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傳統(tǒng)史學到多學科融合: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2021-01-28 22:24:36鄭立柱
        社會科學輯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晉察冀邊區(qū)根據地抗日

        鄭立柱

        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敵后開辟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qū)從創(chuàng)建伊始即受到各方關注。一些進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新聞記者、民主人士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寫出不少評介晉察冀邊區(qū)的新聞報道性作品,其中主要有(周)立波的《晉察冀邊區(qū)印象記》、陳克寒的《模范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qū)》、李公樸的《華北敵后——晉察冀》、周而復的《晉察冀行》等。一些進入抗日根據地的外國友人在其著作中也對晉察冀邊區(qū)進行了評介。其中主要有霍爾多·漢森的《中國抗戰(zhàn)紀事》、林邁可的《抗戰(zhàn)中的中共:一個英國人不平凡經歷的記述》、福代斯·卡爾遜的《中國的雙星》等。晉察冀邊區(qū)領導人給中共中央及毛澤東等人的報告,如彭真的《關于晉察冀邊區(qū)黨的工作和具體政策報告》、聶榮臻的《抗日模范根據地晉察冀邊區(qū)》等,對于認識和了解晉察冀邊區(qū)有著重要意義。上述著述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但卻真實記錄了晉察冀邊區(qū)軍民的斗爭、生活與各項建設,為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資料。①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郭婷婷參與了本文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在此表示感謝。

        新中國成立以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本文擬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狀況進行梳理,以期推進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一、史料搜集與整理概述

        歷史學是一門實證性極強的科學,講究“拿材料來”“用材料說話”,因此,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是歷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礎。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取得了很大成績。

        新中國成立之初,相關省市,主要是河北省的文學藝術界就開始了對晉察冀文藝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編印了《河北省地區(qū)革命文藝運動史料(初編)》,其中包含《晉察冀邊區(qū)的文學藝術(1937.7—1948)》《晉察冀邊區(qū)的文學(1937.7—1948)》《晉察冀邊區(qū)的藝術(1937.7—1948)》《晉察冀群眾文藝運動(1937.7—1948)》等。此外還有《晉察冀婦女歌謠》《晉察冀根據地抗日民歌選》《晉察冀詩抄》②參見袁同興編:《晉察冀婦女歌謠》,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55年;袁同興編:《晉察冀根據地抗日民歌選》,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魏巍編:《晉察冀詩抄》,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59年。等。

        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資料的搜集、整理也開啟了新的歷程,取得了可喜成績。

        其中,綜合性資料匯編主要有:《晉察冀人民抗日斗爭史參考資料》《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料選編》《冀中人民抗日斗爭資料》(共50冊)、《冀熱遼人民抗日斗爭文獻·回憶錄》《冀中平原抗日烽火》《冀中抗日政權工作七項五年總結(1937.7—1942.5)》《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料匯編》③參見晉察冀人民抗日斗爭編輯部編:《晉察冀人民抗日斗爭史參考資料》,內部圖書,1982年;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料選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冀中人民抗日斗爭史資料研究會辦公室編:《冀中人民抗日斗爭資料》,內部圖書,1983—1989年;冀熱遼人民抗日斗爭史研究會編輯室編:《冀熱遼人民抗日斗爭文獻·回憶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冀中人民抗日斗爭史資料研究會編:《冀中平原抗日烽火》,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冀中人民抗日斗爭史資料研究會編:《冀中抗日政權工作七項五年總結(1937.7—1942.5)》,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政協(xié)河北省委員會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料匯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等。特別需要提及的是由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的《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資料叢書》和由晉察冀邊區(qū)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編委會編的《晉察冀邊區(qū)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前者自1994年啟動,已出版《北岳抗日根據地》《冀中歷史文獻選編》《冀熱察抗日根據地》《冀中武裝斗爭》《冀東抗日暴動》《長城線上無人區(qū)》《冀熱察解放區(qū)》《黨史人物》《冀東土地制度改革》《晉察冀解放區(qū)首府張家口》等專輯。后者自2008年啟動,現(xiàn)已出版《晉察冀邊區(qū)阜平縣紅色檔案叢書》四套,其中第一套包含《紅土地》《神仙山作證》(上、下篇)、《功臣錄》(上、下篇)、《神仙山下衛(wèi)生勁旅》《北上南下》《晉察冀日報社在阜平》《抹不掉的記憶》(2卷本)等;第二套包含《抗日模范縣》《大生產與抗災自救》《阜平土改》《邊區(qū)紅村》(1—4卷)等;第三套包含《晉察冀邊區(qū)部分檔案資料匯編》《晉察冀邊區(qū)歌曲選》(上、下卷)、《晉察冀日報文摘》(1—3卷)、《晉察冀邊區(qū)法律法規(guī)文件匯編》(上、下卷)等;第四套包含《阜平黨建》(上、下卷)、《紅色圖志》(上、下卷)、《晉察冀邊區(qū)戲劇匯編》(1—3卷)、《邊區(qū)紅村》(5—7卷)等。

