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惠彬,吳上娥,陳海珠,楊艾華
廣東省中醫(yī)院珠海醫(yī)院呼吸科,廣東 珠海 519000
呼吸內(nèi)科重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在其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干預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提升治療的有效性[1-2]。從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的特點來看,以老年患者居多,身體機能下降,生活難以自理,疾病病程長、容易反復,會給護理干預工作帶來不良影響[3-4]。因此,科學合理地選擇和實施相應護理干預方法,對護理工作的開展意義重大。既往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在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輔助治療的價值不高[5-6]。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的、科學的護理模式,在臨床疾病護理干預中已被廣泛應用,受到了高度的關注[7]。但是從目前臨床呼吸內(nèi)科重癥護理的研究來看,關于循證護理的應用報道并不多見,其效果如何仍舊有待進一步探究證實。本研究中,將收治的60例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視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廣東省中醫(yī)院珠海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重癥患者60 例進行研究,經(jīng)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21~86 歲,平均年齡(56.42±3.69)歲;疾病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12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10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5例,其它3例。觀察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22~87 歲,平均年齡(56.56±3.71)歲;疾病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13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8 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6 例,其它3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即根據(jù)治療的需求,給予病情監(jiān)測、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心理疏導、飲食干預等措施。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即在護理干預的過程中融入循證思想,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并開展必要的培訓,用于增強小組成員的素質,使其更好地投入至護理干預中。循證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循證問題: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以往護理干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就治療與護理過程中潛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如何做好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護理”的問題,并根據(jù)問題分析處理方法。(2)尋找循證支持:在提出循證問題之后,將護理干預的經(jīng)驗、相關書本知識和網(wǎng)絡知識等結合起來,收集關于循證問題的處理情況,再以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干預措施,特別是針對患者對疾病知識和治療的了解情況,以及心理健康情況,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要求結核患者的病理資料(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病情、臨床癥狀表現(xiàn)以及治療需求等,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3)實施循證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該通過正面激勵法、舒緩交談法、注意力轉移法等方法,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息,樹立起積極面對疾病的態(tài)度。②呼吸道護理:密切觀察呼吸道異物情況,若發(fā)現(xiàn)及時清除,以保證呼吸道的通暢。給予吸氧治療,根據(jù)病情調(diào)整呼吸機參數(shù),密切監(jiān)測各項體征,做好感染預防措施,保證安全。③氧療護理:氧療是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治療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氧療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患者的呼吸順暢,避免發(fā)生不良事件,如休克甚至死亡。④機械通氣護理: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中,呼吸道的暢通至關重要,必須及時清理分泌物,防止損害呼吸道黏膜,預防感染。⑤口腔健康護理:抗生素的使用,在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中十分常見,大量的使用極易導致口腔菌群失調(diào),引發(fā)霉菌感染等口腔疾病,患者因此要在三餐后及時漱口,一早一晚堅持刷牙,確??谇磺鍧崱?/p>
1.3.1 療效判定:判定標準[8]:各項癥狀基本改善,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呼吸恢復順暢為顯效;各癥狀或表現(xiàn)有改善,生命體征逐漸穩(wěn)定,呼吸較干預前明顯改善為有效;病情較干預前幾無變化,甚至有所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3.2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各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呼吸頻率(RR)、心率(HR)效果指標,并進行比較分析。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護理總有效率方面,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明顯更高觀(P<0.05),見表1。
在PaO2、PaCO2、RR 和HR 方面,兩組干預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均較干預前有所改善,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呼吸內(nèi)科重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具有病情危急的特點,甚至隨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死亡,因此對于治療和護理的要求非常高,必須進行細致入微的護理干預[9-10]。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臨床疾病護理模式,近年來在臨床上已被廣泛應用[11-12]。從實施的過程和步驟來看,循證護理需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提出循證問題,然后根據(jù)提出的循證問題查閱相關文獻尋找循證依據(jù),進而制定合理的、系統(tǒng)的、規(guī)范的護理策略[13-14]。針對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的護理干預,循證護理具有較強的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特點,這就有別于傳統(tǒng)護理干預的隨意性、分散性[15-16]。
本次研究中,循證護理的實施從循證護理小組的成立及培訓,再到循證問題的提出和循證支持的尋找,最后到循證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是一個系統(tǒng)、規(guī)范的過程,能夠為護理干預措施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有利于護理干預質量的提高[17-18]。在循證護理干預中,能夠有效結合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的疾病特點,從心理、呼吸道、氧療、機械通氣、口腔等層面進行重點干預,這些方面均與患者的治療密切相關,一旦在這些方面做好護理干預工作,患者的病情會得到穩(wěn)定,臨床癥狀也會大大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說明了循證護理干預能夠起到提升護理效果的作用,突出顯示了循證護理干預的積極作用。對于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而言,PaO2、PaCO2、RR 和HR 均可反映病情的變化,對護理干預效果的評價,應該重視上述指標的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PaO2水平高于干預前和對照組,PaCO2、RR 和HR 水平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表明了循證護理干預的應用,對各項治療指標的改善效果更佳,而這與該護理干預方法的特點密切相關。循證護理干預從整體來看,是一種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十足的護理干預方法,但是在其具體的護理干預過程中,對呼吸道、氧療、機械通氣、口腔的干預有十分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有利于護理干預質量的快速提高,進而更好地服務于治療效果。
表2 兩組各護理效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各護理效果指標比較(±s)
注:組內(nèi)干預前后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 P PaO2(mmHg)干預前52.36±5.48 51.79±5.40 0.406 0.686干預后68.49±6.37a 74.05±7.14a 3.183 0.002 PaCO2(mmHg)干預前81.58±8.97 82.38±9.02 0.344 0.732干預后70.12±7.65a 65.49±6.08a 2.595 0.012 RR(次/min)干預前29.63±4.82 29.57±4.83 0.048 0.962干預后25.42±3.97a 22.05±3.21a 3.615 0.001 HR(次/min)干預前105.62±12.78 104.31±12.61 0.400 0.691干預后86.74±9.63a 80.25±8.41a 2.780 0.007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應用在呼吸內(nèi)科重癥患者中效果明顯,可促進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