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文
摘要: 現(xiàn)階段, 如何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體現(xiàn)地方音樂文化的傳承,是高校音樂教育的一個普遍問題。因此,地方高校應該結合本土音樂文化的相關特點,進行相應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在最大程度上,達到本土音樂文化得以傳承、發(fā)展的目的。
關鍵詞:本土音樂文化;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
一、關于本土音樂文化的概念界定以及分類概述
本土音樂文化資源,指的是不同的地方領域獨有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音樂文化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逐漸積淀,每個民族都自然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本土音樂,民間樂曲常見于風俗禮儀或者是民俗節(jié)目中,但是大多數(shù)的本土音樂來源于群眾的口頭傳唱。
現(xiàn)階段,受信息以及交通飛速發(fā)展的影響,世界音樂呈現(xiàn)出一種各民族音樂趨于同一音樂方向發(fā)展的趨勢,而且該趨勢愈演愈烈,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完全有責任將自己民族的特色音樂保留、傳承,避免造成本土音樂文化的消逝。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信息以及交通的愈加便利,國外新興音樂逐漸深入到我國內,對我國的青年造成一定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價值的了解,造成在部分專業(yè)院校中,本土音樂文化不能得到合理的發(fā)展,造成本土音樂文化的消逝。本土音樂文化和歷史內涵相似,均對民族的精神得以反應。本土音樂文化可以以音樂的形式向我們傾述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過程,以及民族歷史、文學、宗教以及藝術的發(fā)展情況,可以體現(xiàn)我國傳統(tǒng)文化。
二、本土音樂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以及問題
現(xiàn)階段一個關于民族本土音樂文化的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yǎng)高校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了解,從而加深高校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喜愛程度。隨著音樂形式多樣化,大多數(shù)的高校學生都選擇學習新興的音樂,對本土音樂文化表現(xiàn)較為冷落,這種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族本土音樂文化的消逝。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國政府加強了對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我國本土音樂文化呈現(xiàn)出逐漸復蘇的狀態(tài)。盡管如此,本土音樂文化發(fā)展道路仍然較為艱難,將本土音樂文化得以振興,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地方高校音樂教育, 高校不但是本土音樂文化的傳統(tǒng)式地,還是文化知識的繼承地。然而在高校中存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只有較少數(shù)的學員抉擇學習本土化音樂文化,而是導致那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方面,高校教學資源極為緊缺,也就是說缺少本土音樂文化相關的音樂教師;第二方面,來自新興音樂的沖擊,也就是大多數(shù)的高校學生選擇新興的音樂;第三方面,相對于新興音樂而言,本土音樂文化教學難度較大,而且本土音樂文化教學過程屬于較枯燥的。
縱然我省本土音樂教育展開較早,并且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進步及時間的流逝,我省本土音樂文化教育趨于逐步完善程度,但是受到外來音樂的影響,大多數(shù)的青少年逐漸失去對本土音樂學習的興趣,開始著迷于外來時尚的音樂,對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極為偏愛,這些青少年認為本土音樂文化富有太多的鄉(xiāng)土氣息。大多數(shù)的流行音樂是抒發(fā)自身的切身感受的,具有節(jié)奏鮮明﹑演奏方法多樣化、色彩多樣以及容易學習和傳唱的特點。我國的本土音樂文化都屬于高雅,難懂的音樂類型,具有音樂結構復雜、特色鮮明以及較艱深難懂的特點,相關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的青少年不是十分了解本土音樂文化,也因此失去學習本土音樂文化的興趣。
三、本土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
1.加強對本土音樂文化的整理工作
我國一部分地區(qū)針對本土音樂文化采取口傳心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本土音樂文化失傳的進程,急需對本土音樂文化進行整理、保護、拯救工作。
音樂教育課程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了課堂實施的水平和范圍。高校音樂教育工作人員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使學員首先學習本土化音樂文化,而后再展開民間藝術的導入,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引導學員知曉外國音樂。在音樂老師的指點幫襯之下,地方高校生展開多種渠道、多種路徑搜集本土化音樂文化數(shù)據(jù)資料,并且主動積極的參與本土音樂文化整理工作,不僅可以使自身的高校音樂生活得以豐富, 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收集音樂信息內容及妥善處理音樂信息內容的能力,對于本土化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及獨特性展開多方位的知曉,促使高校學生審美整體素質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得以一直的提高。
2.重視本土音樂教材的編寫
地方高校自身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點,最優(yōu)秀的、最適合本地高校音樂教育的素材就是本土音樂文化,音樂教師應該充分搜集本土,本民族的優(yōu)秀民間作品,而且保證這些民間作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進行相應的整理,進而編寫最具民族特色的音樂。
對本土音樂教材進行編寫,要結合當?shù)氐奈幕约傲曀祝M而達到音樂教材通俗易懂的目的。編寫音樂教材過程中,要注意其中心為本土地區(qū)音樂,在此基礎上引入民族樂曲、地方戲曲、民族音樂以及民族樂器,還可以選擇引入最能體現(xiàn)本土音樂文化的民族音樂素材,與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編寫適宜.合理的音樂教材。
3.重視本土音樂教育課程的建設
本土音樂文化課程建設與當?shù)匚幕?、?jīng)濟等情況息息相關,本土音樂課程教育體系的完整度,直接影響著地方教育的完整度以及高校生受教育的完整度。通過學習本土音樂課程,當?shù)馗咝I梢允煜ぁ⒘私獗久褡宓囊魳沸问揭约耙魳凤L格,比較各少數(shù)民族文化獨特的因素和經(jīng)過長期以來形成文化共享的各種因素,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對本土音樂文化進行不斷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除此之外,還要注重對本土音樂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在滿足高校學生對本土音樂教師的需求的前提下,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對本土音樂文化的研究程度,不僅使教師重視本土音樂文化,而且還使學生對本土音樂進行傳承。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音樂教育應該充分利用本土音樂,不斷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以及實踐,可以采取組織學生進入社會學習民間藝術的措施,對學生學習、表演以及研究本土音樂文化等能力進行綜合性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夏琳.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以晉中學院為例[J].中國音樂教育,2012,13(6):213~214.
[2]楊靜.論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青年與社會,2013,14( 18)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