        專題資料匯編主要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邊區(qū)財政經濟史資料選編》《晉察冀邊區(qū)民主政權建設文獻選編》《晉察冀邊區(qū)銀行》《晉察冀邊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晉察冀邊區(qū)教育資料選編》《晉察冀邊區(qū)教育資料選編·續(xù)集》《晉察冀邊區(qū)工業(yè)專門學校史料》《中國共產黨晉察冀邊區(qū)出版史資料選編》《華北解放區(qū)交通郵政史料匯編·晉察冀邊區(qū)卷》。④參見魏宏運主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邊區(qū)財政經濟史資料選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謝忠厚、宋學民主編:《晉察冀邊區(qū)民主政權建設文獻選編》,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河北省金融研究所編:《晉察冀邊區(qū)銀行》,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88年;晉察冀邊區(qū)北岳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編輯組編:《晉察冀邊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王謙主編:《晉察冀邊區(qū)教育資料選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王用斌等編:《晉察冀邊區(qū)教育資料選編·續(xù)集》,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劉朝蘭主編:《晉察冀邊區(qū)工業(yè)專門學校史料》,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年;河北省新聞出版局出版史志編輯部編:《中國共產黨晉察冀邊區(qū)出版史資料選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成玉安等編:《華北解放區(qū)交通郵政史料匯編·晉察冀邊區(qū)卷》,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1年。晉察冀文藝研究會編印的《晉察冀文藝叢書》包含《敵后的文藝隊伍》《文藝戰(zhàn)士話當年》等。河北省文化廳文化志編輯辦公室編印的《河北省文化史志資料叢書》包含《晉察冀革命文化史料》《晉察冀革命戲劇運動史料》《冀察熱遼革命文化史料》《晉察冀、晉冀魯豫鄉(xiāng)村文藝運動史料》等。

        大量親歷者的回憶錄、日記也相繼整理出版。原晉察冀邊區(qū)黨、政、軍各級領導人的回憶錄主要有《聶榮臻回憶錄》《蕭克回憶錄》《呂正操回憶錄》《程子華回憶錄》《楊成武回憶錄》《風雨盤然:朱良才上將回憶錄》《李志民回憶錄》《王平回憶錄》等,日記主要有《陳伯鈞日記》、王紫峰的《戰(zhàn)爭年代的日記》等。當年文藝工作者的回憶錄主要有梁斌的《一個小說家的自述》、傅鐸的《往事滄?!?、路一的《漫漫征程》、秦兆陽的《回首當年》等,日記主要有《抗戰(zhàn)日記》《走過硝煙:一個文藝工作者的隨軍手記》《火線劇社女兵日記》等。此外還有《抗敵劇社實錄(1937—1949)》《火線劇社在冀中》《群眾劇社回憶錄》《如歌如血如火:冀中新世紀劇社回憶錄》等。

        大批史料的搜集、整理與出版,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傳統(tǒng)史學視野

        新中國成立伊始,學術界即開始了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的關注和研究。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前,代表性學術論文和著作主要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革命根據地的民主選舉》《抗戰(zhàn)時期晉察冀敵后美術活動》《冀東抗日大起義和冀東軍民的抗日斗爭》《冀中抗日戰(zhàn)爭簡史》。①參見魏宏運:《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革命根據地的民主選舉》,《歷史教學》1953年第9期;徐靈:《抗戰(zhàn)時期晉察冀敵后美術活動》,《美術研究》1959年第4期;朱仲玉:《冀東抗日大起義和冀東軍民的抗日斗爭》,《歷史教學》1960年第5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北軍區(qū)政治部編:《冀中抗日戰(zhàn)爭簡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傮w而言,這一時期的研究性論著很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處于起步與緩慢發(fā)展階段。當時的情形正如魏宏運所言:“50年代和60年代,‘左’的思潮影響了抗日根據地的研究,學者們很少涉足這一領域,出的成果不多?!薄?〕

