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彬 史玉鳳 楊濟萌
長春大學管理學院
“深層學習”概念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深層學習能幫助學習者達到高質量的學習結果,同時提出應該建立一個完整的評價模型來促進深層學習以及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后來諸多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葉信治認為深層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需要學習者深入鉆研、學以致用和注重反思的高等級學習,其核心是主動的意義建構、有效的知識遷移和真實問題的解決。在信息時代深層學習是大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任務。
隨著共享服務中心、云計算、區(qū)塊鏈、AI等新技術的突飛猛進,在以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物聯(lián)網(wǎng)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會計理論和實踐受到較大影響,給會計教育和會計實務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深層學習,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有效遷移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輔助進行會計學專業(yè)課程的深層學習,實現(xiàn)會計學專業(yè)課程的深層學習,既是與時俱進的舉措,也是教學方法上應對“會計被淘汰”的必然行動。
采用案例仿真教學法,需要經(jīng)過“教師收集企業(yè)業(yè)務場景圖片、相關的憑證、賬簿、報表等資料設計案例——向學生布置任務——學生小組討論并進行案例分析——模擬操作——總結歸納仿真過程”的主要流程。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研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案例仿真教學法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對于缺少社會實踐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能夠起到全面提升其綜合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作用。例如,在《成本會計》教學時,教師利用某企業(yè)典型案例,要求學生從確定成本計算對象、成本計算期、成本項目——設置各種費用明細賬簿——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跨期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登記各種賬簿——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結轉完工入庫產品成本。全過程的操作使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成本會計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案例仿真教學法,使學生熟悉不同業(yè)務的專業(yè)處理方法,并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混合式”教學,又稱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開展教學的教學方式;“線上”的教學是整個教學必備的重要活動;“線下”的教學是基于“線上”的前期學習成果而開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學活動。
混合式教學法是以案例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是利用超星網(wǎng)絡教學等教學平臺進行“復合應用能力構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線上的資源是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前提,因此教師課前要按照教學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計劃對課程全部教學內容設定知識點,根據(jù)知識點制作課程相應的視頻、微課(時間盡量不超過5分鐘,便于上傳和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教學PPT、拓展資料、隨堂測驗、課后練習、課后作業(yè)、教學仿真案例、講義等教學資料。
混合教學主要經(jīng)過三個程序:
首先,課前線上學習?;旌鲜浇虒W就是把傳統(tǒng)授課方式課上講授的教學內容通過微視頻、PPT等上傳到教學平臺,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或小組討論學習,基礎的、比較簡單的內容完全可以通過自學或團隊學習予以理解和掌握,如《中級財務會計》發(fā)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固定資產的折舊,這些簡單的內容,學生課前完全可以獨立解決;困難的、復雜的內容線上初步把握,課上去繼續(xù)學習。如《中級財務會計》中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部分比較難,學生課前線上學習,掌握了基本內容,這樣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帶著較好的知識基礎走進教室,從而充分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
其次,課上線下解惑。課堂教學,首先利用5-10分鐘互動了解學生課前教學任務點學習情況,之后重點講授課前(線上)學習反饋回來的共性問題及重點和難點。經(jīng)過老師的查缺補漏、重點突破之后,剩下的就是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仿真模擬,使學生對知識點有深層的理解和把握,來實現(xiàn)一些更加高級的教學目標。
最后,課后線上(或線下)拓展評估。通過課前、課上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知識點的全部內容,老師要通過教學平臺開展一些在線測試、作業(yè)等方式反饋學生學習效果。通過這些考核隨時可以在教學平臺對成績進行分析、評價,讓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不但讓學生學得明明白白,也讓教師教的明明白白。
總結:信息時代,高校課程實行深層學習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已勢在必行,案例仿真教學法和混合教學法,能夠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促進思辨能力發(fā)展,有助于會計學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深層學習目標和效果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