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喬喬木、可樂王,你們兩個一人戴一個耳機看什么呢?還邊看視頻邊笑……
(摘下耳機)編輯姐姐,《小鮮廚 在我家》第二季開播了。這可把喬喬木高興壞了,他正拉著我上愛奇藝/奇巴布看呢。
(意猶未盡地抬起頭)是啊,前段時間,《小鮮廚 在我家》的主持人大乾哥哥不是給咱們透露過一些“小道消息”嗎?我急著看咱們都猜對了沒有呢。
那怎么樣?猜對了沒有?
(臉紅)……還可以……沒全錯……
哈哈,喬喬木,你就別硬撐了。不過也沒關系,咱們就當是做了個有意思的“腦力體操”。
你們兩個說得我都迫不及待想看了,把耳機借我用用。
等等。編輯姐姐,您別著急。我看,讓我和可樂王把剛剛看到的一期給您講講吧。我們倆正好借機練練口才。
好主意。那你們好好講講。
當美食遇到詩歌
我沒去過重慶北碚,但是我猜北碚是個非常詩情畫意的地方。唐朝大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中說:“巴山夜雨漲秋池?!边@里的“巴山”說的就是北碚的縉云山。神奇吧?不過,除了這首詩,小鮮廚們的北碚美食之行還跟另一首——咱們就叫打油詩吧——有關:
清泉山中來,香軟似玉白。
三品傳天下,四海群英懷。
編輯姐姐,您猜這四句詩說的是什么美食呢?對了,這一期“小鮮廚”里,除了詩歌,我還學到了“碚”這個字。原來,嘉陵江在北碚段有一塊大石頭,而石頭在江中央就叫“碚”。這里位于渝州之北,因此起名叫“北碚”。
是中國船王? 也是北碚之父
這次小鮮廚們在北碚要尋找的美食,不僅得跟前面的打油詩有關,還跟愛國實業(yè)家盧作孚先生有關。跟著這期節(jié)目,我才知道,盧作孚先生創(chuàng)辦的“民生輪船公司”是民國時期內(nèi)河航運最大的民族企業(yè),因此,他本人是實至名歸的“中國船王”。同時,盧先生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他在重慶北碚做的社會改革試驗為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因此又被稱為“北碚之父”。
嘻嘻,看個美食節(jié)目,我們還能學到歷史知識。話說回來,這次兩隊小鮮廚就以盧作孚先生的兩艘輪船——民福號、民康號命名了。
跟著美食地圖……找錯了
節(jié)目里,民福號和民康號兩隊小鮮廚在北碚尋找跟盧作孚先生有關、又符合打油詩的美食。其實,他們想的還是挺靠譜的:“香軟似玉白”是不是豆腐?“四海群英懷”是不是魚?就這樣,他們拿著北碚美食地圖,一組找到了三溪口豆腐魚,一組找到了張豆花。結果,都找錯了。
我看的時候就跟可樂王說,估計不會那么容易找到。編輯姐姐,您想啊,“三品傳天下”說的應該是三種菜吧!他們找的兩種美食可都跟“三品”沒什么關系。
兼善三絕 隆重登場
還真讓喬喬木說準了,幾經(jīng)奔波,兩隊小鮮廚才找到這期的目標美食“兼善三絕”兼善湯、兼善包,以及兼善面。讓我來給您解讀一下:
清泉山中來:北碚背靠縉云山,兼善湯的美味離不開山泉水的滋潤;
香軟似玉白:面白如玉,兼善包香香軟軟的,名副其實;
三品傳天下:三品就是三絕,人人都愛吃,所以名傳天下;
四海群英懷:這就跟北碚的歷史有關了。民國時期,北碚有三千名流匯聚,人多了就有個眾口難調(diào)的問題。于是,盧作孚先生就匯集每個地方美食的特點,制作了兼善三絕。
“光盤”時刻一起來
后來,小鮮廚們就吃起來了。我和可樂王都饞了,吃不到就只能聽節(jié)目里的大廚講解:兼善包是純手工和面制皮的,餡料是醬肉、荸薺和火腿;兼善面是面條、火腿腸和雞湯;兼善湯配料中有海味、雞蛋、陳醋和胡椒。想想就好吃。
最后,主持人還說了兼善三絕名字的由來。不知道小鮮廚們大快朵頤的同時,有沒有聽到呢?原來,這個名字也是盧作孚先生起的:他從《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各取了一個字。吃美食也有學問?。?/p>
編輯姐姐,您知道嗎?兼善三絕可以算是民國的“網(wǎng)紅”美食,當時好多名人都去那里品嘗呢。
沒錯。我還聽說,20世紀40年代,老舍先生就住在北碚。有一次,他胃病犯了,吃不下任何東西。他的夫人聽說兼善三絕口碑不錯,便買了碗兼善湯帶回家給他吃。老舍先生吃后,感覺湯味酸辣可口,一下就有胃口了,提筆繼續(xù)創(chuàng)作完成了《四世同堂》。美食還有這么大作用……
美食一向都跟營養(yǎng)健康分不開。咱們看美食節(jié)目也不能光看熱鬧,還得學會看門道。營養(yǎng)健康不也是食育教育的一部分嗎?
