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瑤
腦梗死屬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在中醫(yī)中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其危害性較大,許多患者在治療后還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后遺癥[1]。腦卒中患者一般會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負擔,會出現(xiàn)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且神經(jīng)功能會受到一定影響,生活質(zhì)量會明顯降低,臨床中多采取鹽酸帕羅西汀等西藥進行治療,其效果一般[2]。本次試驗中本院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甘麥大棗湯對部分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腦梗死患者,以隨機抽簽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 例。觀察組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齡最小47 歲,最大78 歲,平均年齡(59.5±6.2)歲;病程6 個月~1 年,平均病程(8.2±1.3)個月;文化程度:小學及文盲8 例,初中及中專17 例,高中及以上10 例。對照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齡最小49 歲,最大80 歲,平均年齡(59.9±6.7)歲;病程4 個月~1 年,平均病程(8.0±1.4)個月;文化程度:小學及文盲6 例,初中及中專19 例,高中及以上1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腦梗死,均伴有感知覺障礙、睡眠障礙、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均自愿簽署了試驗知情通知書;排除對試驗用藥過敏、合并其他方面嚴重疾病、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本次試驗符合醫(yī)學倫理學的相關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鹽酸帕羅西汀(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06)治療,口服,1 次/d,10 mg/次,連續(xù)服用14 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甘麥大棗湯治療,甘麥大棗湯組方如下:大麥30 g、當歸30 g、黃芪30 g、石斛15 g、黨參15 g、川芎15 g、桑寄生15 g、牛膝15 g、甘草15 g、麥冬10 g、大棗10 枚,水煎取汁,1 劑/d,分早晚2 次服用,連續(xù)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情況。分別以SAS和SDS 評分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抑郁程度,得分越低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好。
1.3.2 比較兩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改善情況。以NIHSS評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jīng)功能進行分析,得分越低患者神經(jīng)功能越好。
1.3.3 比較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以ADL 評分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佳[3]。
1.3.4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以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分析患者對治療工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3 項。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3 兩組患者ADL 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ADL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ADL 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ADL 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為97.1%(34/3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28/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38,P<0.05)。
腦梗死是一類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其致病機理復雜,且發(fā)病突然、病情進展快,患者會出現(xiàn)多方面的臨床癥狀和并發(fā)癥,會給其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近些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不斷進步,該類患者致殘率和致死率有所下降,但后遺癥依然存在,患者神經(jīng)功能、心理狀態(tài)會受到很大的影響[4,5]。如何改善腦梗死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和神經(jīng)功能已受到廣泛關注,臨床中一般采取鹽酸帕羅西汀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其療效一般,且長期用藥還會出現(xiàn)一定的副作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近些年來在臨床中不斷推廣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深受醫(yī)患好評[6,7]。中醫(yī)認為該類患者的治療原則為疏肝解郁、養(yǎng)心安神,而甘麥大棗湯恰有此療效,甘麥大棗湯由甘草、大麥等多味中藥組成,方中小麥具有養(yǎng)肝補心之效,甘草能補氣養(yǎng)心,大棗能益氣和中,輔以黨參、桑寄生、牛膝等藥物能起到和中緩急、疏肝解郁、養(yǎng)心安神的功效[8]。甘麥大棗湯的臨床應用歷史悠久,許多研究都認為該方在治療腦梗死后焦慮抑郁和神經(jīng)損傷中具有積極的作用,且能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這一治療方法安全、無副作用,能實現(xiàn)標本兼治,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9]。由本次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甘麥大棗湯在腦梗死患者后遺癥的治療中具有確切療效,患者SAS、SDS、NIHS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ADL 評分、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婁曉敏[10]的試驗結果雷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甘麥大棗湯對腦梗死病后焦慮抑郁情緒及神經(jīng)功能具有積極的影響,建議將此治療方案在臨床中推廣應用。