。
(三)教師行為
教師在游戲中不斷追隨幼兒腳步,關注幼兒游戲的進程,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通過提問、反思等方式幫助幼兒掌握轉向、穿過等較為立體的搭建技能,提高了其空間知覺和初步的解決問題能力做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同時,在多人共同建構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協(xié)商和合作能力,這也是有利于幼兒長久發(fā)展的目標之一。
(四)下一步支持策略
大班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進一步提升,他們能夠進行較為復雜的合作游戲,因此可以支持幼兒進行大型的集體建構游戲。同時合理規(guī)劃投放適宜提供適宜大班幼兒特點的建構材料,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表現(xiàn)事物細節(jié)特征的輔助材料。巧用語言指導促進幼兒持續(xù)性游戲,以適宜的游戲角色參與提高幼兒興趣。
(泉州豐澤區(qū)實驗幼兒園?福建?泉州?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