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姜貴方,戴增智,李國偉,袁閣,李燕
(云南省開遠市人民醫(yī)院,云南 開遠)
急性腦梗死多是由于患者腦血供應突然出現中斷,導致腦組織壞死。導致出現急性腦梗死的原因較為復雜,而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等均屬于危險因素,患者發(fā)病較為突然,在數小時內便可達到高峰,因此,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尤為關鍵[1-2]。由于患者易伴有頭痛、耳鳴、半身不遂、吞咽困難、口齒不清等多種表現,給其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均會帶來較大負面影響,所以在早期需要對心理治療工作引起足夠重視[3-4]?;谏鲜銮闆r,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開展研究,分析早期心理干預對防治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具體如下。
選擇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11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予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55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齡 30~70 歲,平均(48.53±3.46)歲;觀察組中:男性 33例,女性22例,年齡31~70歲,平均(48.56±3.44)歲。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組間各項基礎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照研究。
1.2.1 對照組
接受腦梗死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主要內容:嚴格遵守醫(yī)囑開展相關操作,為患者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行早期心理干預,主要內容:(1)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便需要充分應用自身心理學知識、技能等開展心理干預工作,最大程度幫助控制消極影響;由于疾病嚴重,患者往往需要接受較長時間治療,這會不同程度給其及家屬帶來心理壓力,所以醫(yī)護人員需要在溝通過程中幫助緩解與調節(jié),消除焦慮、悲觀、抑郁等負面情緒,指導如何正確預防并發(fā)癥等,獲得理解,進而積極配合相關工作[5]。鼓勵參與社會活動,提高社會功能。若為激越性抑郁者,早期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10 mg,口服,1次/d,同時予以更多關心與開導,幫助正確看待疾病,從而積極配合工作;若為遲滯性抑郁,早期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10 mg,口服,1次/d,同時針對性進行引導,從而將沮喪、悲觀等消極心理消除,還可列舉治療成功案例,幫助增強自身信心。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發(fā)生原因、注意事項等,在講解過程中需要結合其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選擇合適的語言方式開展,尤其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相關的危險因素;另外,還應當囑咐在日常生活中不得吸煙與飲酒,因為吸煙會增加腎上腺激素分泌,從而增加血小板聚集,導致血管閉塞,飲酒則會增加細胞聚集性質[6]。(2)在患病之后,患者對于康復的需求心理尤為迫切,加上長時間受到疾病影響,內心很容易出現憂郁、低沉等多種負面情緒,甚至部分患者認為即便好了,也會留下一些殘疾,在生活上無法自理,會給親人增加嚴重負擔,經濟上如何承擔等,導致失去康復信心,甚至是出現輕生的心理,所以醫(yī)護人員需要多同其進行交流,掌握內心真實狀態(tài),并進行換位思考,予以充分體貼,從而使患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而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康復信心;對于伴有言語障礙的病患,可結合手勢、眼神、肢體語言等方式予以安慰,從而積極配合相關工作。
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抑郁評分、日常給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情況進行觀察,并對比分析。抑郁情況選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判定,分值越高,代表抑郁狀態(tài)越嚴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選擇改良巴氏指數(MBI)進行判定。
將數據納入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若P<0.05則表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組間對比HAMD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抑郁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HAMD評分比較(±s, 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組間對比MBI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上述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MBI指數比較(±s, 分)
表2 干預前后MBI指數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2周 干預4周觀察組 55 30.03±12.02 47.06±12.05 60.11±12.87對照組 55 30.10±11.98 35.42±11.87 47.08±12.98 t 0.031 5.104 5.287 P 0.976 0.001 0.001
急性腦梗死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屬于腦血管事件,對于患者而言,疾病本身就屬于應激源,會給心理以及生理等多個方面帶來應激反應[7-8]。此類患者受到疾病等多個方面影響,內心很容易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礙,并影響恢復速度以及生存質量等。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腦梗死患者的一項常見并發(fā)癥,需要醫(yī)務人員及時發(fā)現,并予以措施進行干預,從而降低致殘率等,盡可能提升生活質量[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HAMD評分以及MBI指數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將早期心理干預應用到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理想。卒中后抑郁患者在臨床中多伴有興趣喪失、情緒低落、焦慮、容易激惹等表現,主要是本身飽受疾病折磨,還會受到生活功能障礙,覺得大大增加了家庭各方面負擔,更加加重了心理障礙程度[10]。近年來,護理模式向著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發(fā)展,所以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需要從軀體以及精神兩個方面同時開展。通過早期心理干預,從一開始便對患者內心真實狀態(tài)引起足夠重視,了解內心真實需求以及導致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并具有針對性的予以疏導、引導正確宣泄情緒,結合具有個性化的健康宣教工作,幫助糾正錯誤認知,正確看待疾病,增強康復信心等,從而改善卒中后抑郁,進而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予以早期心理干預后,有利于提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并改善卒中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