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亞
在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學生積極參與,在有限的45分鐘內很少給學生提供操練機會,教學效果較差?;ブ鷮W習有利于打破以教師為核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現(xiàn)小班化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實施初中英語互助學習的過程中,應遵循學生主體原則、目標明確原則和評價科學原則。
課前預習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布置學生預習單詞、課文,作好課前教學準備。
1.預習單詞
單詞是初中英語最基礎的內容,直接影響句型、文章的學習。根據(jù)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和學習技能,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聽讀單詞、邊聽邊讀、默寫單詞、邊聽邊默等任務。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1 What is the matter?有很多關于身體部位的單詞,如head,face,eye,nose,mouth,ear,hair,hand,arm,leg,foot等,教師如果把所有單詞都放在課堂上教學,一方面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會造成學生難以消化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預習能有效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具體做法為:第一,事先準備與身體部位相關的圖片;第二,依據(jù)優(yōu)差互補原則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并設一名小組長。第三,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片說出身體各部位的單詞。第四,設計預習題,檢驗學生的單詞預習效果。
2.課前任務準備
課前任務準備是教師更好地發(fā)揮主導作用,師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課前準備充分與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高度重視課前準備工作,努力為學生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其中,設計或制作Personal Information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動手能力和交際能力。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導學生通過互助小組相互了解,為順利合作奠定基礎。具體做法為:第一,提供信息樣本(見表1)。
表1
第二,互助小組成員根據(jù)信息卡互問互答。如:What’s your postal code?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at class are you in?What’s your address?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What’s your e-mail address?
第三,學生在根據(jù)信息互問互答后,完成信息卡,校對信息卡內容是否正確。
第四,學生制作精美信息卡。
第五,教師展示優(yōu)秀信息卡。
3.預習課文
學生預習課文有利于弄清重難點,便于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1 My name is Gina時,課文中出現(xiàn)了family name及given name,這是學生極易混淆的兩個概念。課前,教師布置羅列family name和given name的任務。具體過程如下:第一,教師布置任務,并提出具體要求。第二,教師提供表格(見表2),幫助學生掌握family name與given name的異同。
表 2:James Allen Green
第三,小組通過查閱資料,羅列family name及given name。第四,小組輪流向全班學生匯報。
課前預習能使各組之間取長補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在此過程中也會暴露一些問題。這時,教師應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強其合作意識。
互助學習是課堂活動的重要組織方式之一,是學生之間面對面地交流與溝通的一種重要途徑,有利于調節(jié)緊張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較寬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盛群力 1991)。
1.在合作中收獲,在操練中掌握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語境,將小組合作學習自然融入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發(fā)散性地、創(chuàng)造性地思維。只有師生、生生積極互動,才能讓課堂充滿樂趣,讓學生在合作中接受知識,并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1 My name is Gina為例,本單元的重點在于介紹自己和認識他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互助學習方式,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積極、主動地學習,重點掌握以下句型:
What is your/his/her family name?
What is your/his/her last name?
What is your/his/her first name?
2.力求每名學生都有所得
學生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教師應注重合作互助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習相互協(xié)作、團結互幫的意識,在班級內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力求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有所獲。
3.在互助中實現(xiàn)高質學習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教學方法。對于七年級學生,在起始教學計劃中,教師應把聽說置于前列,讓學生在課堂上反復操練,使其真正吸收所學知識。合作學習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操練中享受成功(劉吉林、王坦2004)。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1 My name is Gina時,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學生很難理解 family name,last name,first name。于是,教師利用互助學習的方式,將學生分為2—3人小組,讓他們在小組內操練“What is your/his/her family name?What is your/his/her last name?What is your/his/her first name?”并作出準確的回答。在組長的帶領下,各組在熱烈的氣氛中操練,為實現(xiàn)高質量學習奠定了基礎。
4.課堂成果檢測
課堂成果檢測由教師或學生對各小組作出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他們的概括能力,提高其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互助學習也可以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
1.分享學習策略
課后,教師可以布置小組成員之間單詞聽寫、語段及對話的背誦和會話等任務。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采取的策略不同,有的學生省時省力效果好,有的學生則相反。在互助小組中,學生能有效分享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2.參與英語課外活動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英語角、制作英語墻報等,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智力和個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循循善誘,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意識。
3.拓展課外閱讀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圖書館等媒介拓展課外閱讀,并通過互助學習分享所獲取的資料,從而拓展閱讀面,開闊視野,形成奮發(fā)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采用課前、課中、課后互助學習,有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學生應是互助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是向導,是伙伴,扮演決策者、組織者、支持者、溝通者的角色。
互動合作組的劃分不是簡單地讓同桌或前后桌組成小組,而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讓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互助學習任務應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師的評價應貫穿整個合作活動過程,采用多種鼓勵性評價方法。在評價主體上,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在評價形式上,把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學習過程評價;把合作組集體評價與小組成員評價相結合,側重合作組集體評價,使學生認識到合作互動組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在評價內容上,注重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及發(fā)展?jié)撃堋?/p>
互助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形式,還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師生應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共同完成教與學任務,達到樂教、趣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