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樹芳,曾銀芝
(羅定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羅定 527200)
產科手術,例如剖宮產手術、子宮切除手術等,術后易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即血液在深靜脈血管內凝結、回流不暢,臨床表現為下肢腫脹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者可危及生命[1]?;颊唢嬍巢灰?guī)律、長期臥床,加之手術自身對血管的損傷等因素,是DVT發(fā)病的主要原因,研究認為婦產科DVT發(fā)病率高達25%[2]。本研究選擇我院產科收治的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針對性護理方法在預防DVT發(fā)病方面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從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的患者中選擇10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4例,年齡21~39歲,平均(30.48±4.41)歲;孕周33~42周,平均(38.00±2.46)周;孕次1~3次,平均(2.19±0.70)次;體質量指數(BMI)平均(28.01±2.45)kg/m2。對照組54例,年齡22~38歲,平均(30.81±4.10)歲;孕周34~41周,平均(38.44±1.96)周;孕次1~4次,平均(1.98±0.76)次;BMI平均(27.58±2.41)kg/m2。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年齡、孕周、孕次、BMI等一般資料的組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①年齡<40歲;②均行剖宮產手術;③無凝血功能障礙、惡性高血壓及其他嚴重的基礎性疾病。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產婦體征變化、子宮收縮、術后出血量、手術切口愈合情況等進行觀察,并給予常規(guī)的心理輔導、健康教育、功能鍛煉、飲食護理等。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用更加積極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①術前對每一名患者可能發(fā)生DVT的危險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然后根據患者發(fā)生DVT的危險性大小分為低、中、高三個級別。其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訴患者DVT的發(fā)生機制、不良后果、預防手段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視,并主動與患者進行心理溝通,消除患者術前緊張情緒。②術中正確擺放手術體位,在不影響手術前提下適當墊高下肢,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同時嚴密監(jiān)視患者體征,少用止血藥物,嚴格無菌操作,發(fā)現異常立即通知手術醫(yī)生處理。③術后轉入病房后,采取積極預防DVT的措施,包括適當調高床尾、協助翻身、下肢按摩等。對于低?;颊?,鼓勵其在麻醉消失后適當活動身體;對于中危及高?;颊?,麻醉消失后采用物理措施促進下肢靜脈血液流動,例如通過彈力繃帶、充氣足底泵加壓下肢等,同時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加用低分子肝素預防DVT發(fā)生。在患者能下床活動后,鼓勵其進行康復活動,并密切觀察患者下肢有無腫脹、疼痛等不良反應,有則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
①記錄兩組患者下肢腫脹及疼痛、下肢DVT、肺栓塞發(fā)生例數。②兩組患者術后1周的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和D-二聚體(D-D)水平。③滿意度調查,根據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級別,非常滿意與滿意例數之和除以總例數作為總體滿意率。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形式描述,組間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形式描述,組間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下肢腫脹及疼痛、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肺栓塞發(fā)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及其他并發(fā)癥情況[n(%)]
觀察組PT高于對照組,而D-D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PT與D-D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PT與D-D指標比較(±s)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總體滿意率分別為96.3%、83.3%,觀察組總體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n(%)]
剖宮產術中出血量多,容易激活患者體內的凝血機制,同時手術需要麻醉,術后又需要較長時間的靜臥休息,使血流緩慢,這些因素增大了患者發(fā)生下肢DVT的風險。一旦血栓形成,除部分自行消融以外,大部分會擴散到深靜脈血管及身體其他部位,進一步誘發(fā)肺栓塞、腦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3],導致較高的病死率,所以積極預防下肢DVT發(fā)病意義重大。研究發(fā)現,年齡、體質量因素、孕次、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腦力勞動職業(yè)、長期口服避孕藥、高血漿D-二聚體水平等是產科術后發(fā)生下肢DVT的危險因素,其中肥胖、腦力勞動職業(yè)、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高血漿D-二聚體水平是獨立危險因素[4-5]。術前對患者危險因素及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和分級,再針對年齡較大、肥胖、手術時間長的高?;颊卟扇♂槍π宰o理措施,可減少并發(fā)癥,預防下肢DVT的發(fā)生[6-7]。
本次研究顯示,相比對照組,觀察組可顯著減少下肢腫脹及疼痛、下肢DVT發(fā)生率(P<0.05),表明積極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加快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液回流速度,預防下肢DVT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觀察組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明顯比對照組長(P<0.05),說明積極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延長凝血時間,有利于血液回流。血漿D-二聚體是血液凝結后再降解的產物,其含量高低反映溶纖系統的激活狀態(tài)。妊娠期女性由于自身生理機能變化,導致血液更黏稠,D-二聚體水平高于未孕女性[8-9]。本次研究中,觀察組D-二聚體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積極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減少血液粘稠度,加快血液流動,避免血栓形成。觀察組患者總體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患者對積極和具有針對性護理措施的接受程度高。
綜上所述,采取積極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降低下肢DVT及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