        “文化大革命”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的研究工作陷入停頓。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從1978年至1999年,發(fā)表相關論文1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代表性成果擇述如下。

        綜合性研究方面,魏宏運、左志遠主編的《華北抗日根據地史》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2〕謝忠厚、肖銀成主編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全面闡述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斗爭、改革與建設的政策措施及其成就,論證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和敵后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除綜合性研究外,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領域不斷拓寬,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領域成果不斷涌現(xiàn),研究內容日漸豐富。

        在政治制度方面,謝忠厚等人闡述了晉察冀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發(fā)展、完善的過程,梳理了其組織結構和民主制度,總結了其實施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民主政治建設的經驗?!?〕謝忠厚、居之芬在《民主建設的一個創(chuàng)舉——略論1940年晉察冀邊區(qū)民主大選》中認為,1940年的民主大選不僅在晉察冀邊區(qū)創(chuàng)建以來是首次,也為抗戰(zhàn)以來敵后各抗日根據地之首創(chuàng)。它為全國民主憲政運動樹立了榜樣,也為其他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對晉察冀邊區(qū)的鞏固和發(fā)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杜麗榮在《晉察冀邊區(qū)的民主憲政運動及其歷史啟示》中認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憲政運動促進了國家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和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為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長期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礎,而且對于改革開放過程中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在經濟方面,魏宏運認為晉察冀根據地的邊幣和金融制度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產物,在活躍根據地經濟、穩(wěn)定金融、促進生產以及財政的調度、人民生活的改善等方面,都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財經事業(yè)上的一項創(chuàng)舉,在中國金融貨幣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5〕趙熙盛提出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邊區(qū)各方面工作均走在其他根據地前面,在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上,從本地實際出發(fā),提出了“二五減租,一分行息”的正確政策?!?〕巨文輝總結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統(tǒng)一累進稅的基本特征:一是廢除苛捐雜稅,由邊區(qū)政府實行統(tǒng)籌統(tǒng)支;二是根據納稅人的貧富差距采取累進率的方法計算征收。統(tǒng)一累進稅的實施對于推動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和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支持長期抗戰(zhàn),發(fā)揮了重要作用。〔7〕李金錚認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農業(yè)取得可觀成績的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視、農村經濟關系的改善、農田水利建設的開展、互助合作的推行、機關部隊的援助、農業(yè)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生產競賽的開展等因素?!?〕劉宏在《晉察冀邊區(qū)的棉紡織業(yè)》中認為,棉紡織生產是晉察冀邊區(qū)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棉紡織生產的開展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保障了邊區(qū)軍民的穿衣供給、增加了群眾收入、改善了群眾生活,有利于根據地的穩(wěn)定,為根據地克服長期戰(zhàn)爭和自然災害造成的嚴重困難作出了貢獻。

        在文化教育方面,曹劍英等人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教育的淵源、性質、任務、總方針、發(fā)展歷程和成就作了綜合性概述,對干部教育、社會教育和小學教育作了全面敘述。〔9〕謝忠厚在《抗戰(zhàn)時期晉察冀邊區(qū)的知識分子政策》中認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同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爭奪知識分子的斗爭中,堅持執(zhí)行正確的知識分子政策,團結和調動了廣大知識分子的革命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邊區(qū)抗日戰(zhàn)爭和各項建設事業(yè)的勝利發(fā)展。鄧紅認為晉察冀邊區(qū)社會教育對于動員民眾參加抗戰(zhàn)、參加邊區(qū)社會經濟建設、提高廣大邊區(qū)民眾的政治文化素質,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和教育制度等,都是中共對戰(zhàn)時民眾教育的獨創(chuàng),在中國教育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0〕