編輯姐姐,您又說這么“高大上”的名詞??磦€美食節(jié)目,也跟教育有關?。?/p>
那當然了!前幾天,我采訪了林政慶先生。他是教育部中國校園團餐聯(lián)盟副理事長,也是綠色校園、食育教育組成員。他給我講了好多關于食育教育的內(nèi)容。其中有不少知識,都能從“小鮮廚”中獲得。
真的?您也給我們說說吧!
比如說,食育教育講究食物溯源。這說起來可能不好理解,但是跟著美食節(jié)目,一點點說這個食材的物種,以及生長地的地理、氣候、水文,是不是就不難理解了?
再比如,我們常說的用餐禮儀,包括文明用餐、公筷公勺、感謝他人的勞動成果、“光盤行動”、餐后刷牙漱口、注重個人衛(wèi)生……雖然這些大家平時也都知道,可是能不能做到呢?“小鮮廚”里的孩子們有時也會不注意,可是實際環(huán)境中被主持人提醒了,大家不都能記牢了嗎?
我明白了,要是單說食育教育,我們可能覺得枯燥,也不好理解;但是一有形象的例子,就不難理解了。
原來如此??磥?,我們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跟著“小鮮廚”學了好多食育知識了。這真像每期“小鮮廚”的片尾曲唱的一樣。我給你們唱唱吧:
看過來,一起來探索肉品與蔬果
豐富我們的生活
種類好多都應有盡有
想吃什么可以動手做
開了火,小心別出錯
把食材煮熟
主廚教導要聽懂
創(chuàng)意節(jié)奏就等我出手
美味料理快要起鍋
明白了珍惜食物得來不易,農(nóng)夫勤耕種
原來下廚悶熱,害怕油噴
媽媽在承受
我們是小小廚神,身負重任
吃的健康不是夢
去了解食材是什么
明天開始做菜交給我
喬喬木唱得真不錯,歌詞也有意思。希望跟著“小鮮廚”,你的廚藝也能有長進,真的幫媽媽做飯。
當然沒問題了。你不記得我上周就給爸爸媽媽做西紅柿炒雞蛋了嗎?
記得記得。雖然不算好吃,可是大家都吃得挺開心。
你別笑話我了。我很努力了,主要是爐灶太高,我有點夠不著……
編輯姐姐:喬喬木,繼續(xù)加油,相信你的廚藝會越來越好。不過,你說爐灶高這個問題可能也有道理,確實應該有個更合適的地方讓你們這些小美食家發(fā)揮。對了,我聽說,過不了多久,“小鮮廚”就要有健康親子農(nóng)莊了。那里肯定有小朋友們用著順手的廚具。這樣吧,咱們想想親子農(nóng)莊都可以有哪些活動,也算是給“小鮮廚”“頭腦風暴”了。
喬喬木:農(nóng)莊……首先得要有個農(nóng)莊的樣子。我覺得水果、蔬菜采摘不能少。我以前就總是分不清楚哪些蔬果長在樹上,哪些長在地上,還鬧過笑話呢。采摘過后,我就都能記住了。如果農(nóng)莊里還能有點家畜就更好了。比如,有綿羊的話,我想“薅羊毛”……哦,不是,是剪羊毛。我還想試試給奶牛擠奶,再看看最初的牛奶怎么殺菌,直到最后上餐桌。
可樂王:喬喬木,你關于牛奶的設想可不容易實現(xiàn)呢!這不僅需要農(nóng)莊,還需要整條牛奶生產(chǎn)線。不過,我倒想到了一個容易實現(xiàn)的點子——現(xiàn)在流行短視頻。咱們一邊采摘,一邊剪羊毛,把這些錄成視頻,尤其不能少了你出現(xiàn)“烏龍”、幫倒忙的片段,一定有不少觀眾點擊,說不定還能給農(nóng)莊“帶貨”呢。對了,農(nóng)莊環(huán)境得好,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這樣才讓人愿意在里面玩。
喬喬木:嘻嘻,我就是說說,不是非得“一條龍”動手喝到牛奶。不過,要是能有動物,我想自己找食物投喂它們,就像晚會節(jié)目里經(jīng)常表演的《打豬草》那樣。我還有建議:親子農(nóng)莊得跟家人一起體驗才有意思。大家一起采摘,一起勞作,一起烹飪,再一起品嘗。還可以有些有趣的競賽項目,以家庭為單位參加,贏了的話,爸爸媽媽和我都有獎勵。
編輯姐姐:你們的主意都不錯!要不咱們把這些建議整理一下,貢獻給“小鮮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