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肯·帕提汗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與傳統(tǒng)的重要標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不斷的提升,也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漸漸被遺忘,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對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來說,是非常重大的損失?;诖?,本文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隨著我國與國際之間的往來越來越密切,文化逐漸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到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至關重要,有助于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因此,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對應的策略,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意義
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有助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并且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保持中華民族的個性文化。隨著我國與國際之間的網絡日益密切,在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在這樣的情況下,更需要有我國的本土文化作為引領,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我國在新時期更好的發(fā)展[1]。其次,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是非常珍貴的資源,在當今的市場經濟中具有極強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最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寶貴的經濟資源,也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與物質文化遺產存在一些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充分體現出我國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中華民族特有的魅力,具有極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策略
(一)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意識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大力發(fā)展市場經濟,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不夠,也就沒有加強保護與傳承工作,導致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漸漸消失的同時,也使得人們形成了錯誤的思想觀念,這在無形之中也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造成了影響,導致很多傳承人放棄了傳承。為此,想要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加強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視,首先就應當加強宣傳,讓人們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有效提升傳承人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學習班
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從建立學習班的角度入手,除了可以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進行交流和互動,提升傳承熱情,同時,還可以邀請一些專家學者進行講解,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于自身的責任有正確的認識,提升傳承人的信心[2]。另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展現給更多人,讓更多人看到,并且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獨特的魅力,自覺加入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相關文化部門也應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重視起來,定期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交流活動,并且可以借鑒一些國外的先進經驗,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這一措施不僅可以提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科學合理性,同時,也能夠提升我國社會大眾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積極性。
(三)合理統(tǒng)籌提升保護與傳承實效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項系統(tǒng)性極強的工作,需要長期不斷的努力,更是涉及到了很多部門。各級政府需要積極完善法律法規(gu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法律支持;教育部門注重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到校園中,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重要性,發(fā)揮出教育的保護與傳承作用;文化與宣傳部門應當積極發(fā)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中來。在各個部門的合作之下,加強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確保各項工作能夠順利有序的銜接,不僅有整體的目標,也有具體的實施步驟,不僅都有著各自的職責,也能夠形成強大的合力,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持續(xù)有效的開展,取得應有的成效。
(四)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校園
學生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主力軍,因此,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到校園中,讓學生能夠對非物質文化有正確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fā)展。首先,在低年級段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學生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啟蒙教育,尤其對于不同的地區(qū)來說,有著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部門可以與當地的情況結合起來,將本地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適當的篩選和整合,加入到教育體系中,也可以與一些相關的學科結合起來,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入到校園中,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提升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能力。其次,針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教育,有助于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于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高??梢栽谧陨淼慕虒W體系中融入相關內容,并且設置相關的課程,培養(yǎng)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專業(yè)人員,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學習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還可以積極向世界宣傳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最后,加強公眾教育,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社會大眾的不同層次,組織形式更加多樣化的活動,比如講座、藝術節(jié)、展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業(yè)余生活,同時,也有助于增強社會大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意識。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傳播的效率和范圍都在不斷提升,我國在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過程中,也可以把網絡平臺充分利用起來,在思想意識上形成引領作用,使得社會大眾能夠積極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來。
結束語:總而言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我國的長遠健康發(fā)展意義重大,能夠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為此,必須要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重視起來,提升社會大眾的意識,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學習班,進行合理統(tǒng)籌和規(guī)劃,并且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校園,從而全面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實效性,為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謝羽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方式分析[J].參花(下),2021(07):53-54.
[2]李海燕.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少數民族語言保護分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1,5(13):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