        在軍事方面,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史編寫組探討了晉察冀軍民對敵斗爭的輝煌業(yè)績、英雄事跡及斗爭經驗〔11〕,反映了晉察冀和華北武裝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光輝歷程?!?2〕張圣潔在《試論冀東人民大起義的原因》中認為,冀東人民大起義是中日民族矛盾日趨深化、激化的必然結果,也是我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結晶,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八路軍正規(guī)部隊的密切配合是取得勝利的最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之后到21世紀前夕,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內容日漸豐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的研究獲得了極大的繁榮與發(fā)展。但絕大多數(shù)研究成果仍未走出傳統(tǒng)史學的研究視野。首先是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傳統(tǒng)研究領域,多以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為研究對象,對以民眾為主體的基層社會關注較少;其次是研究理念陳舊、研究方法簡單、研究視角單一,缺乏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方法與視野。上述情形致使這一時期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問題與不足。一是大多研究成果沿襲傳統(tǒng)的革命史敘事模式,“問題最為嚴重的就是單一的‘政策—效果’模式……大大遮蔽了中共革命的復雜性和艱巨性”〔13〕;二是多史實描述而缺少理論思考,更少理論創(chuàng)新。孫穎、李長莉在《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中提出,僅止于對某種社會事象的具體描述、機械式還原,只運用歷史學實證方法描述、還原社會現(xiàn)象的原貌,滿足于“講故事”,而缺少社會理論的解釋與剖析,缺乏“講道理”的層面,使研究成果缺乏深度。

        三、多學科融合視野

        社會史是社會學與歷史學的交叉學科,其任務在于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人類歷史上的社會構成和運行狀況。進入新世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社會史研究異軍突起,呈現(xiàn)出不同以往研究的新面貌和新氣象。江沛從政治、經濟、文化層面的變動上,分析了華北抗日根據地社會變動的歷史場景?!?4〕李金錚在研究華北根據地農民心態(tài)時提出,中國共產黨通過“挖窮根”“斗爭大會”的方式來激發(fā)農民對地主階級的仇恨,以此改變農民安于貧困的心態(tài)?!?5〕岳謙厚、張宏華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英模運動——以〈晉察冀日報〉為中心的考察》中考察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英模運動,認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英雄模范的選拔既著眼于其本身表現(xiàn)又兼顧整體大局,既強調經濟生產與戰(zhàn)斗工作又突出政治意識;英雄模范的樹立與激勵全面廣泛;英雄模范的宣傳與推廣較為到位;英雄模范的培養(yǎng)工作不斷改進,整個工作標準清晰、過程完整、宣傳有序、學習有力并成效明顯。筆者探討了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敬神活動,認為中共成功應對敬神活動的原因在于沒有簡單禁止,而是在尊重的基礎上積極引導,通過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改造迷信職業(yè)者、開展醫(yī)藥衛(wèi)生運動等方式在民眾中樹立科學觀念以減少敬神活動。〔16〕肖紅松探討了晉察冀邊區(qū)煙民戒治活動,認為中共政權與鄉(xiāng)村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是煙民戒治活動成功的根本保障?!?7〕張同樂、畢順堂研究了晉冀魯豫、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治蝗問題,認為抗日根據地實行廣泛的社會動員,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滅蝗救災斗爭,實現(xiàn)了滅蝗救災與思想啟蒙、民族解放與社會進步并舉。〔18〕

        進入21世紀,學界在革命根據地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層面有了新突破。李金錚提出了“新革命史”的理論與方法,認為:“新革命史”是回歸樸素的實事求是精神,力圖改進傳統(tǒng)革命史觀的簡單思維模式,嘗試使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對中共革命史進行重新審視,以揭示中共革命的艱難、曲折與復雜性,進而提出一套符合革命史實際的概念和理論。對于新革命史的研究方法,李金錚認為主要包括五個方面:運用國家與社會互動關系的視角、強調基層社會和普通民眾的主體性、革命史與大鄉(xiāng)村史相結合、從全球史視野考察中共革命和開拓新的研究視點。〔19〕在新革命史理論的影響下,一些學者開始使用新的視野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進行研究。李金錚站在讀者的立場上對《晉察冀日報》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探討了讀者、報紙、黨政軍的互動關系?!?0〕齊小林對華北根據地農民是如何走向戰(zhàn)場以及他們走向戰(zhàn)場之后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1〕筆者在《戲劇調適與民眾動員:以抗戰(zhàn)時期的晉察冀邊區(qū)為例》中,從民眾動員的視角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戲劇進行了研究,認為傳統(tǒng)戲劇已不適應民族戰(zhàn)爭的形勢和需要,只有革命戲劇才能更好地動員民眾擁護、支持和參與中共革命。民眾對革命戲劇的態(tài)度經歷了從排斥到接受并積極參與的過程,這得益于中共政權的多方引導,也與戲劇創(chuàng)作方向的轉變密切相關。宋弘以華北八路軍士兵衣裝為切入點,充分挖掘了衣裝的象征作用和承載的政治理念,透視了抗戰(zhàn)時期中共如何面對日常生活、如何處理革命中的細節(jié)等問題?!?2〕

