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露鋒
《三字經(jīng)》有言:“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蘇老泉即蘇東坡的父親蘇洵,號大泉,小時候不想念書,27歲才開始發(fā)奮學(xué)習(xí)。蘇洵不但自己學(xué)有所成,還言傳身教,把兒子蘇東坡、蘇轍培養(yǎng)成才,其中以東坡的成就最為卓著。東坡的一生,也似乎與“三”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宋仁宗嘉佑初年,東坡與父親、弟弟三人來到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于歐陽修的賞識和推崇,他們的文章很快聞名于世。士大夫爭相傳誦,學(xué)者競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叭K”稱號由此而來。父子三人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成為文壇千古佳話。
東坡是一位天才的文學(xué)巨匠,文、詩、詞三個方面均取得非凡成就: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東坡還是罕見的文學(xué)、書法、繪畫三科全才。書法方面,他以整幅布白的自然灑脫天趣,取代以牽絲取勝為特點的晉魏風(fēng)范,開創(chuàng)了以剛健婀娜、豐腴圓潤為風(fēng)格的“蘇體”,是書法“宋四家”之首。在繪畫方面,他是中國文人畫開創(chuàng)者之一,尤擅墨竹、怪石、枯木三種。
東坡不僅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文人,還是一個有情懷的政治家。任職地方官時,他勤政愛民,造福一方百姓。在朝中,他有志于改革朝政,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他敢于直言,對政治弊端不姑息,勇于批判社會現(xiàn)實,因而屢次被貶。東坡在《自題金山畫像》一詩中這樣寫道:“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睎|坡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用三個被貶之地進行概括自嘲。不過,正是在被貶黃州、惠州、儋州的流浪中,東坡走向了文學(xué)巔峰,大部分代表作都是在這些地方寫就的。
東坡坎坷一生中,一共有三個女人陪伴,巧的是都姓王:妻子王弗、繼室王閏之、愛妾王朝云。王弗幼承庭訓(xùn),頗通詩書,16歲嫁給東坡。她對東坡關(guān)懷備至,情深意篤,病逝時才27歲。東坡為她寫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成為千古名篇。王閏之陪伴蘇軾走過了人生起落、宦海沉浮的25年,始終不離不棄。她陪伴東坡時,東坡跌落至人生低谷,她是東坡從失意中走出來的情感依靠。東坡被貶海南后,侍妾大都散去,只有王朝云陪同來到蠻荒之地,她是東坡晚年生活的慰藉,是他最落魄時期的精神支柱。
東坡的成就和人格,與他豐富博大的思想密不可分。他吸取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他信奉儒家仁民愛物、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理想,對塵世懷有熱愛,對生活抱有積極態(tài)度;他深得道家風(fēng)范,生性放達,為人率真,進退自如;他鐘情佛學(xué),與佛門弟子交往密切,在佛教思想中尋求精神的皈依。
東坡對儒釋道揚長避短,又相互融通,注入自己的生命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形態(tài):有儒家之骨,卻沒有失去真性;有道家之血,卻沒有消極避世;有佛學(xué)之魂,卻沒有厭倦人生?!叭骞恰薄暗姥薄胺鸹辍惫餐M成了東坡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