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意球
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介入治療、硬化劑注射及腹腔鏡血管瘤切除術等[1]。其中通過經(jīng)肝動脈血管瘤硬化栓塞術治療,使病變的血管內(nèi)皮硬化,血竇閉塞,病灶退縮。需要注意的是,肝血管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但其如果太大,或生長的部位關鍵,也有可能影響人體的器官功能,造成不良后果。由于患者受到疾病影響,十分容易出現(xiàn)心理狀態(tài)的異常[2]。面對這種情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本文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入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入的60例肝血管瘤介入治療患者。診斷標準:結合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確診肝血管瘤。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排除其他肝部疾??;年齡大于18歲且小于70歲。排除標準:依從性極度差;認知功能障礙而無法配合。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4~54歲,平均(38.39±4.05)歲;腫瘤直徑5~14 cm,平均(7.03±0.11)cm。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21~57歲,平均(39.01±3.89)歲;腫瘤直徑5.4~15 cm,平均(7.09±0.16)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颊呋蚣覍僦橥?。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包括術前宣教、術后藥物護理、生活護理等。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的基礎上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1)介入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與疾病相關相關專業(yè)知識、患者病情介紹及發(fā)展、疾病發(fā)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向患者講解關于肝血管瘤的相關知識包括分型、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及治療方案,讓患者及家屬對于疾病有所了解。再向患者及家屬完整的介紹病情變化過程及相應治療方案。考慮到肝血管瘤患者強烈且異常的情緒波動對于患者病情影響非常大,所以保持愉悅及舒適心情非常重。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多聊,每日堅持在10:00及16:00各放1 h音樂,保持環(huán)境安靜,調節(jié)空氣溫度濕度,讓患者身心舒適。(2)介入治療中。先大概告訴患者整個治療流程,讓患者有心理準備,告知患者不要擔心,充分相信醫(yī)護人員,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即可。(3)介入治療后。護理人員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感受及心理變化。護理人員需要認識到與患者溝通的重要性,尤其像腫瘤患者這種敏感的心理,應加強彼此的溝通交流。護理人員在與患者的溝通中,要了解到患者難以感知幸福的原因,積極向患者分享獲得幸福釋放壓力的方法。通過在術后恢復的階段,利用播放歡快的音樂舒緩患者情緒。通過建立護患交流群的方式,減少患者孤獨感,幫助患者更好恢復。
使用心理痛苦溫度計(distress thermometer,DT)對患者進行評估,滿分10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痛苦越小[3]。使用幸福進取者問卷(HEIQ)評價患者的積極心理品質,共6個維度3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5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積極心理品質越高[4]。采用紙質滿意度調查表于患者出院時進行調查,讓患者對整個圍手術期護理工作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60~89分)及不滿意(<60分)??倽M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D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DT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DT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DT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對照組(n=30) 6.99±1.25 5.35±1.11 3.563 <0.05觀察組(n=30) 7.04±1.34 2.46±0.53 8.375 <0.05 t值 0.636 6.352 P值 >0.05 <0.05
護理前兩組HEI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HEIQ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3.33%(28/30),高于對照組的63.33%(19/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護理前后HEIQ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HEIQ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對照組(n=30) 36.38±2.56 49.46±5.45 11.898 <0.001觀察組(n=30) 36.51±2.45 62.42±4.16 29.395 <0.001 t值 0.745 10.353 P值 >0.05 <0.001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肝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5]。肝血管瘤大多生長緩慢,患者也多無明顯不適癥狀。一般是健康體檢中,由B超或腹部CT檢查被偶然發(fā)現(xiàn)。當血管瘤直徑增至5 cm以上時,可能會因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產(chǎn)生壓迫,出現(xiàn)上腹部不適等癥狀[6]。另外,肝血管瘤患者也可能會因消耗血小板等而出現(xiàn)凝血異常;另外,部分外生性的肝血管瘤可能會破裂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肝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療,主要取決于是否有臨床癥狀及其生長速度和大小。無癥狀的5 cm以下的血管瘤一般不需要治療,可予以長期觀察,每半年做1次超聲檢查[7]。只有少部分(特別是青壯年)患者肝血管瘤可能會較快增長,甚至自發(fā)破裂出血,需要積極干預。以往,肝血管瘤多采用外科手術切除,不可避免要承受較大創(chuàng)傷。經(jīng)肝動脈血管瘤硬化栓塞術現(xiàn)已成為肝血管瘤非常成熟的治療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保護正常肝臟的情況下,得到有效的治療[8]。由于介入診治的微創(chuàng)、高效、可重復的優(yōu)點,現(xiàn)已被廣泛應用于很多疾病的診治,如肝癌、肺癌、子宮肌瘤等眾多實體腫瘤,以及動脈瘤、血管畸形等血管性病變。
針對接受肝血管瘤的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干預,了解在接受介入治療過程中患者存在的心理困惑,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充分考慮到患者介入治療前后心理狀態(tài)會出現(xiàn)變化,需采取更加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9]。通過針對肝血管瘤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接受到專業(yè)系統(tǒng)的心理解壓,實現(xiàn)學會自我心理疏導,樹立其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打造護患心靈綠洲[10-11]。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D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DT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患者認識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培養(yǎng)患者積極心態(tài),提高幸福感知能力,讓患者得到護士專業(yè)的心理疏導,讓為被病魔侵襲的家庭重獲生活的希望[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HEI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HEIQ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我國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在不斷追求延長患者生存期的同時,倡導和實施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也十分重要[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93.33%)高于對照組(6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接受肝血管瘤介入治療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加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幸福感,促進護患關系改善,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