        21世紀以來,受新文化史理論的影響,日常生活、物質生活、性別、身體、形象、記憶、語言、符號和大眾文化等,逐漸被納入抗日根據地史研究的視野。李軍全以春節(jié)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春節(jié)在中國共產黨政治文化與鄉(xiāng)村民俗文化之間相互交融的作用,梳理了中國共產黨在構建革命意識形態(tài)過程中認知和處理鄉(xiāng)村傳統(tǒng)的政治難題,以及鄉(xiāng)村傳統(tǒng)給予中國共產黨革命動員技術的張力。〔23〕韓曉莉對1937—1949年間華北根據地的節(jié)日文化生活進行了考察,關注節(jié)日生活背后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官與民之間的關系變化,探討華北根據地以節(jié)日為切入點開展的社會動員和社會治理過程?!?4〕吳果中、劉晗認為《晉察冀畫報》及其畫刊系列從“民間”和“文化情感”立意,通過“血的控訴”與勝利圖景的告慰、“古長城”“毛澤東”形象的視覺符號化以及將中國政治文化置于國際輿論場等視覺說服技巧,構建了一套服務于解放區(qū)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視覺符號,制造民眾的身份認同,實施文化情感動員。〔25〕

        在社會史、新革命史、新文化史等相關理論的影響下,一些學者開始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視野重新審視舊問題。周祖文將統(tǒng)一累進稅制和減租減息結合在一起去考察政府、地主、農民的關系,認為晉察冀邊區(qū)政府正是通過統(tǒng)一累進稅和減租減息兩個政策來汲取資源,以爭取地主和農民的支持而進行持久抗戰(zhàn)。統(tǒng)一累進稅和減租減息的實施過程中充斥著地主與農民之間的矛盾,政府努力平衡地主與農民的利益,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6〕鄧紅等人研究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村政權,認為中國共產黨對村政權進行了成功的革命性改造,確立了以中共為核心、代表大多數(shù)人利益、“三位一體”的新型民主村政權,村政權的職能隨之產生了顛覆性的變化。〔27〕宋弘認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婦女自衛(wèi)隊的組建是抗日戰(zhàn)爭形勢和根據地斗爭實踐的需要,也是中共推動社會解放和婦女解放的題中之義。中共在組建婦女自衛(wèi)隊的過程中積極貫徹群眾路線,采取促膝談心、啟發(fā)覺悟等多種方式,逐步提高婦女的思想和政治覺悟;在武委會和婦救會的領導下,對其進行軍事訓練、政治訓練和文化培訓,激發(fā)婦女參加革命斗爭的積極性?!?8〕張宏華研究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戲劇,認為以戲劇為媒介與鄉(xiāng)村社會有效互動,有力推動了抗戰(zhàn)文藝的發(fā)展,引領了文化走向,實現(xiàn)了對農民的政治動員并贏得了意識形態(tài)在基層農民中的認同?!?9〕田蘇蘇從女性婚姻問題出發(fā)來論述婦女家庭地位的提高,認為新婚姻政策的頒布和實施,改變了晉察冀邊區(qū)舊的婚姻制度下男女不平等、無婚姻自由、買賣婚姻盛行等封建陋習,使婦女的各種婚姻權益受到法律保障,大大提升了婦女在婚姻關系中的地位,并由此促進了婦女融入邊區(qū)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步伐?!?0〕

        四、結語

        新中國成立以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績。一方面,史料的搜集、整理取得了很大成績,為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研究內容日漸豐富,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大批研究成果相繼面世。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研究視野的豐富和多元化,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毋庸諱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研究論題不均衡?,F(xiàn)有研究論題多集中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對于其他豐富的面向,如話語、符號、象征、形象、想象、認同、身份、記憶、心態(tài)、時間、空間、儀式、生態(tài)、日常生活、慣習、身體、服飾、影像和閱讀等,缺少關注和研究。

        二是研究成果缺乏深度、同質化嚴重。很多研究成果深度不夠,可以弄清“是什么”的問題,但無法弄清“為什么”的問題,滿足于描述性研究而不重視解釋性研究。更為嚴重的是,一些研究成果同質化嚴重,選題、主旨、思路、方法和框架等多有雷同,缺乏實質性的開拓與突破,學術價值不大。

        三是研究視野較為狹窄。很多研究成果往往就事論事,缺乏整體和宏觀的視野和考量,不能由小見大,研究具體事象、區(qū)域得到的地方性經驗很難上升為普遍意義,不能通過“一葉”而“知秋”。

        上述問題與不足阻礙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的深化與提升,成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的研究如何尋求發(fā)展與突破?筆者在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是要加大資料的挖掘、搜集與整理的力度。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基礎,歷史研究的發(fā)展與突破往往與新史料的發(fā)掘聯(lián)系在一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出版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資料的搜集與整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為此,一方面要注重文獻資料的挖掘、搜集與整理。在河北、山西等省、市、縣各類檔案館,有大量未刊檔案資料,從中仍可以挖掘與整理出大量關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文獻資料。另一方面,有大量關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文獻資料散落于民間,要進一步加大民間文獻資料的挖掘、搜集與整理力度。此外,還應深入革命老區(qū),繼續(xù)搶救、挖掘與整理大量口述資料。

        二是要注重描述性研究與解釋性研究的交叉融合。描述性研究注重實證性,以歷史的求真為目的,充分重視“是什么”的問題,是重建史實的基礎。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礎上,發(fā)揮解釋性研究的特性,注重歷史解釋,重點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對歷史現(xiàn)象作出深度解釋。換言之,一方面用描述性研究重建史實,一方面用解釋性研究進一步解釋史實,將歷史敘述與歷史解釋結合起來,既弄清“是什么”的問題,又解決“為什么”的問題,提升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研究的深度。

        三是要進一步開闊研究視野。一方面要在研究理論、研究視角、研究方法上尋求創(chuàng)新與突破,形成多元開放、適應多層面研究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的理論、視角和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將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放到國家社會整體乃至全球視野的坐標中予以考察,進一步突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特色與特性,揭示事物發(fā)展的普遍性、特殊性與規(guī)律性。

        猜你喜歡
        晉察冀邊區(qū)根據地抗日
        抗日小英雄楊楊
        彭明治馳騁抗日戰(zhàn)場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6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紅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12
        抗日英烈馬威龍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4
        小說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1
        抗戰(zhàn)時期晉察冀邊區(qū)女性婚姻問題的考察
        中共根據地反纏足依據的演變(1928—1949)
        彭真的《關于晉察冀邊區(qū)黨的工作和具體政策報告》
        文物春秋(2009年2期)2009-05-29 01:48:40
        簡論抗戰(zhàn)時期晉察冀邊區(qū)的兵役制度
        軍事歷史(2004年5期)2004-08-21 06:29:06
        徐向前重視川陜根據地有線電通信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軍事歷史(2001年5期)2001-08-21 02:51:54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视频|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直播|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免费网站| 亚洲一区有码在线观看| 国产最新女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丰满熟女|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毛片在线播放a| 欧美zozo另类人禽交 |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东北熟妇露脸25分钟|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亚洲男人天堂2019| 丰满少妇高潮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色欲av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一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丁香五月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专区| 国产美女冒白浆视频免费| 成 人 免 费 黄 色|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亚洲阿v天堂2018在线观看| 亚洲av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波多野吉衣av无码|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开心五月激情五月天天五月五月天|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免费人成再在线观看网站 | 女同在线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一级二| 亚洲第一av导航av尤物|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视频|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